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會計信息真實性思考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主要是指真實和可觀的將社會各項經濟活動的會計信息呈現出來,其準確地記錄了這些活動的經濟內容。如果會計信息在實際工作中出現失真的情況,會計信息的實用性會因此被削減,如果情況嚴重還會損害社會和廣大民眾的利益。本文通過有效的結合會計理論和其在實際工作中的呈現,分析了導致會計信息真實性失真的因素,并提出一些對應的解決措施,希望對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能有所幫助。
關鍵詞:會計信息;真實性;影響因素
我國近幾年出現越來越多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現代社會市場經濟的秩序。社會上經常會發生一些欺詐的重要案件,這已經是目前社會面臨的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會計信息可以將客觀主體的實際情況體現出來,企業對會計信息加以匯總和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并有效決策。
1淺談會計信息真實性的特點
會計信息真實性具有相對和發展的特點,會計信息真實性由一個相對真實向絕對真實逼進,由歷史真實性向現時真實發展的過程。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會計的本質屬性,也是會計信息的生命,會計信息是否與客觀經濟活動一致,需要通過對會計信息識別、評估、核算和分析來度量。首先,通過識別和計量會計信息,會計信息主要是反映了特定時期內經濟活動的變化;其次,運用合理的會計管理方法對會計信息的評估、核算和分析,得出有效的經營決策;最后,管理者在判斷使用的會計政策是否符合自身企業發展時,主要是看這個會計信息能不能給自己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由于企業選擇的會計政策、會計估計和會計核算方式有所不同,以及會計人員專業水平和業務經驗不同,所以會呈現不同的結果,也就是說,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2淺談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內涵及常見的問題
2.1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內涵
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主要是指企業會計從業人員在進行會計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記錄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中也明確規定,進行會計核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核算企業的實際經濟業務,如實提供相關財務數據和經濟成果,以此才能保證受用者能很明確地理解和使用這些會計信息。換句話說,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就是要保證獲取的信息數據是真實可信的,處理和加工信息的過程必須是科學準確的,信息加工的過程必須是準確可靠的,一定不能出現任何的虛構內容和主觀意見,并且最終提供的會計信息能明確不同組織經濟活動中的所有事項和實際情況,相關的信息結果可以以規范的手段證實和核對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保證利害關系人的經濟利益。
2.2會計信息出現失真現象的常見表現和危害
首先是原始憑證失真。很多企業填寫原始憑證時有遺漏,甚至為了“變通”制作假原始憑證,以此將一些非法收支“合法化”。其次是沒有完整填寫原始憑證的要素,因此造成收支的資金渠道模糊不清,會計核算與會計信息真實性不符,得出企業錯誤經營結論,職責權限界限劃分不清。再次是財務賬目管理混亂,有的會計從業人員并沒有嚴格遵守會計準則和會計核算相關規定,導致核算時缺乏系統性,賬目漏洞百出,憑證資料雜亂無章、賬證不符、賬實不符的情況。從次是做虛假會計報表,其主要是會計人員不遵守職業道德,在領導的強壓下或因自身的利益,在沒有合法真實原始憑證下,虛擬憑證、虛擬賬簿和報表,蒙騙公司和國家,損害國家和人民公共利益。最后是收入、成本、費用失真。其中收入主要是指在通過隱瞞、截留、轉移和坐支收入等方式造成的失真;在成本、費用方面動手腳,如虛開發票、提高單價、多提費用等,甚至人為地調整損失和利益與實際信息失真;如果企業沒有與經營業務相符的真實數據,那么會計信息就成了一個擺設,會計核算就成了一種設計,企業需求什么,會計就可設計什么。如果會計信息出現失真現象,企業財務和經營的真實情況就不能正確反映。利益相關人員還會接收錯誤信息以及錯誤的經濟行為,從而直接損壞相關人員的經濟利益,最嚴重的還有可能使經濟環境變得混亂;如果這種失真情況是因主觀而起,那么其就違反了相關的經濟法律,在企業的宏觀發展造成嚴重的危害。
3影響會計信息失真的因素
3.1經營管理者權力驅使
企業管理領導者對法制觀念淡薄,意識不到法的制約性,一切以個人或企業的利益為主。由此就操縱起所有財務指令,為了獲貸款,減少納稅,吸收投資等,指使會計人員弄虛作假。如為了吸納合作伙伴的投資和獲得銀行的貨款,讓會計編制一份完美的會計營運表;為了偷逃稅款,上交稅局的月、季、年報都是虧損表,到處亂搞假發票,虛做賬,不斷減免稅金;為了掩飾企業稅務風險,給各工商、稅務部門送禮、送紅包;財務報表在領導人手中成為無所不能的“操控器”。企業領導受經濟利益和權力的驅使,不顧經濟法規,不顧會計準則,指使甚至逼迫會計人員,采用非法手段對會計信息進行偽造,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3.2企業內部管理不善,會計制度的缺乏
有的企業內部管理無制度意識,無質量意識,隨心所欲,經營管理不善、崗位責任不清等問題普遍存在。在生產、供應、銷售、存儲的原始記錄、計量、確認等基礎上沒有財務數據要求理念,會計原始信息做與不做或亂做隨意而行。企業管理者無強化制度和責任,特別是崗位職責都不清,各個環節的銜接與制約不到位等,造成的賬實不符,導致會計信息無根據、不真實、不準確等。由此看來原始的會計信息都得不到保證,又何談加工的會計信息呢?在很多企業中,尤其是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完整,過分強調專業性,而脫離實際,或者都是一些老套舊制照搬,甚至一些小企業都沒有會計制度,隨意實操。致使會計事項的處理具有不穩定性、可選擇性和錯誤性,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給經營者提供了虛假的會計信息。
