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教育中災害救援醫學植入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研究急診醫學教育中災害救援醫學植入的教學效果,并探討其重要性。方法選擇2017級急診醫學專業的137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選擇經驗豐富的災害救援醫學方面的專家或教授擔任教學任務,在急診專業學生教學過程中同時進行災害救援教育。教學時間為3個月,3個月后進行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滿分各為100分。考核題庫同教學前,考核題目隨機篩選。通過比較教學前后成績高低,評價教學效果。結果通過災害救援醫學教學后,所有學生的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成績均顯著提高,教學前后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急診醫學教育中植入災害救援醫學教育,對于培養專業人才、提升救援意識及能力、普及全民救援知識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字】急診醫學;災害救援醫學;醫學植入;信息化;教育;人才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7年11月—2018年1月,選擇中國醫科大學急診醫學專業2017級學生共137名作為研究對象。
1.2教學方法
選擇經驗豐富的災害救援醫學方面的專家或教授擔任教學任務,在急診專業學生教學過程中同時進行災害救援教育。(1)借助學校現有的急診醫學教育師資力量,選拔出對災害救援醫學感興趣、有基礎的老師,進行災害救援教育師資力量培訓,在災害救援醫學教學過程中可以起到輔助作用;(2)借助急診醫學教育多媒體平臺,采用教育片、幻燈的形式進行教學;(3)借助急診模擬示教室設定災害救援場景,讓學生進行模擬訓練;(4)借助急診醫學教育所使用的各種模型,經過改造設計,使之符合災害救援醫學的教學;(5)借助急診醫學教學的實戰演練或災害情景模擬系統,提高學生災害救援的實戰經驗及能力。教學時間為3個月,3個月后進行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滿分各為100分。考核題庫同教學前,考核題目隨機篩選。通過比較教學前后成績高低,評價教學效果。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災害救援醫學教學后,所有學生的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成績均顯著提高,教學前后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3.1災害救援醫學現狀
災害救援醫學主要研究醫學救援的科學規律、組織管理、方式方法,是災害條件下進行深入討論的一門學科。其涉及領域廣泛,主要以急救、災害、危重病監護為基礎,融合災害學、生物醫學工程、管理學、社會學、工程學、法學、信息科學、建筑學等多個學科。在抗災過程中通過急診醫學、應急管理、工程脫險三門學科的高度融合,完成災害救援任務[3]。通過近5年國內外文獻的回顧性研究[4],醫學院校及臨床對急救醫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感染以及創傷領域,對災害救援相關難題的研究甚是緩慢。目前,我國的災害救援正面臨著缺乏專業隊伍、專業信息化指揮平臺、專業救援裝備。隨著災害救援醫學需求量的增加,全球范圍內專業儲備不足的弊端逐漸凸顯。加強災害救援醫學教育迫在眉睫。目前我國高校災害救援醫學教育仍未得到廣泛開展。自2009年“救援醫學”本科教育在武警醫學院設立,南京醫科大學、同濟大學、江蘇大學等相繼開設學歷教育。但是,現有的災害救援相關的課程教育,卻并不能滿足專業人才培養的實際社會需求。現實情況中很多教師本身也缺乏足夠的備災知識及救援技能。有趣的是,目前醫學院學生的災害救援教育經歷及需求與非醫學院校的學生幾乎一樣[5]。這表明災害救援醫學不單單在普通院校,在醫學院校也需要改進。事實上,并不是所有院校都具備獨立開設災害救援醫學專科的條件。
3.2災害救援醫學重要性分析
大學生具有較強的思維和推斷能力,能夠適應災害救援醫學相關的挑戰性突發情況。同時,該類人群計劃及組織能力較強,能夠更好地控制自身行為,并且在災害救援這種高壓狀態下循序漸進地完成工作,把自身注意力集中在所分配的特定任務之上。研究表明[6],53.4%~91.2%的大學生在災害知識及技能測試中失敗,65.5~88.5%的大學生缺少災害救援技能的學習經驗。因此,災害救援醫學在急診醫學教育中的同步教學相當重要。大學生成為災害救援醫學培養的重點對象[7]。使大學生能夠更快更有效地學習救援知識及技能。成為災害救援醫學專業人才,成為參與公共救援及災難教育的巨大力量。近年來,我國經歷了多次重大自然及認為災難,包括四川地震(2008年)、玉樹地震(2010年)、天津爆炸(2015年)等。而在人口密集、工業聚集的地區,更是發生人為災難的高危地。