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區(qū)園林綠化工程苗木選擇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依據理論知識并結合多年工作實踐,從實際出發(fā),論述了淮北地區(qū)園林綠化工程中所用苗木的選擇與應用。目的是通過分析當地氣候、立地條件等自然因子,闡述如何就苗木的適應性并兼顧景觀效果選擇綠化苗木,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淮北地區(qū);氣候;立地條件;園林綠化工程;選擇與應用
經濟的迅猛發(fā)展必將帶動社會的快速進步,城市居民的物質生活豐富必然會提出更高的精神需求,與居民生活密切關聯(lián)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已然受到了城市謀劃者、建設者的重視,城市園林綠化也經歷了從量到質的飛躍,以往我國大多數地區(qū)在進行園林綠化工程建設時,選用的苗木多來自其他地區(qū),力求新鮮、新奇、個性化的園林植物景觀,不注重本土樹種的選擇和應用,導致園林綠化苗木成活率低、景觀效果多年難以形成。外來苗木的大面積種植打破了植物生長分布的自然規(guī)律,因其不能夠很好地適應該地區(qū)的土壤、氣候環(huán)境,所以經常出現營養(yǎng)不良、病蟲害滋生等問題。淮北地區(qū)因其特有的自然條件,形成了特有的植物、地被景觀,因此,在進行園林綠化時,必須堅持“適地適樹”原則,以鄉(xiāng)土樹種為主并配以引種馴化樹種,才能確保所選苗木與本地的氣候環(huán)境、土壤環(huán)境相適應,易成活且生長迅速,并與其他植物形成良好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1淮北地區(qū)綠化工程苗木立地條件
1.1氣候條件
安徽淮北,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qū)。主要氣候特征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溫暖,雨水少;夏季炎熱多雨,降水集中且強度大;秋季涼爽,日差大;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皆少。年平均氣溫14℃,年降雨量800mm,年蒸發(fā)量超過1800mm,屬氣溫偏低、少雨干旱地區(qū)。
1.2水質條件
淮北因煤而興,隨著煤炭的開采量,地下水資源已逐漸枯竭,是資源性缺水城市,地表水分布不均勻,主要集中在采煤沉陷區(qū)。無論是地表水還是地下水,甚至居民飲用水,水硬度較高,其pH值多超過8,呈堿性水質。
1.3土壤條件
淮北地區(qū)土壤多以潮土和砂礓黑土為主,石灰?guī)r殘丘中也有少量的黑灰土、紅灰土和棕壤土。土壤養(yǎng)分的特點是氮、磷缺乏,土壤貧瘠。土壤淋溶作用較弱,鹽基飽和度高,含有較多碳酸鹽,土壤pH值均在7.9~8.6,與水質一樣呈較強的堿性。
2淮北地區(qū)園林綠化苗木的選擇
2.1苗木選擇原則
受淮北地區(qū)的氣候、水質、土壤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淮北地區(qū)綠化在選用苗木時就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宜選擇耐寒、耐旱及耐鹽堿的苗木,選用適宜淮北地區(qū)環(huán)境、氣候且易成活、能正常生長的苗木。因此,在實施園林綠化項目建設時,苗木應按照“適地適樹”、選用“鄉(xiāng)土樹種”的原則,選擇耐寒、耐旱、耐鹽堿的苗木,以鄉(xiāng)土樹種以及長期生長于本地的外來苗木,作為淮北地區(qū)園林綠化工程苗木的首選樹種,充分選擇和應用本土苗木以及具有良好適應能力,且能夠帶來一定經濟收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綠化價值的外來苗木,既可以達到園林綠化的目的,還能夠保證綠化苗木對本地風土條件的適應性。
