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商業銀行聯盟鏈個人交易系統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擬在介紹區塊鏈的基礎知識和原理上,對區塊鏈技術應用在金融交易結算中現階段所面臨的問題做一定的闡述,并對金融機構交易結算進行研究,試圖實現在聯盟鏈的機制下解決交易信息存儲速度和驗證。
[關鍵詞]區塊鏈技術;銀行;交易系統;聯盟鏈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與硬件設施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技術涌入臺面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的到來使我們的個人生活和經濟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數據這類的技術需要大量的規整的數據作為支撐,而區塊鏈作為一種信息存儲與讀取的底層技術,可以較好的貼合數據存儲相關的技術。對于商業銀行或是其他的金融機構來說,無時無刻不流動著大量的數據,其中最多的便是交易的數據,如何在滿足商業要求的速度下運用區塊鏈技術存儲交易信息成了當下較為廣泛討論的問題。
1區塊鏈的基礎知識
1.1區塊鏈
區塊鏈是一種數據用分布式存儲技術,交易用點對點技術,驗證交易真實性用加密算法,記錄交易采用共識機制的這樣一種結合了眾多技術的應用模式,或者說是一種信息的儲存方式。周亮瑾,王富章[1]認為區塊鏈技術具備共治、共享、去中心、防篡改、可追蹤等特征,是新興的一種互聯網分布式記賬技術。蔡曉晴,鄧堯,張亮等人[2]則將區塊鏈技術稱為分布式賬本技術。但其本質只是一種抽象概念,是一種以區塊形式組織成的數據庫。但較多的學者都一致同意,區塊鏈是一種數據庫,是一種記賬方式。
1.2區塊鏈分類
按照蔡曉晴,鄧堯,張亮等人[2]的分類,系統的運轉圍繞區塊鏈賬本的記錄和維護過程展開。因此,區塊鏈系統可以分為公有鏈、聯盟鏈和私有鏈。
1.2.1公有鏈公有鏈是一種所有用戶均可參與的區塊鏈,包括信息的寫入或讀取。公有鏈實現了完全的去中心化,也使用典型的類似工作量證明的機制完全解決了信任問題,記錄信息的是全體的參與者。如比特幣區塊鏈,信息就是完全公開的,全員參與的。
1.2.2聯盟鏈聯盟鏈的記賬者由參與聯盟鏈的人協商決定,并非全員參與決策,所以其也沒有實現完全的去中心化,信息也只是一部分的公開。1.2.3私有鏈私有鏈是指定的管理者進行管理,只有少部分參與人可以使用,其中的信息也可以不對外公開。三種類別的區別見表1。
1.3區塊鏈的“三元悖論”
根據羅伯特•蒙代爾的“三元悖論”即一個金融系統不可能同時擁有去中心化、效率、安全性這三種目標,最多可以擁有其中的兩種理論,區塊鏈構成的時候同時也是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公有鏈側重于去中心化與安全,卻在數據不斷累積的當今面臨交易效率的問題;私有鏈側重于安全與效率,但是卻完全做不到去中心化;聯盟鏈則是非完全的去中心化,程度比私有鏈高,比公有鏈低,而效率也是基于兩者之間。
2聯盟鏈在商業銀行應用的可行性
2.1身份驗證的可能性
2.1.1數字簽名驗證現在應用區塊鏈并具有較為完善的交易體系之一的比特幣交易,其采用的身份驗證為數字簽名驗證,其驗證流程為當用戶注冊了該系統的賬號之后,便會獲得一個私鑰和公鑰,而其中私鑰是不公開的,相當于自己的密碼,而公鑰是對外公開的,并且公鑰也可產生一個公開的地址。當交易發生時,為了驗證此條交易信息不是假信息或是別人仿制的教育信息,則交易的發起方需要將此條交易信息通過Hash算法加密為一串數字,然后再用私鑰和先前的這串數字一起再加密一次。當別人想來驗證此條信息是否為你本人的交易操作時,會先將最初的交易信息用Hash算法后得出一個摘要1,然后再用你公開的公鑰以及交易的密碼解密出一個摘要2,將兩者進行比對就可驗證。這樣的方法就可以通過不可被查詢的私鑰來驗證交易的正確性。
