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創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主要從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的現狀、藝術設計專業與思政課程融合的必要性、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思政內容融入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實施對策四個方面進行分析,探索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思政課程;藝術設計專業;融合
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思政教育工作受到了高度的關注。開放的教育環境,雖然能讓我們更多地了解世界,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解讀卻在逐漸弱化,過“洋節”勝過“傳統節日”是近幾年來較為突顯的一種現象。目前各行業、企業也對高校畢業生的道德修養、人格品質、職業道德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現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往往依賴于單一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無法滿足企業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因此,如何用好專業課程這一渠道,將思政內容有效地融入到專業課程中,融入到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之中,真正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的效果是關鍵。2020年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中寫道:“藝術類專業課程,要在課程教學中教育引導學生立足時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要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積極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引導學生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增強文化自信。”這不僅給出了藝術類專業課程思政的指導方向,也明確了藝術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實施內容。對于藝術類專業的學生來說,將專業課與思政內容相結合,是接受思政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一、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的現狀
一般情況下,普通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正處于18~24歲的年齡段,生理上已經成熟,思想上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不同高校不同藝術類專業的定位不同,培養目標也不同。以應用型技術類大學為例,此類學校在著重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立足學生自身,培養具備良好道德素養、職業道德的“專業接班人”。而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有其自身的特點:他們大多自由散漫,不喜歡條條框框,對待專業課較為認真,對待文化課尤其是思政類文化課形成“敷衍了事”的學習狀態。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大多自我意識較強,不愿受約束,想要突顯自我、展現個性。
二、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思政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素養思政課程的內容涵蓋面廣、包容性大。通過思政課程的學習,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夠提升學生的自我修養。思政課不僅是提升學生自身思想素養的有效途徑,其內涵要義與藝術的本質也有著某種層面的聯系性。把握好這種聯系,能夠更好地指導高校藝術專業學生的思想提升和能力提高。
(二)思政教育有助于培養有知識有品德的接班人思政教育內容包含文化價值、民族內涵、時代傳承、紅色歷史等。對于這些內容的了解和學習,有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增強大學生的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等,使其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價值,成為有知識有品德有作為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三)思政教育能夠豐富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傳統文化是民族的根基,現代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越來越少,情感越來越淡薄。用好思政教育課堂渠道,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能使學生樹立良好的文化傳承觀念,更能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
三、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
(一)提煉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在了解思政課程內容的基礎上,探尋、提煉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精神文化、思想內涵和文化價值等內容,通過專業課教學,將二者融合。通過專業理論的傳授,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內容傳達,通過專業實踐,進行內容演化與延伸。
(二)把握學生需求,找準教學突破口利用專業課的特點,以學生的興趣、需求為切入點,對當下熱門的設計手法和經典、特色案例等進行分析,將思政內容植入其中。同時,可發揮榜樣的作用,讓學生形成對比,從而引發思考,提升其思想境界。
(三)提升實踐育人水平以優秀文化思想沉浸式的方式展開課程思政。藝術類專業課授課過程中,可通過不同的課題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等,讓學生在在實踐中體會。
(四)完善課程評價體系在學生的能力考核、實踐制作等方面將團隊協作、責任意識、創新意識等納入評價環節,努力發揮課程思政內容的引導作用。
四、思政內容融入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實施對策
為了更好地將思政教育與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結合,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的實際效果,本文以插畫設計課程為例,在教學思路、方法、效果等幾個方面進行嘗試,在探索中前進。以往教學中大都以插畫的相關知識、分類及應用為主進行講解與實踐,教學方法相對單一,從學生的反饋及教學效果來看尚可。但現下企業對設計專業畢業生的素質要求不斷提高,不僅要求其專業技能過硬,更要求其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首先,愛崗敬業,吃苦耐勞。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大多面向設計行業進行擇業,設計師工作壓力大、工作時間長。而現在設計類專業大多為“90后”“00后”的學生,生活條件相對富足,吃苦耐勞精神相對欠缺,“堅持到底”的毅力較弱。其次,誠實守信,為人真誠。誠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有誠實待人,才能更好地贏得客戶的信任;只有為人真誠、認真負責,才能得到同事的認可,更好地融入團隊。最后,積極探索,有創新意識。任何一個企業都希望自己的員工勇于探索,積極思考,以開放的視野來完成工作。結合以上這些方面,插畫設計課程可以在教學思路上,探索將用人單位的訴求與專業技能相融合,將團隊協作、創新精神等融入實踐教學。同時,將傳統文化融入課程實踐環節,不僅是對設計元素的實踐應用練習,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教學中,將企業項目、大創項目、競賽引入課堂,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有效解決創新實踐、團隊協作等方面的問題。應該說,插畫設計在保留專業內容的基礎上,將課程思政以實踐制作的形式引入課堂,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專業技能,使其在實踐過程中學會了思考,探索了平面圖像背后的意義,而且提升了其精神素養,從而達到了思政教育與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相結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韋超現.“課程思政,知行合一”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藝術科技,2019(8):47.
[2]柴方美.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價值與思政教育價值對比研究[J].藝術科技,2019(7):82.
[3]韋超現.“課程思政,知行合一”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藝術科技,2019.
[4]張欣.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設計與實踐——以《居住空間設計》課程為例[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
[5]潘學良.關于“四個自信”教育貫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全過程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
[6]劉石成.活動型學科課程冷思考:誤區、問題根源以及改進[J].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19.
作者:劉煜哲 單位:遼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