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課程是農業信息化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專業選修課。為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從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課程內容中擇取五個模塊進行思政建設。在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研究方法模塊,滲透的是“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在農業影視文本研究模塊和農業影視制作模塊,滲透的是“三農”情懷;在農業影視傳播模塊、農產品的全媒體傳播模塊,滲透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關鍵詞:農業影視;課程思政;立德樹人
一、課程思政建設現狀
馬克思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1]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課程思政建設不是從零開始。盤點其建設現狀,有助于搞好接下來的建設。
(一)課程定位
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課程是農業信息化專業碩士研究生的選修課,涉及農業電視欄目的運營、農業影視作品的創作、農業影視作品的傳播、新媒體對農業影視創作與傳播的影響等相關內容。通過對本門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獲得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的基本能力,培育自己的“三農”情懷、愛國主義精神、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以及“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科研態度,為后面專業理論知識與創作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1: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提高自身農業影視理論水平。課程目標2: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在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實訓中提高自己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能力。課程目標3: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培養起“三農”情懷、愛國主義精神和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以及“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科研態度。
(三)課程師資
本門課程現有任課教師5人:博士2人,碩士3人;副高及以上職稱的教師有4人,中級職稱的教師有1人。其中,逄格煒、孫云寬是農業信息化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近年來分別指導10名左右研究生順利通過了畢業論文答辯。孫云寬院長曾擔任教學副院長,教學管理經驗豐富,他還擔任動漫與傳媒學院副書記,思想政治素質過硬,政策把握能力強。王沖主持過2020年校級本科課程思政教研項目,課程思政教研經驗豐富。在本門課程中,楊先梅、蘭校兵則分別從思想政治、行業方面為本門課程把關,講授相關章節。
(四)課程特點
1、實用性。農業影視無論是制作還是傳播,都與實際聯系很緊密。因此,開設本門課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熟練掌握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的實踐能力。2、理論性。在本科階段,青島農業大學就開設了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相關專業。此階段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而研究生階段開設的此課程,就要突出理論性,使學生“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這樣的學術操練對研究生從事理論方面的工作是大有裨益的。3、人民性。從事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少不了與“三農”打交道。要做好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工作,沒有“三農”情懷、沒有“擼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和“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態度是不行的。學習本門課程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增強這些情懷、精神和態度。
(五)本課程前期已經開展的相關工作
1、調整相關教學文件。根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教高〔2020〕3號)《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教思政〔2020〕1號)等上級文件和《青島農業大學研究生課程思政教育教學工作實施方案》(青農大校字〔2020〕62號),結合當前的社會形勢,我們在原有的基礎上調整了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和授課內容。經此一變,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改觀。2、形成教研成果。一是發表了教研論文《農業信息化研究的邏輯起點、落點與人才培養》。二是成功申報了2019年度山東省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案例庫建設項目“農業影視創作與傳播案例庫建設”。目前,該項目任務基本完成,已經進入掃尾階段。
二、課程思政建設舉措
為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本文從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課程內容中擇取五個模塊進行思政建設。模塊1: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研究方法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涉及實地研究、調查研究、文獻研究、實驗研究等方法。考慮到研究生們對文獻研究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農業信息化領域進行實驗研究較少,因此,本課程以實地研究、調查研究為教學重點。1、實地研究。在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掌握實地研究法,筆者帶領他們到位于萊西市的青島雙龍泉現代農業示范園考察家庭農場的經營狀況。為了解青島市休閑農業及其信息化發展狀況,筆者帶領研究生們來到位于城陽區夏莊街道辦事處的山色峪。在這里,筆者與學生們走訪了多處農業合作社,如青島山色峪櫻桃專業合作社、青島下山色峪旅游專業合作社、青島城陽區上山色峪社區股份合作社等,考察了櫻桃采摘園、草莓采摘園、農家宴、民宿等。考察結束后,筆者與學生們又召開了研討會,達成很多共識:發展休閑農業要因地制宜,切不可生搬硬套;休閑農業淡旺季分明,旺季車水馬龍,淡季門可羅雀等。