2.1.2商業銀行的身份驗證商業銀行現有的身份驗證有密碼驗證以及生物特征識別,但是現在的驗證已經逐漸向生物特征驗證靠近,不僅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運用起來特別快捷方便,而且安全性也比密碼驗證更好。其驗證的核心還是將登錄使用的密碼或生物特征與當時存留在銀行的進行比對驗證,其后的更長一段時間內這種方式都不會改變,只會提高生物驗證的精確性和安全性。
2.2區塊構建的可能性
2.2.1比特幣構建的基本思想比特幣系統是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交易系統,當兩個節點發生交易時,使用密碼學技術對該交易信息加密過后,就把這條交易進行全網廣播;當所有節點接收到這條信息過后就開始對此條信息進行驗證,身份驗證的具體流程上文已經說過,身份驗證成功后對此交易進行驗證,通過追溯該用戶的賬戶歷史交易來判斷是否可以完成該交易,驗證過后將其記錄在自己記錄過的區塊列表里面;節點是否可以將自己的賬本記錄接入區塊要進行工作量證明或其他共識機制,工作量是一個尋找滿足難度要求的隨機數的過程。找到的節點按照一定規則被選中后便可獲得一次記賬權,并且發出本輪記賬需要記錄的數據,然后全網其他節點進行數據更新、驗證和存儲。在記賬完成后,可以獲得系統給予的一定數量的比特幣獎勵。工作量證明涉及的工作就是人們所說的“挖礦”工作;在其“挖礦”完成之后,就可將其連上原有的區塊,完成一次區塊周期,區塊鏈系統就是在這上面構建起來的。
2.2.2商業銀行交易區塊鏈構建的基本思路對于商業銀行的交易來說,交易的安全性、便捷性、可查性都是十分重要的。在驗證登錄時,應用原有的身份驗證就可以滿足要求,因為商業銀行的區塊鏈不需要也不能完全的去中心化,至少我國現有的經濟形勢不行,所以生物特征驗證是較為安全的;也不需要讓所有人來驗證你的交易身份,這樣可能會泄露你的身份信息。其次對于交易來說,別人沒有必要也沒有義務來驗證你的身份,對自身沒有好處。對于交易的便捷性和可查性應當尤其注意,在原有的區塊鏈當中,當數據過多時就會由數據的過多帶來的數據同步已經讀取的速度減慢,使得交易變得不流暢,現在的比特幣交易就已經遇到這樣的技術瓶頸,全網同步交易在商業活動里面顯得沉重和笨重,所以盡量減少交易的記錄以及單鏈的長度是對于商業交易來說非常重要的。原有的比特幣的信息追溯是靠記錄的信息來進行操作,而對于商業交易來說的話,這樣的方式也是有效的,可以進行保留。
2.3審計的可能性
對于比特幣交易來說,對某個比特幣賬戶進行審計可以采用追溯的方式,通過查閱該用戶在區塊鏈上保存的交易信息來對其賬戶進行審計。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區塊鏈技術應用到商業銀行,將從審計模式、審計職能、審計判斷三方面影響商業銀行審計,這項技術有利于糾正信息不對稱,提高審計證據的可靠性和審計效率,促進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提升。對審計來說,區塊鏈技術可能會極大提高工作效率。
3商業銀行聯盟鏈的身份驗證
身份驗證是架構在區塊鏈的基礎之上的,但是用戶登入個人賬戶時建議還是使用原有的身份驗證機制,通過比對創建該賬戶時的信息來驗證登入者的身份,也不用考慮其他節點來對此賬戶進行重復驗證,這樣可以節省較多的資源。
4商業銀行聯盟鏈的構建
聯盟鏈也是區塊鏈的一種類型,其構成的基礎也為區塊以及其內在的機制。在此條聯盟鏈當中,記賬者便是市面上所有的金融機構,他們由中央銀行或者銀監會直接指派或者通過資質的檢驗。他們所要記錄的,是單個用戶發生的交易行為,他們所要儲存的也是單個用戶發生的交易行為。當交易發生時,這些記賬者便開始對其進行驗證,當這筆交易被一個或多個記賬者驗證為有效交易時,則將此次交易寫入該用戶的下一個區塊當中,這樣就完成了一次區塊的建立周期。相比傳統的區塊鏈的構建,這種方式的構建舍去了比特幣交易時的身份驗證,增加了用戶的透明性;舍去了完全的去中心化,采用商業銀行來充當指定記賬人。這樣的交易極大地縮短了交易的流程。
5商業銀行聯盟鏈的交易審計
5.1審計模式
