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園林建設中海綿城市理論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文章就海綿城市理論在園林建設中的應用進行討論,了解海綿城市的含義,明確其應用原則,并對其在園林建設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深入地探討和描述,希望能夠為海綿城市理論的有效應用提供支持,進一步提高園林建設的質量和效果。隨著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深化,海綿城市理論被廣泛地應用在城市建設當中,并逐漸成為現代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向。而園林建設作為城市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更是海綿城市理論應用的重要載體。如果能夠在園林建設當中對海綿城市理論進行有效的應用,會使其雨水疏導能力、水體凈化能力、蓄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這不僅能夠對所在區域的生態環境加以治理和改善,還能夠提高城市對于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降低極端天氣對城市運行的影響,是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主要條件之一。因此,有必要針對海綿城市理論的具體應用進行深入的研究。
一、淺析海綿城市理論
所謂的海綿城市理論,從本質上來看,就是要將城市建設如同海綿一樣,能夠具有較強的彈性,既可以在極端天氣下對雨水進行有效地吸收、滲透、儲存和凈化,又能夠在缺水季節將儲存的雨水排出進行再利用。海綿城市理論是以生態理論為基礎的,能夠通過特定區域的設計對雨水進行最大限度地積存與再利用,可以對城市的生態系統功能進行有效的完善和優化,從而減少洪澇災害對城市的影響。
二、海綿城市理論的應用原則
1.安全性原則當前階段,安全生產已經成為各界最為關注的問題,因此,在應用海綿城市理論進行園林建設的過程中也要堅持安全性原則。要求相關單位在對所在區域進行全面的勘查,明確掌握降水特點及水資源情況的基礎上,結合城市內澇治理以及水環境保護方面的相關要求,在保證周圍居民及建筑安全的情況下,實施相關建設活動。
2.生態化原則在園林建設中對海綿城市理論進行應用,需要對生態化原則保持高度的重視。由于海綿城市理念是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所以,在利用這種理念進行園林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要對環境特點進行全面的掌握,確保生態環境因素能夠得到合理的應用,以此來保證雨水的收集與排放設施建設能夠更加科學、環保,使城市生態環境得到有效的保護。尤其是針對那些容易出現雨水徑流或者是雨水系統較為老化的區域,除了要對生態化原則加以落實以外,還要對相關雨水設施以及保護系統加強建設與完善,以此來提高城市的水資源管理能力,為其健康發展提供支持。
3.合理優化原則海綿城市理論的應用需要相關單位在進行工程建設以前,對現場進行充分的考察,根據所在區域的氣候條件以及地理環境,對城市雨水、雨水徑流以及雨水管渠系統進行協調的應用,除了要將綠色設施與源頭減排、灰色設施有效結合以外,還要在末端做好調節工作。在對城市水資源開發狀況、現有水設施情況以及各個水循環工序進行充分考慮的同時,爭取在不破壞原有排水系統的情況下,通過自然因素的有效應用,實現園林建設的合理規劃,以此來保證建設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4.系統性原則在園林建設中應用海綿城市理念,必須要保證建設規劃的系統性和全面性,具體需要在規劃建設期間對城市當中的水循環進行綜合的考慮,了解城市當前的水資源開發情況及相關設施的建設情況,根據城市的現有條件以及發展需求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建設,確保園林建設能夠在滿足城市發展需求的同時,獲得較高的綜合效益。
三、海綿城市理論在園林建設中的具體應用
1.在道路建設方面在使用海綿城市理念進行園林建設的過程中,涉及的道路建設內容主要有兩項:一項是道路景觀排水,另一項是人行道路排水。在建設道路景觀綠化的過程中,可以對綠地實施凹陷設計,并在道路兩旁設置一條石子過濾帶(如圖1),從而更好地進行雨水的滲透與分流,提高雨水的引流和排泄效果,使其能夠進入到特定的雨水積存地當中,在提高雨水收集質量的同時,減少雨水對道路交通的影響。而對于人行道排水,可以在其設計當中應用透水設計,以此來進行雨水的滲透和引流,保證人行道的正常使用。而透水路面是海綿城市建設中較為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在人行道路建設方面,應用的最為廣泛,常見的方法有:可滲透混凝土、可滲透瀝青、透水磚以及砂石路面等,利用這些方法進行道路建設,不僅能夠實現雨水的有效排放與收集,由于這些路面具有較大的空隙和較強的伸縮性,還能降低熱脹冷縮現象對道路的影響,可以有效提高道路的實用性。當然,在對透水路面進行設置的過程中,還需要對其他因素進行考慮,例如,在道路所處位置較為特殊,具有較多泥土或其他污染物時,就必須要對透水路面的設置方法進行綜合考慮,確保相關方法應用的合理性。