2.2注意事項
2.2.1選擇高質量的苗木。苗木質量直接影響栽植成活及后期的綠化景觀效果,高質量苗木主要體現在:根系發(fā)達而完整、苗干粗壯通直、主側枝分布均勻且冠形完美豐滿、無病蟲害和損傷、生長健壯。同時,選用的苗木以經過多次移植的大規(guī)格苗木為宜,不宜選用未經移植過的實生苗和野生苗,另外,苗圃供氮肥和水分過多的苗木,因地上部分徒長,莖根比值大,抗性較弱,也不利于苗木成活和后期的適應性生長,不宜選用。
2.2.2根據苗木服務場地的性質特點決定所選苗木的形態(tài)特征。苗木在不同的場地可以體現出不同意境,莊嚴肅穆的建筑就要由體現寧靜安詳的植物來襯托,歡快活潑的游園廣場還需鮮花、色葉的植物進行渲染。
2.2.3合理配置常綠苗木。淮北地區(qū)四季分明,氣溫偏低、雨水少,決定了其落葉苗木較多,常綠苗木偏少,到了冬季及初春,植物景象就顯得過于蕭條,缺少一些生機。因此,使城市景觀盡可能呈現一些生機,在選擇綠化苗木時,適當增加常綠苗木選用比例,根據以往經驗,一般常綠與落葉植物比以4∶6為宜,局部綠地可提高至5∶5,但廣場內及園路兩側樹木應以大規(guī)格落葉喬木為主。
2.2.4綠化工程苗木的安全性。園林綠化的目的,不僅是滿足城市景觀需求,還是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手段,但最終是供居民及外來游客游玩、觀賞,人們與綠化苗木有密切的接觸。因此,景觀苗木必須安全可靠,應慎用或棄用易揮發(fā)有毒氣味、枝葉花等含有有毒物質,以及植物株體有尖刺等易對游客構成傷害的苗木,綠化景觀確實需要這種苗木的,應種植在遠離游客的場地,確保市民或游客的游覽安全。如含有有毒物質的夾竹桃、葉呈尖刺狀的絲蘭等,要視場地決定用與不用。
3淮北地區(qū)園林綠化工程苗木的應用
3.1應用中的一些誤區(qū)
同其他地區(qū)一樣,淮北地區(qū)在應用綠化苗木時,也存在盲目,強調綠化視覺效果,忽視生態(tài)系統(tǒng)和植物生長的自然規(guī)律[1],熱衷于引進外來樹種甚至一些新奇樹種,認為本土樹種很常見而無法引起市民或游客注意,不能形成較好的視覺效果而少用或不用,但未經馴化的外來植物其適應性差,易遭受病蟲為害、破壞生態(tài)等后果,因此,科學選擇園林綠化工程苗木,是城市園林事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3.2淮北地區(qū)本土樹種的優(yōu)勢
淮北地區(qū)受氣候影響,降雨量集中在6、7月,且經常會出現嚴重的春旱現象[2]。在此氣候條件下,未經引種馴化的外地苗木很難成活,即使投入大量人工、經濟成本,也無法取得良好的綠化效果,而本土樹種因對該地氣候、地形條件極其適應,抗性強且易成活、成型效果快,同時,本土樹種與外地樹種相比,成本較低。
3.3鄉(xiāng)土植物與外來植物的合理搭配
通過利用鄉(xiāng)土植物與適應淮北立地條件的外來植物合理搭配,建立穩(wěn)定和多樣化的植物群落,做到源于自然、融入自然、高于自然,達到傳承文明,師法自然,景觀多樣,人與自然相互協(xié)調的效果。充分利用當地現有樹種資源和生態(tài)資源,配以適應淮北立地條件的外來植物,形成不同類型的綠化生態(tài)系統(tǒng),既滿足城市綠化生態(tài)建設,又為不同生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了生物多樣性保護,達到人與自然的相互融合[3]。