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商業養老保險問題與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近日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試點通知再次引發國民對未來養老的思考,如何在退休之后獲得充分保障成為每個家庭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本文立足于人口老齡化和政策紅利的背景下,分析了甘肅省商業養老保險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此對甘肅省政府和壽險公司提出對策。
【關鍵詞】社會保障;商業養老保險;參保率
一、甘肅省商業養老保險現狀介紹
從保險機構的數量來看,甘肅省1997年成立了第一家壽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甘肅分公司。經過20余年保險行業的積極發展,2017年末甘肅省壽險分公司共有794家,主要是國壽、太保壽、平安、新華、泰康等13家股份有限公司在省、地市級、省級成立的分公司,商業保險市場的經營主體明顯增多;從保費收入來看,甘肅省2017年壽險業務保費收入200.65億元,比2016年增加了19.6%,占省內總保費收入的54.7%。可見壽險保費收入是逐年增長的,甚至占據了甘肅省保費收入的半壁江山。甘肅地區2017年末常駐人口2625.71萬人,其中65歲以上人口286.73萬人,比2016年增加16.08萬人,占常駐人口的10.92%,說明甘肅的老齡化呈增長的趨勢。為了緩解不斷加劇的養老負擔,甘肅省政府積極鼓勵商業養老保險發揮其經濟給付和補充險的作用。2015年,省政府了《甘肅保監局認真貫徹落實“新國十條”和甘肅省省政府實施意見》。意見明確指出,健全甘肅省金融保險體系,積極爭取地方保險機構在甘肅省的設立,支持保險機構參與事業單位養老體制改革。這些舉措均說明甘肅政府已將商業保險作為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其發揮第三大養老支柱的作用。而2018年5月1日個人稅延養老保險的試點實行,將為商業養老保險融入社會生活中提供了重要的機遇。各級政府部門對商業養老保險的重視程度愈發加深,使得壽險公司的發展前景十分光明。
二、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空間
(一)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增加商業養老保險的潛在需求。近年來,甘肅省老齡化呈增長的趨勢。面對如此龐大的老齡人口基數,如果都把養老問題寄托于甘肅政府的身上,一是使地方財政收不抵支,社會保障基金的缺口越發嚴重;二是政府所提供的基本保障根本滿足不了現如今老年人的生活需求,這將會使政府陷入尷尬的兩難境地。在此困境下,人們不得不將注意力轉移到商業養老保險上,購買各種不同的壽險產品以解決養老問題。因此,人口老齡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對商業養老保險的潛在需求,有利于壽險公司進一步打開市場。
(二)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使得人們有能力購買商業養老保險。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保險作為特殊的金融產品,具有非渴求性的特征,其需求必然受到消費者收入的影響。甘肅省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7763.4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為8076.1元,分別比2016年增長8.1%和8.3%。可見,甘肅省居民可支配收入是逐漸增長的。而且隨著2013年“一帶一路”的提出,甘肅省從一個地處內陸的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為重要的西部開放窗口。帶動省內經濟的發展,從而使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成為現實,有利于人們將保險產品的潛在需求轉化為有效需求。
(三)商業養老保險市場的發展前景廣闊。2017年全國壽險保險深度和壽險保險密度分別為2.59%和1543元,甘肅省壽險保險深度2.61%,超過全國的平均水平。然而甘肅省壽險保險密度只有764元,人均壽險保費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可見甘肅省居民保險意識薄弱,對壽險產品的接受度不高。與發達國家相比,甘肅省壽險業發展的差距更為明顯。美國2014年壽險保險深度為3%,壽險保險密度更是高達1657美元,遠遠超出甘肅省乃至中國的壽險業發展水平。巨大的差距意味著甘肅省潛在壽險市場的發展空間。隨著生活壓力和養老負擔的不斷加劇,未來人們的保險意識會越發強烈。根據“新國十條”規定,即到2020年,保險深度達到5%,保險密度達到3500元/人。以甘肅省目前的壽險業發展水平來看,壽險市場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有待挖掘。
三、甘肅壽險中存在的問題
(一)壽險市場供給主體單一。甘肅省壽險市場的供給主體均為目前我國保險行業影響力較大,市場份額占比較高的中資壽險公司,而外資,中外合資及其它中資壽險公司在省內并未成立分公司。一方面使得甘肅省保險供給主體缺乏,不利于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導致壽險公司發展的積極心不夠;另一方面使得壽險公司供給能力不足,產品單一。目前,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主要有傳統型、分紅型,萬能型,投資連結型四種類型的養老保險產品,各壽險公司的養老保險產品的同質化問題嚴重,無法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保險需求。