2.自然排水系統建設該系統的原理在于以城市現有排水系統為基礎,通過海綿城市理論的有效應用,構建綜合性的排水系統,使雨水能夠從各種排水途徑進入到雨水收集系統或者是河流湖泊當中,從而為園林植物提供相應的水源。而構成該系統的內容相對較多,包括城市現有排水系統、集水井、雨水花園、植草溝以及城市土壤等。
3.雨水花園建設所謂的雨水花園,實際就是采用淺凹陷的方式對各種植物進行種植,包括草坪、灌木林以及城市當中的其他的植被土地等都可以建設成雨水花園用于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雨水花園的建設實現了植被及土壤透水功能的有效應用,在保證雨水滲透的同時,將雨水徑流量有效減少。與此同時,雨水花園的建設實現了城市雨水管里系統和園林設計的有效融合,不僅能夠降低雨水對城市運行的影響,收集到的雨水還能為植被的生長提供保障,實現了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但在對雨水花園進行建設的過程中,還需要對以下內容加以考慮:首先,雨水花園的建設必須要有足夠的空間和場地用于雨水的收集和儲存,且在具體設置以前,應該向氣象部門多加咨詢,充分了解所在區域的降水量,以此為基礎,對雨水花園的位置及規模進行合理的設置,確保其效用的有效發揮;其次,雨水花園當中應盡量種植喜濕植物,一方面用于園林景觀建設,另一方面是為了保證在雨水較多的情況下,植被本身也能發揮良好的儲水功能,并可以直接利用這些植被進行小型濕地的建設。
4.對園林景觀進行合理的設置第一,在進行園林景觀建設的過程中,應該推動綠色基礎設施與市政基礎設施的結合應用。為了實現雨水資源的有效管理,應該對源頭分散控制的方法進行應用,根據城市的具體情況,對用于生態調蓄的方法及設施進行靈活的應用,確保雨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及利用。與此同時,要將徑流系數以及水量外排系數作為建設標準,對相關設施加強建設與完善,在提高各項設施及雨水利用率的同時,提高原來的景觀效果。例如,在使用透水鋪裝、植草溝、蓄水池等方式進行生態濕地及雨水花園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到因地制宜,應該通過分布式雨水網絡的建設,在減少雨水徑流的同時,達到蓄水及防洪的目的,使雨水系統的壓力有效降低。這樣不僅能夠推動海綿城市理念的有效落實,還能提高園林景觀的多樣性特征,使園林建設質量得到相應的提升;第二,在建設園林景觀時,還需要以綠色基礎設施為基礎對景觀植物加強結合。我們知道,土壤和植被對于雨水具有較高的適應能力,是應用海綿城市理念的重要載體,因此,在進行園林建設以前,還需要對所在區域的土壤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并通過多種方法對土壤進行改良和優化,利用土壤將雨水徑流量有效減少,并達到補充城市地下水的目的。而通過土壤及植被對雨水進行吸收和過濾,能夠對徑流污染進行有效的凈化,提高城市水環境的質量;第三,在景觀建設中,還應該對園林植物進行組合應用,具體可以對復合型混合植被進行設置,將植被的吸收、凈化、儲存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可以通過這種方法進行徑流停留帶以及雨水蓄留帶的建設,提高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率。除此之外,還需要對所在區域的植被分布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結合這些植被的特點,進行合理的組合,不斷提高園林建設的綜合效益。例如,可以對天竺桂以及落葉喬木垂柳等具有保水固土作用的植物進行應用,在推動海綿城市建設的同時,確保園林景觀的建設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園林建設當中對海綿城市理論進行合理的應用,不僅能夠提高園林建設的質量,強化園林建設的功能性,還能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這對于園林工程綜合效用的發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相關單位在對城市園林進行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對海綿城市理念保持高度的重視,除了要對該理念進行深入的研究以外,還要結合城市發展的相關需求以及園林建設的具體要求對其進行合理的應用,以此來提高城市的水資源管理能力,推動其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作者:劉歆 單位:浙江南方建筑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