在傳統審計中審計人員一般采用事后審計模式,查閱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管理憑證、檔案資料、內部控制制度等材料,通過函證方法佐證被審計單位經營管理活動的真實合法性。在商業銀行區塊鏈中,由于區塊鏈的時間戳功能等特性,不僅對初始記錄的數據進行檢查,而且還可以對其發生和記錄的時間進行審查,這樣保證審計線索不中斷,減少數據造假的可能性,釋放審計人員辨別資料真實性的精力,提高審計人員的工作效率。這樣對于個人賬戶的審查非常有效,也可以依靠一定的程序設計對商業銀行內部的審計帶來幫助。
5.2審計職能
在傳統審計中,審計人員主要是對被審計單位的數據資料的事后監督職能。在商業銀行區塊鏈中,審計人員通過授權密鑰實時獲得被審計單位的交易信息,通過構建的系統可以對這個系統里面的所有用戶鏈進行實時監督。審計工作從傳統的事后監督重構為事前、事中、事后各環節的預防和監督,發揮“預警”職能,實現前瞻性審計功能,使審計工作能及時高效的完成。
5.3審計判斷
在傳統審計中,依據統計學抽樣理論,結合審計人員的過往經驗和主觀判斷,以此從審計樣本中查找問題,進而推斷整體結論,極有可能得出不確定性的審計結論,存在遺漏審計疑點和線索的抽樣風險。在商業銀行區塊鏈中,可將由原先的抽樣審計進而擴展到總體審計,有效減少因審計樣本推斷出總體的不確定性,從而提高審計結果的精確度。
6商業銀行聯盟鏈的優缺點分析
安全性:交易是由商業銀行確定,其中除了商業銀行也沒有其他的參與者,所以安全性較高。效率:由于有獎勵機制的存在,商業銀行會為了手續費而產生良性競爭,進而提高了交易數據的效率。存儲與讀取:這樣由用戶為主體的區塊鏈,存儲和讀取也是以用戶為單位,交易發生時讀取更有目的性。而以用戶為單位的存儲,減少了數據的冗雜,加之不同的人不同的行業的交易產生的頻率不同,不用一視同仁的全部儲存備份,使數據的存儲更輕松。數據的可讀性:記賬者可以讀取全部的交易數據,而筆者僅僅把這條聯盟鏈當作交易的話,也沒必要也不能知道其他人的賬戶或者交易信息。
7結論
區塊鏈這項技術是源于互聯網的,它也給互聯網技術帶來巨大的更新或是發展;它依存于互聯網,也帶動著互聯網,這項技術所帶來的思想不僅僅被困于互聯網當中。去中心化、分布式賬簿存儲的獨特優勢符合共享經濟的發展理念,對其進行大規模應用將為一系列與互聯網相關的企業在轉型時期的變革提供新的發展思路。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區塊鏈提出了一種解決信用沖突的方法,對交易信息的不可篡改、交易信息透明可追溯、交易數據存儲與動態更新等特征與商業銀行的基礎業務存在極好的適配性,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也可能是最具突破性的。本文提到的商業銀行對于個人構建區塊鏈的想法也是試圖解決區塊鏈本身對于商業交易的不利的方面,但是還是有許多的問題。商業銀行區塊鏈的發展也是基于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軟件硬件的發展對區塊鏈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數據存儲與讀取方面。因此,加強各方面各學科之間的交流,對于商業銀行聯盟鏈的構建大有好處,也能加速區塊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亮瑾,王富章.鐵路客運私有鏈共識機制關鍵技術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8,40(6):59-63.
[2]蔡曉晴,鄧堯,張亮,等.區塊鏈原理及其核心技術[J/OL].計算機學報,2019:1-51.
[3]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課題組,季家友.區塊鏈技術對支付清算系統發展的影響及應用前景研究[J].上海金融,2018(4):37-41,78.
[4]賈良,周繼霞,袁雯,等.試論區塊鏈技術在商業銀行審計的應用研究[J].審計與理財,2019(8):49-50.
[5]李朋林,董一一.區塊鏈技術在商業銀行業務模式創新中的應用[J].財會月刊,2018(21):46-52.
作者:張博文 單位:四川大學錦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