急需有效的防范及應對策略。我國最新公布的《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6—2020年),又一次明確提出了“預防為主、全面減災”的重要性。未來面臨的挑戰是發展全面、有針對性、綜合的應對災害的具體措施。其中加強災害醫學教育是關鍵,旨在提供適當的教育項目,提高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災害救援醫學的學科建設相當重要,在此之前,可將其植入急診醫學教育過程以作為過渡,成為當下解決社會需求多、專業人員少、居民防災抗災素質普遍差的主要方法。德國近8千萬人口中專業的救援人員即占130萬,而美國近110萬專業消防人員中31%為執業人員,其余則是志愿者,且訓練有素[8]。我國人口雖然眾多,但救援裝備及救援隊伍明顯不足。災害救援醫學裝備需通過科技的發展,改進傳統醫學救援設備,積極創新,提升救援效率。而救援專業隊伍建設主要依靠人才培養完成,通過急診醫學教育過程中災害救援醫學的置入實現人才儲備的補充。當災害救援醫學相關人才步入社會,成為社會群體的一部分,更是能夠發揮自身所學來影響整個社會。不但能夠保護自己,還能夠幫助和教育其他乏防災、抗災意識薄弱的人。實施急診醫學專科教育的院校有很多,通過植入災害救援醫學,擴大學習隊伍建設,使遠期救援專業人群覆蓋面更加廣泛,對普及全面救援知識具有重要意義。
4小結
目前災害救援教育任務相當薄弱,短期內尚無法完成獨立分科。通過借助急診醫學教育的平臺,將災害救援醫學完美嫁接,暫時解決其教學的開放性、專業性、系統性及延續性。在急診醫學教育過程中植入災害救援醫學相關課程,重整教學資源,完成再開發。目前各大醫學院校中都有較完備實戰演練或災害情景模擬系統。借助這個平臺,可以彌補災害救援醫學教育過程中缺少教學資源的短板。鄒圣強[9]認為目前“求同存異”相當重要,通過借助急診醫學教育平臺,共同開展災害救援醫學的學科建設。短期內的植入教學,有利于遠期大范圍開展本專業,推動其標準化進程。通過建立相應的執業教育體系,使目前緊缺災害救援人員的現狀迅速好轉起來。通過參考國外相關領域的成功經驗,將理論與實踐串聯起來,使災害救援醫學植入急診醫學的構思得以實現。這是災害救援醫學自身平臺建設的第一步。在此過程中通過不斷培養專門的師資隊伍,使其成為急診醫學的優秀人才,更要成為災害救援知識及技能的實力選手。通過出國培養、定期進修學習的方式強化教學隊伍,將災害救援的新理念、新方法帶到課堂及教學實踐中去。除此之外,也要注重學生的救援管理能力,以點帶面,當其步入社會,將成為周圍人群中應對災害的“領軍人物”。通過建立專門的互聯網交互平臺,綜合理論教育、實踐演練、災前建設、救災指揮及調度、災后評估等內容。不斷融入國際災害快速通道及預警系統,高效管理國內、國際救援隊伍的同時,給予災害救援醫學的教育提供實際模板,使學生迅速成長起來。在管理層面,通過研究災害形成、發展、控制的基本規律,設定與之對應的管理模式,建立規范性、可操作性強的危急管理方法。全世界范圍內通過互通有無,構架“緊急醫療服務體系”,盡可能的以點(現場)對點(急診室)的方式,將災害形成人員傷害控制在最低層面。國家設定專門管理部門,專人專管,統籌實施救援工作。將分散的救援力量集中起來,一并調度,使利用率最大化。在本文所提的災害救援醫學層面,通過借助急診醫學教育平臺,擴大教育范圍及教育深度。加強執業教育、技術普及、文化建設,將高醫療技能、高技術水平的人才留在救援一線,保證其人身安全的同時,保障一定的經濟待遇,防止人才流失。參考歐美國家醫療“輔助人員”及“救護員”的資格培訓,給予一定的認證和執業許可,通過摸索,逐漸建立自身的教育體系。吳敏等[10]通過以“培養合格醫學護理人才為災難醫學做準備”為目的,將“靈活、實用、科學、延展”的授課理念帶入教學,并開展教學評價,能夠全面綜合地培養災難護理人才,可行性較大。此外,加大救援醫學裝備、診療設備的研究投入。在教育過程中互相借鑒,例如PBL整合教學法[11]、根據學生具體知識需求教學等[12],還要著重考核自身防護技能、防護裝備使用、災害急救原則等[13-14]。隨著世界范圍內自然及人為災害的發生頻率及嚴重性不斷增加,人類對災害的重視程度也不斷上升。目前急需從各個層面來發展、充實災害救援體系。災害,無論是自然災害還是人為災害,都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傷害,嚴重者可導致殘疾或死亡。特別是自然災害(如地震、暴風雨、干旱、洪水)往往出人意料,產生大規模的破壞并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每一次災害都是對各項應急準備工作的絕對考驗[15]。而成功及有效地進行災害緊急救援取決于專業人員的指導。因此,目前已迫切需求建立系統的災害救援醫學體系,培養相關專業人員,隨時應對未來挑戰。通過本次研究得出,在急診醫學教育中植入災害救援醫學教育,是可以提高學生災害救援意識以及災害救援能力的。借助急診醫學教育的平臺,將災害救援醫學植入教學,對于培養專業人才、提升救援意識及能力、普及全民救援知識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遲海波 劉志 單位: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