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創新復合型藥學人才培養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進一步確立了“雙一流”建設的重要戰略性決策,加速推進了中國高等教育建設的進程。而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的基礎和核心,培養具有真正內涵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三創”人才,既是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內在要求,也是全面提升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標志,更是助推“雙一流”高校建設的現實需求。文章主要針對地方院校藥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初探,以期為地方院校培養藥學專業復合型創新人才提供借鑒和思路。
【關鍵詞】地方高校;創新復合型;藥學人才;雙一流;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
1國內外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隨著藥學與臨床的結合日趨緊密,其與醫學、環境等社會問題關系日趨緊密。一些發達國家的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非常成熟。例如,英國的藥學人才培養模式將傳統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藥學實踐教學模式進行充分整合,推行為國民健康保險制度系統中各專業水平的藥劑師提供非全日制在職培訓,對考核合格者可頒發藥學實踐專業文憑[3-4]。而美國藥學專業教育模式逐漸形成了比較成熟的“6+2職業化”臨床藥學人才培養體系和“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4]。在藥學課程體系設置過程中,新加坡則要求充分體現藥學實踐和職業化的特點,以達到衛生保健必備的能力,并根據藥劑師提出的反饋可及時做出相應調整,最大限度地適應藥事照護需要。日本的藥學院校則根據社會的需求,轉變以知識為主體的課程體系設置,以“知識—能力—態度(KAA)”等因素為主線的教育模式[4-5]。因此,國外的藥學人才培養模式始終將“社會藥房藥師—醫院藥師—藥學院校”三者進行有機融合,極大提高了藥師的終身學習理念、增強了藥學學生的臨床意識,以及培養了藥學人員的職業素養。
2我國藥學專業人才的培養現狀
“十三五”期間大健康產業政策提出了《“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和《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等指導性文件,均要求要加快醫藥人力資源保障和提升藥師臨床藥學服務能力等。由此表明,國家已經把藥學人才培養提上重大區域戰略和產業戰略需要的重大日程。但是,目前仍存在諸多問題[6-7],如培養模式和理念陳舊、藥師人員嚴重不足、藥學課程設置與實踐脫節、師資力量缺乏等。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尤其是我國目前的臨床藥學辦學水平,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同時,與“健康中國”戰略的發展目標,以及民眾日益增長的衛生與健康需求不相適應[8]。因此,亟需突破傳統的培養模式和更新培養理念、調整課程結構和體系設置、重視教學實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積極探索具有綜合素質的復合型創新型藥學人才的培養模式。
3復合型創新型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對策
3.1轉變傳統的培養模式和理念
藥學教育早期多以“學徒制”的培養方式進行,即在實施執業藥師資格考試以前,醫院藥劑科多由醫院其他非專業人員組成。直到1996年,我國逐漸開始實行執業藥師資格考試制度后,才涉及藥學基礎、專業、綜合知識及藥學技能和藥事管理與法規四大模塊[4]。迄今為止,我國醫學院校藥學學科建設前后經歷了三次大的改革,由最早的以藥劑人員的系統理論培養,過渡到執業藥師的準入考試改革,最后到現代醫療改革的縱深發展,對藥學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高等院校的藥學專業教育,仍然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現象;雖然,大部分藥學專業畢業生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但其實踐動手能力普遍較差。因此,政府職能部門對一些地方藥學高職院校采取了強化畢業后教育的措施,從2017年開始,如四川省要求藥學大專以上的學生,畢業后必須參加一年的規范化培訓,主要訓練學生畢業后的職業能力素養。另外,浙江省的某些高校采用“醫—教—研”協同的藥學人才培養模式,將藥學專業融入產業,構筑了一個“政—產—醫—教—研”協同育人的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當前藥學專業的弊端,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3.2植入創新的理念,建立適合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
