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活化的民間藝術教育綜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借助民間藝術作品生成活動
生活化是民間藝術課程的主要途徑。民間藝術教育要利用幼兒生活,體現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指的是課程內容要來自于幼兒的生活,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生活實際,加強教育與生活的聯系,使幼兒園教育內容生活化。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尚處于前運算階段,他們對于世界的認識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其主要知識經驗來自于對日常生活的直接感知,對生活環境的同化和順應。我們根據課題創設了濃郁的民間藝術氛圍。如,在窗上布置色彩明快、造型生動的民間藝術作品;在走廊上繪畫張貼三字經故事人物、三國演義人物圖片;以連環畫的形式展示西游記、女媧補天、嫦娥奔月等一系列傳說故事中的片段,通過耳聞目染,幼兒對于古代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幼兒時常聚在窗戶前討論、講述自己所了解的人物故事和傳說等,有了良好的氛圍、直接的感知,生成了《古代人物》的欣賞和剪紙活動。
2.民藝活動融入“幼兒一日活動”
民間藝術來自于生活,反映生活,是將藝術融于生活中,但又不同于生活本身。幼兒是在生活和游戲中學習和發展的。因此,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點,我們將民間藝術活動滲透于幼兒的一日生活游戲中。在晨間來園時,我們播放經典的民間音樂和文學作品。民間藝術的美已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美,民間藝術的美具有美學意義上的美的特征,民間藝術欣賞的過程,就是美的感受和欣賞的過程。餐后散步活動中,我們組織幼兒欣賞走廊上的民間藝術作品,念一念民間童謠,講一講民間傳說故事,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加深對民間藝術的了解。
3.民藝活動中教學手段的生活化
民間藝術活動組織的生活化是指教師設計、組織、安排的活動應更多地帶有生活的色彩,使幼兒在藝術活動中感到輕松、自然、親切和溫暖。不覺得與他們的生活相隔太遠,也不覺得是一種負擔。因此,我們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簡單易操作的材料進行剪貼活動,設置了不同的臺階,讓各個層次的孩子都能體驗到使用剪刀的樂趣和獲得成功的喜悅。當然,民間藝術活動的生活化并不是要把藝術活動與幼兒日常生活等同起來,而是要加強教育活動與生活活動的聯系。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觀念不斷引領我們在民間藝術課程中探索和實踐。
4.民藝活動與家庭教育緊密化
因此,幼兒園要與家庭進行合作,共同開展民間藝術活動實踐研究,提高幼兒教育質量。充分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宣傳民間藝術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形成家園共識。舉辦民間藝術教育專題講座,使家長了解民間藝術教育實驗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民間藝術有較強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許多作品大多散落在民間。考慮到我們的幼兒家長來自四面八方,有一部分是外地學生,生活的地區不同,接觸的鄉土文化不同,我們充分利用這些廣泛的資源,發動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相關圖片、實物,并布置在相應的活動區域,讓幼兒隨時摸、看、玩,培養幼兒對美的敏銳的捕捉能力,引導幼兒廣泛、積極地參加民間藝術特色活動。民間藝術內容來源于幼兒周圍的現實生活,與幼兒的生活密切相關。幼兒在生活中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不斷獲得有關周圍世界的經驗,并將這些經驗逐漸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從而實現身心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顧淑芳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松陵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