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預算會計效益提升理念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對預算會計的職能作用缺乏全面的認識。由于對預算會計的理論研究不夠,使預算會計在社會經濟管理中的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肯定,以致形成重資金量,輕預算會計和資金使用效益的現象。一些領導把預算會計看作簡單的出納,撥撥款,記記賬,報報銷,工作中憑長官意志辦事,會計沒有主動權,根本談不上什么效益管理。社會上,由于受統收統支體制吃“大鍋飯”的影響,認為財政的錢不要白不要,不花白不花,甚至留著自己的“小錢”,盯著國家的“大錢”,而對如何發揮資金使用效益漠不關心。
2.預算會計制度和會計體系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效益考核監督機制。預算會計在我國的發展歷程中,適應各個時期政治經濟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不斷進行改革和完善,核算監督職能得以加強,但是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與會計任務要求不相適應。重反映輕監督,重內部核算輕外部管理,弱化了對所在地區和單位的預算資金活動進行監控,弱化了在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方面的作用。3.預算會計素質不高,人員不穩定,有的會計人員對賬務處理和報表編制都不熟悉。由于種種原因,預算會計人員專業知識水平較低,照葫蘆畫瓢把分錄做上,不求甚解,這樣不利于提高預算會計管理水平。
二、做好預算會計管理,應做好以下幾點
預算會計核算監督職能弱化,使有限的資金不能發揮應有的效益,不僅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事業的發展,而且加重了財政困難。因此,強化預算會計的效益考核監督機制,是會計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1.加強對預算會計的理論研究。對于預算會計受“不核算成本費用”觀念的束縛,預算會計一般比較缺乏經營觀和效益觀,更談不上對預算會計的地位和作用進行深入的探討,以致形成了把預算會計當作簡單的工具。在核算上,習慣沿用收付余,或者暫存款、暫付款包攬一切,分不清效益好壞。應大力開展預算會計的理論研究,轉變單純核算“收付余”的觀念,擺脫“財政無償論”的束縛,研究用活用好財政資金,正確引導資金流向,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創新思維,開拓經費自給水平的有效途徑,減輕財政壓力,加速事業發展。
2.強化預算會計的監督職能。預算會計的效益和效果,主要是通過預算資金的安排、高度和管理使用來實現的,是通過對政策、預算實施的監督檢查來促進經濟效益的。因此,強化預算會計的管理監督職能是十分必要的。
3.預算會計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方面,應抓好“三個環節”,突出“一個重點”。抓好“三個個環節”,一是預算安排,根據需要和可能,通航考慮,提高資金的綜合效益,不僅考慮政治方面的需要,還要考慮經濟方面的需要;不僅考慮事業發展的需要,還要考慮生產建設的需要;通過合理的安排資金,促進社會安定和經濟的振興。二是資金調試,要體現效益要求,努力研究財政資金的運動規律,掌握預算運營手段,尋求提高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徑。在年度預算執行中,由于預算收入和支出有些是季節性的,在時間上不可能都是平衡的,這就需要我們對預算資金的集中、分配、使用情況隨時進行嚴密的核算、反映和監督,經常分析研究財政存款和經費存款的結存情況,妥善地高度預算資金,縮短收支時間差,提高資金利用率。三是效益考核,這是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一個重要環節。要建立指標統計、情況報告制度和跟蹤問效制度,全面了解資金使用的效益、效果。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找出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改進今后的工作,同時,落實目標管理和崗位責任制,把資金使用的效益、同預算會計人員的工作成績掛鉤,對監督得力,節約并合理使用資金的,給予表彰獎勵;對資金使用中,形成挪用、浪費、超支的除追究單位領導的責任外,還要追究會計人員的責任。形成一個重點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為中心的會計監督,預算會計人員對財政資金活動搞好核算的目的要置身于社會再生產的環境中,站在發展生產,發展事業的高度,著眼于資金使用的政治效果、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自學運用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的職能,對資金運動的全過程進行有效地監督檢查。確保按政策、制度辦事,按預算定額標準開支,努力提高預算的會計的效益性、效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