還有,休閑農業實體的位置一般都比較偏僻,因此,一定要重視市場營銷,把游客吸引過來。2、調查研究。為了解農村受眾的大眾傳播媒介接觸狀況,給“三農”類電視欄目和頻道的創辦提供決策參考,筆者便指導學生走進濟寧市潭崗村進行問卷調查。然后,學生根據調查結果寫出了學術論文并在專業期刊上發表。本次活動的成果是,不僅讓同學們發表了論文,還豐富了他們對農村受眾大眾傳播媒介接觸狀況的認識,增進了他們對農村和農民的感情。調查研究以調查問卷為主,必然要大量接觸被調查者。實地研究則要到農村到農業信息活動現場開展。在進行這兩種研究方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帶領研究生實地調查、把自己實地調查經歷和成果介紹給研究生等方式,切實落實了習總書記所倡導的“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模塊2:農業影視文本研究農業影視不同于一般的影視,它是有關于農業、農村、農民的影視。很多研究生從小脫離農業、農村,對農民也缺乏了解,因此,對農業影視的研究等并不熟悉。教師在授課時選擇優秀的農業影視作品,如中國中央電視臺農業農村頻道的《致富經》和《鄉村大舞臺》、網絡上李子柒美食類短視頻、抖音公眾號“農特”“中國三農播報”上的短視頻,通過深入剖析,讓研究生看到農業、農村、農民的美,從而增強“三農”情懷。模塊3:農業影視制作英語世界有句至理名言:“Byswimming,youlearntoswim.”意思是說,在游泳中你學會了游泳。那么,我們也可以說:“在制作農業影視中你學會了制作農業影視”。這就是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倡的“從做中學”。前幾年,對于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課程教學,理論探討的多,身體力行的少。近幾年來,我們認識到其中的不足,有意加強了實踐環節的教學。筆者帶領學生走進青島農業大學農業傳播與教育技術中心,聽董成雙和薛壽鵬老師講農業專題片與短視頻的制作。某些同學因此對農業短視頻制作產生了濃厚興趣,成為了農業傳播與教育技術中心的成員,參與到農業短視頻的制作中來。農業影視制作的實踐經歷為他們碩士畢業論文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事農業影視制作,免不了與農業、農村、農民打交道。與他們打交道久了,學生就會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被他們所感染,從而增加對這片土地以及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熱愛。這是制作農業影視的額外收獲,而這種收獲能使制作者制作出更好的農業影視作品。模塊4:農業影視傳播目前,中國農業影視影響力比較小,作用發揮得不夠。如何改進中國農業影視的傳播效果呢?首先是要多做受眾調查,了解受眾,特別是農村受眾的精神需求。對濟寧市潭崗村村民進行農村受眾大眾傳播媒介接觸狀況調查就是為了解當下農村受眾的精神需求。事后證明,這次調查的確豐富了我們對當下農村受眾的精神需求的認識。其次是有針對性地改進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這樣,制作出來、傳播出去的農業影視作品才能更好滿足當下農村受眾的需求。這鮮明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模塊5:農產品的全媒體傳播時代在發展,農業傳媒及傳播理念也在進步。當前,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提出媒介深度融合。這樣的發展理念切中肯綮、高屋建瓴。本著媒介深度融合的思想,要在農產品營銷過程中貫徹全媒體傳播的理念,即綜合運用多種媒介,以達到最佳傳播效果。搞好農產品營銷,利國利民。青島國際農業生命智慧谷在青島農業大學東門外,里面入駐了很多家農產品新媒體營銷公司,如青島融溢食品有限公司、青島波尼亞第二營銷有限公司、城陽區清麥飲品店等。筆者帶領學生參觀過他們直播帶貨,一部分同學還參加了他們組織的短視頻制作與傳播培訓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同學們的全媒體傳播理念得到了加強。
三、課程思政建設成效
在青島農業大學和學院有關部門的領導下,經過三年的思政建設,我們的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課程建設取得一定成果。
(一)立德樹人成果
教學團隊積極探索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課程思政實施路徑,將“思政元素”有機貫穿在教學內容中,融合第一、第二課堂,發揮課程育人作用,使本課程在知識、能力、素質目標上與思政教育目標同向同行,“德”與“能”并舉,發揮專業課程育人的主渠道功能,為培養有家國情懷、有理想信念、有專業知識與職業素養的高級專門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課程與思政的有機融合
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是專業課程,在課程中融入“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三農”情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思政元素,有利于本專業學生接受專業教學過程中所滲透的價值觀,進而實現知識傳遞與價值觀引領的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上,創造性地引入農業影視制作大賽、農產品直播帶貨項目,打通學-做-研-賽之間的壁壘,對本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路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
(三)涌現出一批育人典型案例
以山東省科普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創業類競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等為平臺,教師鼓勵并指導研究生參加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方面的學術研究和影視作品競賽。2021年,筆者指導的三個團隊獲批青島農業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作為項目階段性科研成果,《傳媒視角下青島市休閑農業研究:問題與對策》已在學術期刊上公開發表。
(四)示范與輻射作用
一是專業單體課程的引領示范作用。農業影視制作與傳播課程思政建設在調整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為農業信息化領域其他課程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產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本課程借助多種實踐案例,打通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從各個方面激勵學生動心、動腦、動手。二是基于MOOC平臺課程資源開發的開放資源輻射作用。本課程思政建設項目基于超星爾雅(MOOC)平臺持續推進課程資源的開發,參照示范教學包的建設標準,可為其他院校同類課程的教師提供教學資源上的借鑒。三是課程實踐項目成果的影響輻射作用。本課程充分利用本校農業影視資源,基于第一、第二課堂開展課程項目開發,如“農業欄目策劃”“農業節目制作”等實踐項目,將項目成果推送至農業農村頻道、中國農業網等相關平臺,有效促進了課程實踐項目成果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轉化。
參考文獻:
[1]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0.
作者:逄格煒 單位:青島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