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案例圖庫在醫學影像學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7年9月—2018年1月重慶醫科大學2015級臨床醫學系五年制二大班130名同學作為研究對象,以小班為單位,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66人,采用以多維度案例圖庫為基礎并微信輔助的新型示教模式;對照組64人,采用傳統示教模式。兩組學生年齡及入學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教學方法。1)實驗組教學方法。第一步:以教學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為基礎,結合我院電子病例系統,優選出基于臨床的真實病例,每個病例以PPT形式展現,內容包括病史、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結果、清晰完整的影像學檢查圖像、針對每個病例及教學要求設置的問題等,構建以典型病例庫、經驗教訓庫和評價考核庫為主要模塊的、供醫學影像學示教專用的案例題庫。“典型病例庫”,從“臨床—影像—診斷—病理”的縱向思維闡述常見病、多發病的影像表現。“經驗教訓庫”著眼于臨床容易漏診、誤診的病例,從“臨床—影像—診斷—病理—影像—鑒別診斷—經驗教訓分析”的逆向、橫向思維增加學生對該類疾病的認識,拓寬學生疾病診斷思路,增強學生對不同疾病間橫向比較及鑒別診斷的能力。“評價考核庫”通過納入各種不同難度系數的病例,主要用于學生閱片能力的考核。第二步:對實驗組學生采用以多維度案例圖庫為基礎并微信輔助的新型示教模式,具體方案如(圖1):①課前: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師生微信群,示教老師于課前一天以PPT形式通過微信推送“典型病例”至群聊,由學生提前自行對照課本,結合大課所授理論知識對病例進行診斷并準備提出的問題。②課堂上:示教老師按學號對學生進行分組,完成病例分配并引導學生展開組內討論,討論結束后每組推薦同學上臺,對典型病例進行講解并回答相關問題。示教老師根據學生表現以組為單位進行形成性評價,得分記入期末考試成績中。然后示教老師公布病理結果,以疾病診斷思路及典型影像學表現為重點對每個病例進行深度剖析,并總結所需掌握知識點。③課后:每章課程結束后由示教老師在“經驗教訓庫”中選擇3~5個病例通過微信推送至群聊,與學生進行互動討論,進一步鞏固知識點,并針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2)對照組教學方法:采用傳統示教模式,示教老師以多媒體課件教學為主,不使用微信輔助教學。1.2.2評價方法。課程結束后,對兩組學生統一進行理論和讀片技能考核,并對實驗組學生發放無記名的問卷調查。理論考試內容為教學大綱規定的知識點,讀片技能考核主要從評價考核庫中選取不同難度系數的病例,包括X線、CT及MRI圖像,重點考察學生對常見病及多發病的閱片能力。2項考核總分均為100分。問卷調查旨在了解學生對新型示教模式的效果評價,評價內容包括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訓練臨床思維,提高閱片能力;加強師生交流,融洽師生關系;是否值得推廣。發放問卷66份,收回有效問卷6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1.2.3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服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描述,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組間差異,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理論考試和讀片技能考核成績的比較實驗組學生理論考試和讀片技能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2實驗組問卷調查結果實驗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7.0%及以上學生認為以多維度案例圖庫為基礎并微信輔助的新型示教模式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鍛煉語言表達能力,訓練臨床思維,提高閱片能力,加強師生交流,融洽師生關。
3討論
3.1現行的醫學影像學示教模式存在不足,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醫學影像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是臨床與基礎的橋梁課程,與臨床醫學及基礎醫學的多門學科聯系緊密[2]。影像診斷學屬于形態學范疇,其理論知識較為抽象、復雜,不同疾病可以呈現出相同或相似的影像學表現,而相同疾病亦可表現出不同的影像學表現,即“同病異影,異病同影”,單靠理論教學很難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醫學影像學示教環節是學生對大課所學知識進行鞏固與深化、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關鍵環節。現行示教模式主要是由示教老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結合一些病例的影像學資料對理論知識進行回顧、復習的過程。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一方面學生雖然會記、會背疾病的影像學表現,但不會閱片診斷,實踐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它仍是教師到學生的知識傳遞過程,學生積極性不高,師生之間缺乏平等和諧的關系和溝通,教學效果有限,且對學生自主學習和臨床思維分析能力的培養不夠。醫學影像學示教課程應以閱片實踐為主,讓學生通過大量閱片將感性認識深化為理性認識,將疾病相關臨床、病理、影像學表現及鑒別診斷融匯貫通,形成系統性認知學習。因此,現行的醫學影像學示教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的醫師培養要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3.2多維度案例圖庫的構建結合微信平臺在醫學影像學示教中的優勢構建各個系統供醫學影像學示教專用的多維度案例圖庫,形成以典型病例庫、經驗教訓庫和評價考核庫為主要模塊的教學平臺,是本研究中新型示教模式的核心環節。“典型病例庫”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疾病的典型影像學表現及其病理基礎,訓練學生的“臨床-影像-診斷-病理”的縱向思維。“經驗教訓庫”可以提高學生對疾病的鑒別診斷能力,從誤診、漏診病例中分析總結相關疾病的鑒別點,從“臨床-影像-診斷-病理-影像-鑒別診斷-經驗教訓分析”的逆向、橫向思維上拓寬疾病診斷思路。通過以上兩庫的學習,使得學生能夠更為全面深入地掌握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臨床、影像及病理知識。“評價考核庫”通過優選不同難度系數的病例,有助于學生閱片診斷能力的考核及教學效果的綜合評價。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微信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尤其受到大學生的喜愛,這給網絡化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3-5]。在新型教學模式下,示教老師課前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微信群,并提前一天以多媒體課件形式通過微信推送“典型病例”至群聊,由學生自主學習、準備。通過微信輔助教學,推送大量的案例資料,可使學生提前針對教師所發案例,進行獨立思考分析,補充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所見病例少、思考機會不多的情況,使有限的課堂得以無限的擴展,同時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上,示教老師對學生進行分組并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討論結束后由學生上臺對典型病例進行講解,并根據學生表現進行形成性評價,然后由示教老師公布病理結果,再引導學生回顧性學習該疾病的臨床、病理、影像學表現及鑒別診斷,全面系統地掌握疾病特征。這一過程改變了過去單向傳輸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及早形成臨床思維結構,提高閱片能力。每章課程結束后,由示教老師在“經驗教訓庫”中選擇病例通過微信推送至群聊,與學生進行互動討論,將各個疑難點逐一擊破。這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及時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狀況,而且增進了師生感情,促進了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增加了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從而引導學生積極樂觀地面對學習和生活。總之,多維度案例圖庫的構建結合微信平臺這一新型示教模式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更好地鞏固專業知識,提高學生閱片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升教學質量
作者:李琦 羅天友 方維東 單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