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當代小說中飲食文化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飲食文化自成一派,自古以來,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不可取代的作用。我國的飲食文化歷經千年風光沉淀,有著異常豐富的具體內容和文化內涵。飲食文化在我國的當代小說創作素材中也占據著重要的一席之地,并系統地、有機地同其他文化相結合,呈現出一番活潑多彩的風貌。
王學泰先生的《華夏飲食文化》以華夏飲食文化發展歷史為脈絡,以其獨特而敏銳的文人視角,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對我國飲食文化加以探討:重點介紹了各時代的食物、肴饌、食品加工、烹調、飲食習俗乃至進餐環境、食具餐具等情況,并論述了不同階層人群的飲食生活。王學泰先生坦言自己并非美食家,更不敢效坡翁以“老饕”自擬,寫作有關中國飲食文化的文章,著此書的目的在于探求古人生活的真相。《華夏飲食文化》是一部介紹我國自古老時期至現在各個時期的飲食文化內涵的著作,對研究我國當代小說中的飲食文化具有充分的現實指導意義。其中,開闊的思路、廣博的學識、活潑生動的語言、夾敘夾議的文字,使本書有別于一般的學術著作,書中洋溢著著者對廣大民眾一貫的人文關懷,體現出他對人生的思考和生活的珍視。
民以食為天,飲食文化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小說的創作大多需要以真實生活為寫作基礎,而當代小說與飲食文化的密切關系,在多部當代小說中有著具體體現。筆者在通讀《華夏飲食文化》一書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飲食文化的發展歷程以及我國當代小說中飲食文化的具體引用,對當代小說中的飲食文化呈現特點總結如下:
一、食與禮
我國自古以來有著“禮儀之邦”的美名,追溯我國“禮”的起源就可以發現,“禮”的產生與發展和祭祀文化息息相關,而祭祀文化少不了飲食文化部分。在古代,祭祀文化中的君臣之別等可以從飲食規格上體現。“禮”在飲食文化中的體現可以看作是通過飲食分出尊卑之別,規劃人際關系,在我國的飲食文化中,坐席也屬其中一部分,這一點在小說《陰陽魚》中有具體體現。小說中的“寧可誤菜,不可錯位。”則體現了飲食和“禮”的緊密關系,甚至在坐席中的席規同樣十分詳細,例如“冷席先動魚,動魚先吃眼”等,通過飲食上的規定,規定食客們的禮儀行為。
二、飲食文化中的象征特點
中國語言文字中有著許多禁忌,在以往造成了各種悲喜劇,但也產生了許多的詩意。中國語言文字中有一重音現象,包含了象征、影射、祝福、陰謀等。在當代小說中,著名小說家張恨水在應用飲食文化時也時刻注意其中的語言禁忌。“廚子七分做,三分說”,也正是說明在飲食文化中語言文字的重要性。同一盤菜,如若取了不同的名字,會有不同的效果;在介紹同一道菜時,用了不同的介紹語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例如白水豆腐這一道菜,如若是呈給一對夫妻,則可以說“金鉤掛白玉”,如果來的是一個官員,則可以說“一方青天”,如果來的是以為商家,則可以說“清水撈白銀”,如果來的是一個青春女子,則可以說“金身玉體”。不同的飲食對象有不同的語言文字呈現講究。
三、飲食文化與門戶宗派
我國的飲食文化與其他國家的飲食文化不同,尤其受地域類別差異的影響,不同的兩個地域的飲食文化有著差異極大的飲食特點和內涵,而這一點在當代小說中的體現尤為明顯,常常作為當代小說故事發展矛盾的體現。在《野廚》中寫道:“廚子如戲子。各幫之間歷來吹各的號,各拜各的廟。井水不犯河水。”在不同的飲食幫派中往往存在著競爭,由此產生許多民間故事來,為當代小說關于飲食文化的創作提供了極具現實真實性又十分接地氣的寫作素材。
四、飲食文化中的逃避心理
飲食文化是人們的日常生活的重要體現,與人們的情緒、經歷等息息相關。人們離不開一日三餐,常常在飲食中尋找某種慰藉。從另一個角度看來,飲食同樣是人們想要逃避時去往的圣地。在生活中的失意可以在飲食中消耗消極情緒,逃避現實的不理想,轉移暫時的注意力等。在巴波的短篇《你是在為人類服務嗎?》中就樹立了一個在飲食中“逃避”的人物形象。在小說中一位電子計算機專家巴老師,在“”中受到影響,無奈只能專注于日常生活,不斷地做家務活,以至于一位電子計算機專家成為一名手藝頗佳的廚子,對幾大菜系都有研究。知識分子在特殊時期內的不如意,消極無奈的情緒無法通過工作抒發,只能回歸生活,回歸人們離不開的飲食活動。在日常飲食中逃避在其他領域中遇到的不稱心,于是乎,飲食文化同其他的栽花釣魚、琴棋書畫等成為了人生藝術。其實無論人們在飲食活動中投入的情感是什么,都充分地展現了,飲食文化可以被作為人們情感寄托的載體,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而飲食文化的內涵在當代小說中的體現也正是人們對飲食文化重要性意識的具體體現。不同的小說作家在文學創作的過程中憑借著自身對飲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在小說文字中呈現出了多姿多樣的飲食文化。這同樣促進了飲食文化文學涵養的發展。
綜上所述,王學泰先生所著的《華夏飲食文化》從我國飲食文化的最初蒙昧時代開始說起,以時間為卷軸逐步展開,從歷史學、哲學、文化學、民俗文化學、審美學等多方面,向讀者呈現了一個系統、完整的飲食文化體系。筆者在閱讀《華夏飲食文化》的過程中,通過接收我國飲食文化詳細開闊的闡述及聆聽活潑生動的語言,對我國的傳統飲食文化包括各個時代的食物、食物語言特點、飲食習俗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對我國當代小說中飲食文化的特點與內涵有了更加完善的認知與深刻的感悟。
作者:張媛 單位:呼和浩特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