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語文教學學生語文思維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要】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持續深入,教育部門對高中語文教學質量也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高中階段作為中學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連接階段,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努力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促進學生思維水平不斷提升。該文以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為研究話題,首先明確了語文思維的基本概念以及語文思維的基本特征,然后分析了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思維的必要性,剖析了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培養過程存在的問題,最后“對癥下藥”提出了針對性的改善意見。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
一、前言
雖然教育改革工作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但是現代教育仍然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干擾,特別是高中階段的學生更是面臨著巨大的高考壓力,學習語文的時候也往往停留在表面而未能深入發掘語文學科的魅力和內涵。高中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授課環節,一定要擺脫應試教育的干擾,強調學生語文思維的發掘,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促進其綜合語文素養的培養。
二、什么是語文思維
在平時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環節肯定涉及到思考,這個思考模式就是語文思維。其與解決問題的思維有共通之處,指的都是學生在學習環節對于知識點以及存在的問題全方位的分析,并且形成獨特的觀點,對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輕松解決。
三、高中語文思維呈現的基本特征
(一)具有廣泛性高中語文思維具有廣泛性特征,一般體現在人文性及工具性方面,語文思維同時會映射其他學科。語文也是一門生活性很強的學科,在平時的生活中處處可見語文知識的應用,教師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引導學生正確積極思考。
(二)具有交流性語文學習中,同一問題往往有不同的解決方法,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問題也有不同的見解,所以需要展開課堂討論,在這個討論環節必須強化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以此拓寬學生的視野,促進其思維的發散。在這一討論環節,學生會有不同層面的思考,同時對于問題思考的教育也呈現多元化方向,促進思維局限性的打破,全面拓展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三)具有滲透性高中語文思維還呈現出滲透性特征。語文本身就是一門藝術,而其呈現出來的藝術性往往透過人們的實際生活展示出來,并且在其他學科學習的過程中也會有不同程度的體現。
四、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培養的必要性
高中語文教學關注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有著明顯的現實意義。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深入,當前階段的教育工作明顯受到應試教育的干擾,導致學生僅僅是作為語文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教師的指導優勢也難以發揮出來。因此,關注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是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關鍵,這樣的學習才能夠保障學生畢業后不會因為語文知識欠缺而給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不便。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語文學習態度也不端正,往往是為了應付考試,很明顯這與我國的基本教育理念不相符,所以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需要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教育教學中積極落實貫徹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想方設法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保障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順利培養。
五、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培養過程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思維教育理念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部分教師認為學生語文能力的高低是從語文知識是否豐富的層面上體現的,而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顯然忽視。課堂教學環節,也沒有尊重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地位,知識的傳授也是單向的,學生的思維根本沒有得到有效訓練。
(二)不注重學生語文思維獨立性培養對學生語文思維的獨立性培養不注重。過分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能力,導致學生將注意力放在自己想法的表達方面,面對不同的語文問題,無法保障每次都認真思考,對于學生獨立性語文思維的養成十分不利。
(三)缺乏完善豐富的語文教學手段高中學生語文思維的有效養成,離不開豐富有效的語文教學手段的支持。但是受到應試教育的干擾,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是提升學生的考試分數,所以很多教師將考試大綱作為教學指導,教學方法單一機械,以考試分數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如此一來對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十分不利。
六、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
(一)教師自身的語文思維能力必須強化提升教師是學生成長和發展道路上的引導者,教師自身的素養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此,高中語文教學中關注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就必須保障教師自身的語文思維能力是過硬的。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和累積情況,還需要注重自身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保障學生在提升語文學習能力的同時提升語文思維。例如學習《荊軻刺秦王》這篇文章的時候,整篇故事發生在久遠的戰國時期,再加上文章的生僻字較多,所以想要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順利培養,教師首先要通讀全文,把握好自己的語文思維,并且將其有效地融入到教學中,引導學生全方位了解整篇文章主旨大意的同時也逐步形成自己的語文思維。
(二)發揮情境教學法優勢,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有效培養促進高中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情境教學法是不錯的選擇。教師應該靈活運用該種教學模式,在全方位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實際教學過程中創設出合理的情景,并且設置好相應的教學問題,引導學生順利學習整篇課文。在此過程中,學生主體的地位被充分尊重了,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也更加積極地回答,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語文思維。例如在學習《荷塘月色》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發揮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優勢,為學生營造合適的教學情境,播放一些與荷塘月色有關的歌曲或者視頻,供學生自由欣賞,在恰當的學習情境中,學生沉浸在其中,充分感受到《荷塘月色》這篇文章作者要抒發的情感。在教學環節教師還可以引入恰當的提問,例如“荷塘月色最能夠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作者希望借助這篇文章想要表達什么情感”等,這些問題沒有固定答案,開放性十足,學生完全可以帶著問題融入到學習過程中,在細細品味文章的同時,找尋問題的答案,這樣的學習過程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思維。再例如學清照的《聲聲慢》的時候,作品是詩人晚年所創,飽含著悲愁和凄苦,高中學生缺乏人生經歷,難以真正體會詩人的創作情感,為此教師可以向學生詳細介紹詞人的經歷,引導學生閱讀這首詞的時候把握好主線,明確朗讀要求,感受“境由心生”“音容笑貌”促進課堂教學幻境的進一步豐富,學生走進詞人的內心,感受其內心的愁苦。
(三)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展開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有效應用也能夠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小組合作學習優勢明顯,不僅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還有利于學生探究精神的培養。傳統語文教學往往是教師占據主體地位,而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無疑限制了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為此高中語文教學中需要恰當地選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以此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
(四)促進語文教學生活化,培養學生語文思維語文本身就是一門生活性很強的學科,透過生活講述語文往往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深入挖掘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契合點,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生活化語文資源,讓學生深入觀察生活,感受語文知識的現實意義,強化對語文知識的認知,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魅力所在。例如在學習魯迅先生的《祝福》一文,教師引導學生就以下問題深入探討“如果祥林嫂沒有失去兒子,那么她是否會幸福的生活”“如果祥林嫂的丈夫沒有去世,那么她的人生又會有不一樣嗎”。在學生就這些問題探討之前,教師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現代社會婦女年紀輕輕就失去丈夫,兒子,那么她們的生活會出現什么變化,是否能夠繼續平靜生活,對比顯示,學生意識到祥林嫂之所以有著悲慘的人生并不是這些外因所致,而是其處于封建社會,祥林嫂的悲慘遭遇是時代的產物,如此一來語文學習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五)關注學生個性,做到因材施教高中語文教學中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還應該關注學生的個性,做到因材施教。恰當運用鼓勵對策,肯定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促進其語文思維高效培養起來,并且提升其綜合素養。
七、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學中強調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是學生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語文學科的教學需要,廣大一線教師一定要積極迎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本著為學生的全面發展高度負責的態度展開語文教學,運用更多新型有效的手段努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提升語文學科素養。
作者:賈新華 單位:甘肅省古浪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