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幼教男性教師的價值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男性教師對幼兒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男性教師能夠培養幼兒陽剛的個性
日本心理學家的有關研究證明,幼兒個性發展的某些缺陷,與單純由女性教養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受我國男主外女主內傳統思想的感染以及現代社會經濟壓力日漸增強的影響,導致幼兒早期大多與母親、祖母等女性一起度過,父親對幼兒的關愛和接觸不足。幼兒園是幼兒離開家庭接觸的第一個社會,在此期間,塑造的個性特點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影響。如果缺少男教師,孩子就如同在女性單親家庭長大的一樣,性格可能產生缺陷。更為重要的是,沒有了男性陽剛之氣的影響,孩子的潛在競爭意識會被逐漸消磨掉。幼兒園以女教師為主,必然導致幼兒缺乏與成熟男性的接觸,難以形成在男性身上表現較為突出的自信,勇敢、獨立等個性特點中比較陽剛的一面。男教師介入幼兒教育則可以扭轉這種局面,幫助幼兒形成堅強、陽剛的個性。
(二)男性教師能夠調動幼兒好動的天性
一般來說,女幼兒教師比較傾向于按原計劃行事,以不變應萬變;而男性教師由于他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反應能力要優于女性,所以他們在組織活動時更傾向于選擇一些比較有挑戰性和鍛煉幼兒動手能力的教學活動?!盎顫姟⒑脛印笔敲總€孩子的天性,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又急于尋找答案,喜歡主動探索,而這正符合了男性的冒險、果敢等特點,因此,我們的幼兒教育應該激發孩子的這種天性,不能一味的把他們程序化,去抹殺他們的個性特征。當女教師教孩子們模仿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時候,男教師則會教孩子們模仿駿馬飛奔、老虎怒吼;女教師教孩子安安靜靜坐在教室里,而男教師則帶著孩子們在操場上踢足球、做游戲;當女教師提醒孩子們要小心的時候,男教師則鼓勵他們要勇敢,大膽。男性教師的加入可以改善女幼兒教師程序化教學方式下幼兒的學習方式,保留并激發幼兒活潑好動的天性。
(三)男性教師能夠培養兒童健全的人格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完整人格,包括人格心理特征和人格傾向性兩個方面。個性心理特征又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它們表現為人們在活動效率和活動風格方面具有差異。人格傾向性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價值觀等方面,它們制約著人格心理特征。[1][p16]健全的人格對于幼兒來說主要表現在:能比較客觀的認識自我和他人;能勝任所承擔的學習和其他活動;能夠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對父母和朋友有愛心;有安全感和自由感等。眾所周知,男性教師與生俱來的陽剛之氣,勇敢、剛強、堅毅、豁達、開朗的性格特點是其自身最大的優點,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廣泛的興趣愛好,往往使孩子們更具有自信心、獨立性、創造性和堅強的意志。男性教師選擇的具有挑戰性的游戲,能夠在游戲過程中培養孩子不懼挫折,擁有信心和勇氣的個性特點。這些個性品質對于孩子健全人格的養成具有重要作用,使其在以后的成長道路上能夠積極的面對生活,走向全面發展之路。
二、男女教師優勢互補更有利于幼兒園的健康發展
上個世紀20年代開始,我國的老一輩幼教專家張宗麟先生就曾提出:幼教隊伍中男女性別比例合理調配才能有利于兒童身心的和諧發展。[2]美國一家“男性從教”(MenTeach)機構的創始人布萊恩•納爾遜在《男性幼兒教師之所以重要以及為何稀少》中也提到,正如孩子的養育也要有男性一樣,讓教師在性別上趨于平衡可以更好地反映學生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哈佛商學院坎特教授認為,從組織管理學的角度來看,男女比例是影響組織行為和管理效率的要素之一,組織中男女比例應該協調。幼兒園男女教師的比例均衡配置有利于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形成與發展;有利于對幼兒進行不同形式的美感熏陶;有利于激發教師群體的工作活力。[3]長期以來,幼兒園師資以女教師為主,職場性別單一,工作節奏以及休閑愛好等單調、趨同,這勢必影響工作效率。男教師的加入,改善幼兒園性別比例,有利于幼兒園工作效率的提升。
有研究表明,在任何工作單位中,異性比例達到20%以上,才能確保該群體工作效率的正常發揮。男女教師均衡配置符合管理學中的異性效應原則,有利于激發男女教師的工作活力,創造更有績效的幼兒教育效果。所謂異性效應,是指在人際關系中,異性之間的接觸會產生一種特殊的相互吸引力和激發力,并能從中體驗到難以言傳的感情追求,對人的活動和學習通常能起到積極的影響。[4]長期以來,女性群體在學前教育領域占領了絕對的領先地位,除了后勤管理人員之外,男性教師可謂鳳毛麟角。男性教師的加入,改變了幼兒園單一的性別結構,能適當增加幼教集體的歸屬感、凝聚力,為幼兒園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擁有男女教師的更為健全合理的教育環境,能夠讓孩子接觸更多的信息,有利于激發其思維,增強其分辨事物的能力,培養其堅強果敢的意志,有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5]就這一點,某幼兒園的園長說:“女性教師細致溫柔,男性教師剛強粗獷,二者可以很好地互補。就像一個健全的家庭里有媽媽也有爸爸一樣,幼兒園的孩子需要這樣的‘爸爸’。”男女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優勢互補,有利于孩子們的全面發展,也有利于幼兒園的健康發展。
三、男性教師協助幼兒家長培養孩子堅強的性格
在當今激烈的經濟競爭條件下,每個期盼孩子將來能夠有所作為的家長都在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孩子身心全面協調發展,能夠在起跑線上領先一步。教師對待工作和對待幼兒的態度,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牽動著家長的心,因為在對幼兒教師工作的評價和認識上,家長一方面是社會的代言人,另一方面還是教師工作質量的直接評價者。家長的信任、尊重和肯定意味著相信教師的教育能力、人格力量,是對教師辛勤勞動的承認和報償。[6]在女性群體為主的學前教育領域,男性教師具有獨特的性別優勢,他們對幼兒心理健康、個性發展等方面的影響,是女教師難以實現的。對于現代家庭中廣大獨生子女的培養來講,男性教師則能夠協助家長培養孩子們自信、勇敢、堅強的良好性格,為孩子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而這也正是家長所期待的。
有研究表明,兒童年齡越小,受父親的影響越大。在某種程度上講,男性教師甚至可以代替父親的部分角色,為幼兒的成長提供相應的幫助。男性教師的示范和潛移默化,對男孩的性別認同和未來發展意義重大。幼兒期處于兒童個性品質形成的一個關鍵時期,而這一時期幼兒與女性(尤其是母親)接觸最為頻繁,無形中受女性的影響也就比較多[7]。男教師的介入,可以擴大幼兒的交往對象范圍,協助家長培養孩子堅強的性格。綜上所述,對于長期以女性居于統治地位的幼兒教育事業來說,男性教師的職業優勢是相當明顯的,男性群體的加入,對于幼兒自身、幼兒園和家庭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