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移動互聯網下高校網絡安全問題淺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互聯網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校學生群體的影響尤為突出。互聯網給高校學生的生活學習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逐漸地顯現了一些弊端,如網絡詐騙、隱私信息泄露等。因此,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網絡安全問題得到高度重視顯得尤其重要。本文以網絡詐騙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分析存在的網絡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探討針對高校網絡安全問題所采取的可行措施。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安全教育;網絡安全
基金項目:泰州學院黨建與思政校級專項課題: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網絡安全教育有效策略研究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世界各地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廣泛的交流,從而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最新發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1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1.6%。10-39歲網民規模占比為50%,其中20-29歲網民規模占比達到34.8%[1]。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會議上多次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絡空間安全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2]。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手機APP不斷涌現,多達302萬款,滿足網絡視頻、網絡音樂、網絡直播、網絡購物、網絡游戲、在線教育等需求。然而,大學生對互聯網的依賴度越來越高。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態化,許多課程開展線上教學,學生需要在線學習和完成作業。互聯網已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互聯網體系結構本身的缺陷,網絡安全問題無法得到有效保障[3]。一些非法分子利用互聯網進行非法活動謀取高額利益,如網絡詐騙、套路貸、網絡釣魚、用戶隱私信息泄露等[4-6],其中網絡詐騙的危害在高校頻發,歸因于一部分大學生缺乏網絡安全相關知識和技能,社會經驗不足,甄別信息能力差,網絡安全防范意識薄弱等。為避免高校大學生群體成為網絡詐騙的受害者,大學生自身應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和了解網絡詐騙行為和防范措施[7]。此外,教師需要承擔“以學生為中心”網絡安全教育的傳授者和接受者雙重角色,家庭、學校、社會需要加大合作力度,強化各自所承擔的責任,為大學生成長成才創造良好的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高校承擔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國家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8]。由此可見,高校理所應當成為網絡安全教育的主要陣地。此外,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加強高校網絡安全教育迫在眉睫,提升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防范網絡安全帶來的生命財產的損失,保障校園環境安全穩定。
1網絡安全問題調研
1.1調研方法
通過線上問卷方式了解泰州地區高校大學生所遭受的網絡詐騙情況、防范措施、事后處理等。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25份,回收問卷516份,其中有效問卷504,有效率達96%。通過Matlab對問卷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1.2調研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大約60%的大學生遭遇網絡詐騙。其中,大約9%的大學生因防范意識差遭受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和人身傷害;大約51%的大學生收到網絡詐騙短信、來電等,通過有效甄別信息真偽避免被詐騙。遭受詐騙的學生多數集中在低年級學生,尤其大一新生,占到調查總人數的約6%,由于他們的網絡安全防范意識較弱,缺乏社會經驗,難以辨別信息的真實性。約32%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網絡安全防范意識較強,但仍有少部分學生真正遭遇網絡詐騙時無法及時應對。約6%受騙的大學生求助于自己的同學朋友老師,約19%受騙的大學生選擇報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其余大學生認為自己的防范意識差造成的,不采取任何維權措施,非法分子就會變本加厲,危害更多的大學生。大多數學生通過學校的網絡安全宣傳、教育了解網絡詐騙種類、途徑、防范等相關知識的,約2%學生不夠重視,認為網絡詐騙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2建立多方協同的教育機制,增強高校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使用,給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進行非法活動謀取暴利,如網絡詐騙、倒賣用戶信息等,給人們帶來不小的經濟損失、嚴重擾亂社會秩序。高校學生作為特殊群體,由于缺乏網絡安全的防范意識,往往深受其害。因此,做好網絡安全教育的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根據調查問卷和小組訪談情況,探究“學生-教師-家庭-學校-社會”多方協同的網絡安全教育方案。
2.1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協同
傳統的網絡安全教育中,教師作為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學生作為知識和技能的被動接受者。移動互聯網中,突破傳統網絡安全教育師生角色,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角色轉換,形成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教師既可以作為網絡安全教育的傳授者,也可以作為網絡安全教育的接受者,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地位。教師作為學生成長成才的引導者,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積極開展教學科研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多采用啟發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項目牽引法,提升網絡安全教育的效果,讓學生遠離網絡安全問題、做好網絡安全的預防、發生網絡安全事件時及時應對。學生作為網絡安全教育的主體,主動接受網絡安全教育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網絡安全意識,能夠有效辨識網絡信息,做好自我保護,遇到網絡安全事件時及時反饋,尋求教師的幫助。
2.2學生與家庭之間的協同
學生作為家庭的成員,家庭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成才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家庭成員要主動接受網絡安全教育,如參加社區舉辦的網絡詐騙宣傳、線上網絡安全知識競賽、“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等活動,努力提高家庭成員的網絡安全意識、了解網絡安全的防范措施,形成維護網絡安全的家庭氛圍。學生遇到網絡安全問題,應及時向家長反映情況,做出正確的決策,保護自己免遭網絡安全事件之害。
2.3學生與學校之間的協同
學生主要在學校完成幾年的學習生涯,學校是開展網絡安全教育的主陣地。尤其在疫情期間,許多學校開展線上教學,學生在線學習和完成作業。網絡上充斥各類信息,因學生辨析信息能力不足可能會落入網絡安全的陷阱。因此,高校需要承擔將網絡安全教育納入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為國家培養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設者。首先,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制定網絡安全教育課程和培養目標中體現網絡安全的元素。其次,加大網絡安全宣傳力度,引導廣大學生充分認識到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另外,豐富網絡安全教育形式,如將近年來發生的典型網絡安全事件通過微薄、微信公眾號等媒體推送,網絡安全知識競賽推廣,以及社團活動演示網絡詐騙的過程。
2.4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協同
學校和社會在網絡安全教育方面加大合作,共同營造網絡安全教育的良好環境和氛圍,彌補高校網絡安全教育的空白和不足。政府部門應依據國家網絡安全政策出臺網絡安全的相關地方法規和構建網絡安全基礎設施,確保網絡安全有法可依,提高防御網絡安全的能力。互聯網企業利用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與學校開展產學合作,建立網絡安全教育實踐基地,參與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互聯網協會應組織網絡安全類的學術活動、開展網絡安全教育培訓等。
3結束語
網絡安全問題尤其網絡詐騙在某些高校頻發,已經引起高校和社會的高度重視。預防網絡安全問題,大學生需要主動學習網絡安全相關知識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網絡安全意識,遭遇網絡詐騙時要沉著應對,如憑借自己能力無法辨別和解決的困難,求助于同學老師,甚至直接報警。家庭、學校、社會等在網絡安全教育方面加強合作,明確責任,廣泛宣傳,創新教育形式,豐富教育內容,提高教育的實效,為大學生的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作者:周愛平 單位:泰州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