(二)參保率低。2017年我國壽險業務保費收入為21455.57億元,甘肅省的壽險保費收入僅為全國的0.94%,不到1%。可見甘肅省壽險業務與南方地區相比差距過大,參保率低。甘肅省因地理位置、經濟水平、以及傳統“養兒防老”、“政府養老”觀念的影響,導致人們保險意識缺乏,投保熱情低。
(三)專業人才缺乏。甘肅省的壽險公司均為國壽、太保壽、平安等保險公司的分公司。相比于其總公司、東南沿海的分公司,甘肅省在壽險行業人才的引入比較弱勢,人才儲備逐漸成為商業養老保險發展過程中的阻力。目前甘肅省的教育水平較為落后,各大高校的知名度和教育質量與經濟發達區還有一定的差距,開設保險學科專業的高校更是少之又少,直接導致本省無法滿足保險領域專業人才的需求。
四、甘肅省商業養老保險的對策
目前,甘肅省保險業的發展環境不斷改善,人們的潛在需求使得商業養老保險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促進商業養老保險在省內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其養老優勢,既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也需要壽險公司的自我完善和創新。針對上文分析的現狀和問題,從政府和商業壽險公司兩方面提出對策。
(一)政府方面。
1.鼓勵外資壽險在甘肅省設立分支機構。甘肅省壽險市場主要問題是供給能力不足。政府應積極引進外資壽險公司,豐富保險市場供給主體,形成充分有效的競爭機制,從而激發省內壽險公司的發展潛力。國外保險市場發展較為成熟,引進外資壽險公司的同時,也引進了國外先進的經營理念和風險控制技術,便于省內壽險公司借鑒經驗,完善其自身機制。2.改善教育水平,培養專業性人才。如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科技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如果沒有充足的人才儲備資源,那么這個企業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商業養老保險要想進一步發展,就必須有高水平專業人才的持續供給。為滿足人才的需求,政府部門應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設立專業性學科,保持教育資源的不斷更新;同時,政府可以和壽險公司合作,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學習平臺,組織專業學生進行職業培訓與實習,從實際操作中熟悉掌握專業技能。
(二)壽險公司方面。
1.堅持創新驅動戰略,改善開發與甘肅省可支配收入相適應的保險產品。近年來,甘肅省可支配收入雖有所提高,但相比于東部沿海地區,其收入水平還是偏低的。如果壽險公司把一款在東部沿海地區很受歡迎的保險產品不加變動地拿到甘肅市場,其銷售量是可以預知的,過高的保費可能會使這款產品在市場上無人問津。因此,壽險公司在設計產品時,應充分考慮甘肅省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設計一些低保額養老保險產品,或者實行高低不等的投保繳費區間,由投保人自行選擇繳費標準。壽險公司應加大對保險產品的創新投入,盡量打破保險產品的同質化問題,豐富養老保險產品的種類,提高壽險公司的供給能力,從而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多層次的保險需求。2.專業化分工降低經營成本,增加壽險公司的競爭力。一般說來,壽險公司的核心主要是償付能力,它是衡量壽險公司的財務狀況能否保證其履行給付責任的能力,這是第三方所不能替代的,而專業服務可交由第三方機構來做。比如產品的銷售可交與保險中介,利用專業中介機構和兼業機構的眾多網點銷售保險產品。一方面可以拓寬壽險公司保費收入來源渠道;另外一方面可以降低壽險公司用于建立眾多銷售網點的成本。但這要求壽險公司保持謹慎的態度,做好充足的調查,選擇信譽良好和風險控制能力強的中介機構。并對保險中介機構的業務質量進行監管和定期檢查,促進中介市場與壽險公司的共同繁榮。壽險公司的投資運營也可以交由專業的投資公司,利用投資公司的專業技能和信息收集去運營保險基金,提高投資收益率,吸引客戶群。3.加強保險產品的宣傳與教育,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甘肅地處內陸,居民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對保險公司及保險產品存在認識的上誤區。壽險公司應花費更多的精力進行相關的宣傳工作,定期組織專業的宣傳團隊,利用公共平臺,如報紙、網絡、廣告等途徑傳播保險知識。基于自身優勢使人們對壽險公司有個正確的認識,充分了解商業養老保險在我國民生保障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增加其投保的熱情。
【參考文獻】
[1]孔羽.黑龍江省農村居民商業養老保險參保決策的影響因素研究[J].東北農業大學,2015
[2]馬旭東.甘肅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研究[J].甘肅金融,2013,9:62~64
[3]趙愛珠.人口老齡化對甘肅省壽險需求影響的作用機理分析[J].甘肅金融,2014,6:62~64
[4]甘肅保監局.甘肅保監局認真貫徹落實“新國十條”和甘肅省政府實施意見[R].2015-4-1
[5]李奮娜.甘肅省農村信用聯合社內部控制體系構建與實施[D].蘭州大學,2014,4
[6]王爭亞.關于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管理的思考[J].金融論壇,2012,6
[7]龐波.社保基金莫陷“縮水”窘境[J].中國社會保障,2011,5
[8]韓帥.論吉林省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J].勞動保障世界,2009,1
作者:馬潔 劉華 單位:西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