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小學生美術創作能力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剪紙作為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如今的生活中更是大大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現在的人們已經將剪紙運用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或是美化環境;或是用以服飾;又或是作為一種娛樂活動,由此可見,剪紙在人們的生活中已經有了一席之地。除此之外,剪紙對提高小學生的動手創造能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小學時期的學生對事物只是有一個簡單的認知,這個時期的兒童更容易被外部因素所影響,同樣也更容易被塑造,只要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其原有的觀察能力、感知能力和判斷能力就能被更大價值化的激發出來。而剪紙教學作為一種新式的教育方法對小學生的審美、感知、創造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主要以農村小學生為中心,對他們的美術創造能力現狀進行了簡要分析,并針對剪紙教學的意義及其創新與發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關于農村小學生美術創造能力的現狀分析
縱觀全國各地的農村小學,不難發現,即使國家一直都在呼吁要貫徹落實對小學生進行剪紙等藝術創造能力的培養,但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直接導致農村剪紙等藝術教育不見成效,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各個學校的領導不夠重視、家長普遍都不支持、學生的興趣不高、設備、教育等資源缺失這五個方面。一方面,農村學校的領導都更加注重考試科目,注重學生最終的學習成果,這也是造成家長不支持的原因之一。再加上農村的留守兒童較多,這就導致家長對學生的關心不夠,就算關心到了也沒有額外的能力去支持孩子學習以外的特長培養。另一方面,農村的學校由于地域發展不好,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建設相關的美術活動室,更無法支撐學生在進行美術創作時所需要的美術器材。再者就是老師自身的美術基礎知識儲備不足,這就使得學生無法接收到專業的美術創作指導。因此,關于農村小學生美術創造能力的培養措施還需進一步完善。剪紙在我國民間流傳極廣且歷史悠久,深受國內外人們的喜愛。隨著“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思想的逐漸植入,教育部門紛紛開始將傳統文化相關書籍運送到各個學校之中,這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通過剪紙作品的制作,小學生可以感受到剪紙的美之所在,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動腦動手能力。
二、剪紙教學對農村小學生美術創造能力的培養意義
(一)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視覺審美能力
剪紙作為一種視覺藝術對小學生視覺神經的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小學生在剪紙教學中耳濡目染,自然就會慢慢地受到剪紙藝術的感染,從而激發出自己欣賞美的能力。老師通過剪紙教學給學生展示剪紙藝術,讓學生在觀看和創作剪紙的過程中在自己的大腦中形成一種立體記憶。從大腦發育的角度來說,這能很好的刺激小學生的大腦皮層,從人類視覺系統的完善來說,這種合理的刺激行為有助于人們感官的發育與成型。
(二)有助于促進小學生大腦的開發
小學生的大腦還處于發展的黃金時期,并且這個過程還要持續一段時間。科學研究表明,促進小學生大腦的良好發育不能只依靠語數外等書本內容的學習或者測試,還要對兒童進行一些身體以及大腦方面的訓練。而剪紙藝術作品的創作不僅操作簡單,還能夠讓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感到快樂,學生在剪紙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愉悅感從科學上來說可以產生健康物質,對其大腦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小學生從小就開始進行剪紙方面的創作,有利于促進其大腦的均衡發展,有利于其發揮無限的想象力,更是對其增加記憶力和提高IQ水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有助于加強小學生的創作能力
不只是農村的小學,在城市里也有部分小學只重視學生考試科目的教育,這就使得學生的德、智、體、美、勞不能夠協調發展,缺乏更多的智育鍛煉。而剪紙藝術的教學能夠幫助小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應有的滿足感、自豪感和幸福感,更有利于學生美術創作能力的提升,從而使得學生全面發展。另外,小學生正處于一個身體機能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期,如果這一時期學生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教育,其今后的行為習慣一定會很容易受到不良影響。因此,剪紙教育對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具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三、民間剪紙藝術在農村小學教育中的創新與發展
如何培養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其實就是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嘗試解決新問題,探求新知識,力求做到凡是學生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都主動參與。這樣,學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不僅能學知識,而且能學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通過建立良好的創作環境激發小學生的自主性
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還處于一個不穩定的時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良好的創作環境是激發兒童創作潛能的必備要素之一,因此良好的環境對小學生的行為習慣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小學生對事物已經有一個明確的簡單認知了,隨著他們的成長,其視野也迫切的需要開拓,這個時期他們就會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心,老師恰好可以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性組織一些剪紙相關的活動,比如帶領學生一起了解我國的剪紙文化;組織學生參加剪紙相關的比賽;開設相關的專門教學課程等。只要學生對剪紙的興趣一旦形成,就會自覺地投入到剪紙的學習中,當然,這都建立在學校能提供良好的創作環境的基礎上。因此,要想發揮剪紙教育在農村小學課堂中的最大作用,學校首先要保障良好的創作條件和環境。
(二)通過引導式教學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
結合小學生年齡的特點,老師要時刻在學生學習時起到足夠的引導作用,當然,老師在進行引導式教學時也應當注意教學方法。近年來,我國一直都在提倡快樂式新型教學,剪紙又是一門特殊的學問,其可操作性也是遠遠高于語、數、外等的教學,因此,老師可以在課堂中親自給大家演示剪紙藝術,并采用提問式教學方法引起學生自主思考。當然,提問的問題不宜困難,提問的目的應該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們主動在“愉快玩耍”的過程中感受到剪紙藝術的其妙所在,從而增加學生學習剪紙藝術的積極性,為其以后美術創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
(三)通過做游戲等新型教學方法來提高小學生的創作能力
當學校的硬件達到一定的水平后,剪紙教育對課堂形式又有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學校在舉行相關活動時不能只關注活動的目的,還要注意活動本身的趣味性,只有有趣的活動才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學生通過參加活動可以培養自己的探索意識,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美的事物,只要老師可以在一旁加以正確的引導,學生就可以將自己探索到的東西合理運用到剪紙創作中,這為其以后的創作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剪紙等藝術教育是每個學生都要經歷的一個重要學習領域,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其目的就是要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成為各個藝術領域的專家,而是通過剪紙等藝術教育豐富學生的課堂生活,通過這些藝術教育來提升學生的專注力、感知力、審美力等,為其擁有更好地美術創作能力提供一個學習平臺。對于農村的小學生來說,剪紙教育無疑就是打開了他們精神世界的一把鑰匙,是一種在艱苦條件下學習的光明所在,正是基于這樣的理解,教育部門應當把剪紙教育落實到農村小學課堂中去,讓每一位小學生都能將自己的情感、想法等融入到藝術作品中,從而激發出自己美術創作的潛力。
作者:陳建萍 單位: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雞冠山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