3.3會計人員素質不高
會計人員是會計信息的加工者,其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在當今社會中,會計人員素質低主要表現在對現行會計法律法規不熟,對法的意識不夠;會計實操缺少經驗,不繼續教育培訓,自以為是;老會計、有經驗的會計,又不愿實操,喜歡到處指揮;對實際工作中遇到難題不善于變通和動腦,對本職工作沒有強烈的責任感;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不高,堅持原則、嚴格執法、敢于同違規違紀作斗爭的少,相反,對違規違紀熟視無睹、甚至主動為領導出謀劃策的多,此為會計人員本身造成了會計信息失真。
3.4新、舊會計法規及其相關法律的矛盾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內外環境的變化以及核算標準的調整,使各種會計法規的建設明顯滯后。另外,各會計法規之間也存在著不協調和不一致,如基本會計準則和具體會計準則之間,具體會計準則和行業會計制度之間,會計準則和財務通則之間,企業會計制度和稅收制度之間都存在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地方,這些都足以影響到會計信息的質量。
3.5上級部門監督不嚴
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有的為了利益,脫離企業的實際現狀,出具與實際有偏差的審計、評估等報表,有的還出具虛假評估等報告,并未形成一個有效的會計社會監督體系。稅務機關以征稅和監管為主旨,注重稅款的繳納,忽略其他會計核算監督,為了自身利益,貪污受賄,遮掩偷稅漏稅;審計機關主要對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審計,不可能對所有企業實施全面的經常性監督。由此上級部門也加具了會計信息的失真性。
4淺談解決會計失真現象的策略
4.1完善會計制度的監管機制
企業應該制定內外一致的會計監管制度。在企業內部重點提升會計制度的約束能力并完備的會計體系,嚴厲打擊造假現象,從而確保會計信息是真實可靠的,使其能全面貫穿到產品的生產經營中,比如采購、銷售和核對資產數據等。從外部來看,完善會計制度的監管體系,可以強化監管職能,從而有效解決會計處理的違法行為,此外,還應該明確財務監管的職責,避免出現越權現象。只有當企業內外部共同監管會計信息,才能避免失真現象的出現。
4.2培養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業務水平
在平時的工作中,企業應該定期培訓會計從業人員的業務和技能,以此可以有效提升他們的業務能力和水平,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實現財務一體化,讓會計從業人員在平時的工作中能全面了解和整合業務,更好地核算企業的財務并監督會計信息。與此同時,企業一定要建立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要求全體員工遵循這些規章制度完成相應的工作,在平時的工作中,會計從業人員在工作中要根據相關準則辦事,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招聘會計師時,一定要將誠實、可靠、敬業和專心作為選人準則。加強建設教育培訓體系,及相關的規章制度,提高會計師的業務技能。因此,各部門聘任會計人員時一定要保證質量,選擇最有較強專業能力的會計師。
4.3提升對會計工作的重視程度
企業的實際發展可以通過會計工作呈現出來,因此,要求管理者一定要重視會計工作。為此,企業必須建立健全基礎會計設施建設,不斷招聘專業的會計從業人員,不定期的培訓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為會計的質量提供一個真實可靠的環境。作為核算企業資金和管理財務的重要部門,要求企業管理層一定要重視會計工作的發展,轉變自身傳統的認知,全面支持財務部門的工作,只有當企業內部的管理層和執行層都重視會計工作,才能為企業的長遠發展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
4.4完善會計法規及其相關法律
制定和完善會計法規及其相關法律,使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會計法》等相關法律需及時予以完善,以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著的各種情況,對一些模棱兩可,含糊不清的概念要盡量明確其判斷標準,提高法規的可操作性和權威性,以利于當事各方依法行事,創造一個良好、高效的法律環境。
4.5加強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完善會計監督體系
加強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完善會計監督體系。強化工商、稅務等機構制度化,嚴打為了自身利益貪污受賄而濫用職權行為;國家法制要不斷的強化各級監管部門對會計工作的監督力度,一方面應大力發展注冊會計師事業,擴大注冊會計師的會計監督面;另一方面應強化稅收監督,使稅收監督與會計監督結合起來;強化審計的獨立性,獨立審計是對會計信息做出的最終鑒證。我們一方面嚴格披露要求,強化獨立審計監管;另一方面改變審計委托者,增強獨立審計鑒證功能。
5結語
總之,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影響因素是不確定的,受主觀和客觀因素的限制,雖然無法避免這些因素,但是企業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建立健全企業的會計監管機制,通過培訓提升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根據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使用正確的會計處理方法,確保會計核算方法的真實性,從而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梁雨欣.關于防范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幾點思考[J].科技資訊,2017,15(26).
[2]張艷英.關于會計信息去偽存真的思考[J].科技資訊,2017,15(30).
[3]龐君.關于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思考[J].中國經貿,2017(16).
作者:郝元花 單位:南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