高等醫學院校藥學專業人才主要面向醫療、衛生、藥品生產與研發、社會藥房等機構。這就決定了藥學人才的培養必須“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崗位勝任能力”的“雙能力”型人才,制訂與“生物—工學—社會”醫學模式發展相適應的培養模式。藥學課程的設置直接影響藥學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藥學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根據工作崗位、工作性質和職業需求,專注對藥學專業人才崗位能力的研究。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藥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多以“化學—藥學”為主干,知識體系主要為科學研究服務,忽視了實踐教學。依據藥學人才培養目標,參照相關職業資格標準,藥學課程設置應堅持“重基礎—強技能—重實踐—強素質”的人才培養理念,并制定相應的培養計劃和培養方案,改革課程體系。例如,為了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提高專業素養,首先,應以“學以致用”為基本出發點,多設置實用性強的課程;其次,要改變傳統的“化學—藥學”培養模式,針對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崗位需求,調整醫學和藥學等相關課程比例。因此,地方院校更應結合當地特色,開設實用型及前瞻性的相關專業課程,對現有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及課程體系進行改革與實踐,建立理論實踐相結合、以職業崗位勝任為導向的藥學課程體系。
3.3采用“雙師型”模式的師資結構,培養高素質和應用性人才
在藥學專業人才培養中,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確保學生質量的前提,快速提升學生實踐技能的直接保證;它關系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成敗和教學質量的高低[9]。首先,學校應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培養方式,借助藥企、藥檢、醫院等部門,豐富和拓寬教師的知識面,提高教師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并將之運用到教學中。例如,學校可以每年定期公派部分教師赴國家、省、市藥監局和醫藥企業等單位掛職鍛煉,既為監管工作貢獻了力量;同時也可以學習一線的實踐經驗,并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建立一支穩定的實踐教師隊伍。其次,學校也可以聘請藥學行業專家、技術骨干作為專業課程的兼職教師,通過公開招聘和引進高層次人才,大力培養“雙師型”骨干教師,優化和充實教師隊伍,充分發揮和調動他們的積極、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更好地促進藥學專業復合型創新人才的培養。
4結語
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推進、藥學專業口徑的拓展,生物醫藥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10];社會對復合創新型藥學人才的需求也巨大。而藥學人才的培養不僅包括藥學專業知識和理論體系的學習,更涉及到當前社會藥學發展的前景。根據國家《“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與藥學類專業人才數量緊缺的現狀,必須對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優化結構、統籌協調、注重創新、強化工程特色,走以“質量為核心、創新為驅動”的內涵式、特色的發展道路,按照實用、優化、科學、發展的原則制定強化社會需求與職業驅動的藥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11]。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強、實踐能力強、創新意識強和就業質量高的藥學類專業人才[12]。因此,藥學人才的培養必須將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轉變為“政—產—醫—教—研”五位一體的培養模式;將傳統的“化學—藥學”課程體系改變為以“實踐和崗位需求”為主體的實用型和前瞻性課程體系;另外,一支穩定的優秀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對復合型創新型藥學人才的培養也至關重要。對于地方高校而言,可通過將學校與學院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建立“校-企”實習實訓基地;加強與藥企、藥店、科研院所、醫院、藥檢所等聯系合作;搭建長期穩定的校外產學研實踐平臺;豐富校內實踐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教學環境;使學生能逐漸從“理論型—實踐型”,從“模仿型—創新型”,從“單一型—復合型”發展,達到最佳的培養模式[13]。
參考文獻
[1]鐘秉林.推進大學科教融合努力培養創新型人才[J].成才之路,2015(21):1-3.
[2]王玉琨,辛春艷,何煒,等.復合型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幾點舉措[J].基礎醫學教育,2014,16(10):819-821.
[3]馬哲,趙啟苗,張滿柱,等.獨立院校藥學專業產學研教學模式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7):196-197.
作者:胡霞敏 王麗萍 高寅蘋 黃劍坤 孫宇飛 單位:上海健康醫學院藥學院 上海健康醫學院附屬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