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時期,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為了不斷提高教學有效性,要重視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本文通過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分析,進一步研究了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實施小組合作教學法,希望通過進一步研究,能夠為學生日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初中語文;小組合作;教學途徑
為了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水平,本文研究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旨在通過小組合作,有效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同時也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通過教學總結,闡述了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意義,提出了具體的應用對策,教學實踐分析如下。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過程中,學生只能處于被動地位接受教師灌輸的相關教學內容以及考試內容,無法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協作精神和集體主義觀念的提升,這樣不僅不能幫助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互動,也會導致學生陷于個人,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小組教學的方式展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解決這部分內容,幫助學生增強自身學習興趣的同時,更好的幫助學生增強自身的合作學習理念,提升自身的集體主義意識。
(二)有利于打造靈動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
隨著新課改要求的深入提出,學校針對教師的教學方法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要求教師采用更為靈動高效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適應的教學方法,更好的進行教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采取合作教學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將學習內容進行串聯,幫助學生提升語文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能有效地調動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提升語文學習效率。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有效策略
通過以上分析,明確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作用,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有效性,需要采取科學的小組合作方法,從而才能保證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為學生發展提供有效保證,具體教學實踐分析如下。
(一)講究小組合作學習中討論的時機
俗話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小組合作學習討論過程中應當做到以人為本、因課制宜。當學生所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差較遠時,當語言文字表達與學生的思維相互矛盾時,當學生所學內容只是紙上談兵時,小組討論的效果就能得到更好的展示。教師應當在遇到重點學習內容,中心段落以及學生容易存疑的環節展開小組討論。例如,教師在進行《我的叔叔于勒》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應當見縫插針的安排課堂討論環節,例如:課文中對于“我的叔叔于勒”具體是如何描寫的?“我的叔叔于勒”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文章中主人公對于于勒叔叔的同情又能表達怎樣的價值觀?通過讓學生展開這部分內容的討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感受到文章描寫的不同角度,進而加深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程度。教師還可以進行提問:“人之初,性本善,菲利普夫婦的身上究竟有沒有一兩點閃光點呢?”或者“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你身邊也有像于勒這樣的親戚,你會怎樣看待他?”學生對于問題會產生不同的答案,通過對彼此答案的交流和分析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思考,進而更好地啟發學生展開學習。教師在學生進行討論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對學生的答案給予一定的評價,還應當引導學生一層一層的深入思考問題,進而更好地展開文章內容的學習,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情感,教師在開展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小組討論不能僅僅作為課堂點綴而存在,這樣不能夠幫助學生喚醒自身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究意識。否則,小組探究的目標和方向都不夠明確,探究的作用也就會被削弱,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無法獲得提升。
(二)關注小組合作學習中問題的設計
為了更好落實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就需要積極引導學生之間展開交流和互動,切實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在確立一個問題和情景后,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只有在良性思考后才能獲得最佳的反饋。要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思考方式,啟發學生的有效想法策略,才能更好落實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設置,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就《故鄉》一課的教學過程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憶自己過往學習過程中有關于“故鄉”的詩詞,并引入小小比賽的方式,讓學生產生良性競爭,回憶與之相對應的學習內容。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即為其中的典型,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引入課程內容,為后續的持續教學夯實基礎。此時,教師要讓學生再次回憶有關于本課課文的題材“小說”的關鍵要點,即三要素是哪些。教師可讓學生用一句話來描述課文中的主要人物,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提煉文章的要點,還在潛移默化間鍛煉了學生歸納、總結的語文能力。
(三)協調小組合作學習中分組的合理
通常情況下,中學語文的學習小組都是以4-6人為基本組,而在分組前教師要充分了解到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征以及興趣愛好,敦促在性格等相類似的學生能夠被劃分在同一組,通過這樣的方法幫助學生之間的分組學習成效加強。教師要做到分配好教學任務,幫助學生能夠最大程度上發揮自己的作用,達到互相分享經驗、共同進步的目的。例如,教學《背影》一課時,“背影”一詞在文本內容中一共出現了4次,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把學生分為4組:理解課文中每一次“背影”在什么情況下出現以及體味其內涵,哪一次就讓哪一組合作完成。在課文之中“背影”一次出現較多次,尤其是在父親跨過鐵路為“我”買橘子的情形,更是整篇課文的精髓以及要點,更是整篇課文在教學過程中的難點。為了更好幫助學生理解這一問題,就可以采用分組教學的方式,使得學生明確自己的問題以及疑惑,通過分類討論的方式,有效深化對該情節的理解與學習,更好理清課文脈絡。為了一定程度上拓展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師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對父親的專項作文練習,讓學生更好表達自己對父親的情感。學生可在小組之間首先分析和交流,通過作文的方式來表達對父愛的肯定,如以《父親的手》《父親的白發》《父親的皺紋》等為題,創作了諸多優秀的文章。這樣,讓學生披文入情,在不同的組合的合作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師生、生生、生本互動效果事半功倍,實現了面對面的促進性發展。
(四)培養小組合作學習中思維的創新
為了進一步提升小組學習的模式與價值,教師還要在合作學習的模式中高度強調創新思維的運用。為了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要做到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布置一定難度的教學問題,讓學生既能夠通過討論得出結論,又能達到思維碰撞、思維啟迪、思維進步的循序漸進過程,最終達到最佳學習效果。例如,以課文《范進中舉》為例,由于該篇課文的體裁為小說,所以其故事性相較于其他的課文更強。教師在合作學習的模式中,可新穎地引入分組表演的方式,讓學生之間互相競爭表演,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理解課文內容。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環節入手展開教學:首先,針對《范進中舉》的作者——吳敬梓進行介紹,讓學生對其進行研讀和思考,并發表自己對其想法與理解,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其次,小組合作討論自己準備怎樣進行聲情并茂、活靈活現的表演;最后,表演前后,教師重視關注學生的交流情況,比較各組代表的表演過程,分析“意外演砸”或“精彩一幕”的緣由,對表演中涌現的亮點進行有效評價。通過對文章中反復使用的對比手法,能夠有效突出表現文章大環境下的人間情暖和世態炎涼的感受,為后續范進真正中舉時候的表現做好了完善的鋪墊,酣暢淋漓地表現了范進這一鮮明的人物特征。《范進中舉》的故事是非常典型具備“一波三折”的小說,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將重點放在情節及其感情線路的變化之中,幫助學生啟發自己的思維,從課文中收獲多元化的學習效果。部分學生情感較為敏感,而部分學生在古文的理解上較強,此時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配好學習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薄弱環節展開針對性地練習,不僅強化了本次課文的學習與理解,更能夠對學習方法進行更多的補充,達到完善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更好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
三、結束語
總之,對于初中生來說,語文學習水平的提高十分必要,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小組學習過程,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從而為學生日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譚文廣.小組合作學習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12):144-145.
[2]黃忠安.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黑河教育,2019(03):16-17.
[3]郭彥.談小組合作學習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9(08):23.
[4]陳雙紅.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5):240.
作者:封吉平 單位:貴州省盤州市響水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