事實證明,鄉(xiāng)土樹種和很多適應淮北立地條件的外來樹種正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兩者之間的相輔相成,為淮北地區(qū)園林綠化的優(yōu)質發(fā)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效果,同時,當前眾多的建筑物、構筑物之間所形成的小氣候環(huán)境,也為引種更多的多樣化外來植物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生長條件。
4淮北地區(qū)園林綠化工程可選用苗木
4.1常用常綠苗木
女貞、枇杷、廣玉蘭、雪松、白皮松、五針松、黑松、油松、側柏、圓柏、龍柏、桂花、蜀檜、河南檜、鉛筆柏、珊瑚樹、紫竹、淡竹、金鑲玉竹、桂竹、石楠、枸骨、無刺枸骨、海桐、灑金千頭柏、鋪地柏、黃楊、大葉黃楊、金心大葉黃楊、金邊黃楊、銀邊黃楊、瓜子黃楊、紅葉石楠、金葉女貞、金森女貞、南天竹、八角金盤、灑金桃葉珊瑚、金絲桃、扶芳藤、常春藤、絡石、吉祥草、闊葉麥冬、細葉麥冬、沿階草、金絲苔草、蔥蘭、酢漿草、白三葉、高羊茅、黑麥草、馬蹄金等。
4.2常用落葉苗木
國槐、銀杏、樸樹、櫸樹、懸鈴木、重陽木、無患子、黃山欒樹(欒樹、復羽葉欒樹)、臭椿、苦楝、榔榆、白榆、五角楓、三角楓、楓楊、山楂、刺槐、紅花刺槐、黃連木、烏桕、合歡、垂柳、梧桐(青桐)、梓樹、楸樹、棗樹、柿樹、水杉、池杉、落羽杉、白玉蘭、二喬玉蘭、紫玉蘭、繡球花、木瓜、櫻花、日本晚櫻、櫻桃、紫葉李、桃、李、杏、梅花、雞爪槭、臘梅、麻葉繡線菊、紫荊、紫穗槐、紫薇、紅瑞木、小葉女貞、小蠟、枸杞、水蠟樹、白檀、木槿、石榴、垂枝榆、紫葉小檗、貼梗海棠、海棠、垂絲海棠、西府海棠、榆葉梅、美人梅、垂枝梅、紫葉桃、碧桃、紅碧桃、龍爪槐、金枝國槐、紅楓、羽毛楓、紅花重瓣木槿、木芙蓉、金絲梅、月季、豐花月季、金山繡線菊、金焰繡線菊、粉花繡線菊、珍珠繡線菊、薔薇、紫藤、凌霄、金銀花、云南黃馨、迎春、爬山虎、天堂草、百慕大、馬尼拉、狗牙根等。
5淮北地區(qū)園林綠化工程慎用、忌用苗木
5.1慎用苗木
香樟、馬褂木、雜交馬褂木、夾竹桃、鳳尾蘭、絲蘭、中山杉、杜鵑、等冬季易遭凍害或適宜栽培范圍較小的樹種。
5.2忌用苗木
加拿利海棗、華盛頓棕櫚、蒲葵、魚尾葵、澳洲銀荊(銀葉金合歡)、蘇鐵、山杜英、深山含笑、樂昌含笑、闊瓣含笑、孝順竹、山茶、茶梅等。總之,園林綠化工程苗木,具有豐富人類生活和調節(jié)自然環(huán)境的功能,發(fā)揮著生態(tài)、美學、休閑、環(huán)保四大效益,具有賞心悅目、調節(jié)氣候的作用。城鄉(xiāng)各地綠化工程苗木的選擇、應用,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選優(yōu)、用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綠化苗木的效益,確保園林綠化工程向優(yōu)質發(fā)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參考文獻
[1]俞孔堅等.論鄉(xiāng)土景觀及其對現代景觀的意義[J].華中建筑,2005(4):123-125.
[2]李光,張規(guī)富.成寧“鄉(xiāng)土樹種”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成寧學院學報,2005,25(5):141-142.
[3]周毅.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J].城市環(huán)境與城市生態(tài),2003,(8):46-48.
作者:陶平原 單位:淮北市園林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