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高中教學過程中,閱讀訓練是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與思辨能力的基礎,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與各方面素質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審美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教學方式。但是目前的閱讀訓練教學,存在諸如教學方式傳統單一、教學氛圍枯燥、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性不高、閱讀訓練的強度不夠、范圍不全面等問題,使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受到很大的影響。本文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從改進教學方式的角度出發,為提高教學有效性提出相應的建議,希望能夠實現學生語文各項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設計;閱讀能力;有效性
閱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手段,大量的閱讀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語感是指學生在瞬間處理語言信息的能力,包括課文的語法、主題和寫作特色等[1]。簡而言之,閱讀是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閱讀的過程也是思考、思辨的過程,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培養了自身的辯證思維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但是,目前高中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卻無法得到保證,教師大多采取單一的灌輸式訓練方式來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忽視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課堂氛圍也不夠活躍,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語文課堂教學感到枯燥乏味,逐漸失去閱讀的興趣,甚至對閱讀產生厭煩的心理[2]。這對學生閱讀學習的主動性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能力非但無法進步,甚至會有所倒退。
1高中閱讀教學的問題與現狀
1.1閱讀教學思維傳統,無法有效培養學生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思維下,教師更重視閱讀知識的傳授,而不重視或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體現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是教學方式單一,教師采取的大多是講練結合的教學方式,即講解閱讀要點后進行閱讀訓練,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過于單一的教學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無疑有著負面的影響[3],難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灌輸式教學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差異和個體差異,無法做到因材施教,學生鍛煉思維能力的需求沒有得到充分滿足,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也就無從談起。另一方面,教師對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認識有所不足。在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下,教師在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學生大多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主動性受到限制,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不足。有些教師雖然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但認識存在偏差,在教學時完全放任學生自主閱讀,對學生閱讀的內容與方向缺乏引導,導致學生無法正確選擇閱讀訓練的方向,教學沒有真正起到作用,難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紀律[3]。
1.2閱讀教學范圍受限,閱讀訓練不全面
當前的教學形勢下,教師大多重視對于教材的講解,學生的閱讀訓練多以教材為中心展開。這種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能夠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4]。加強對教材的閱讀訓練、培養學生對教材的理解能力是重要的,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分看重教材的作用,沒有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有些教師甚至認為過多的課外閱讀是浪費時間。在這種觀念下,學生閱讀的廣度受到限制,一些教師對教材機械性的重復教學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被動接受的學習過程中缺少思考,影響了閱讀訓練的深度。沒有起到有效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作用,也不利于教學的拓展延伸,對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和各項能力產生了負面作用。
1.3閱讀教學深度不足,閱讀缺乏理性思考
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無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沒有被充分調動,教師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傳授閱讀知識與進行教材閱讀的訓練上,忽視了學生閱讀思維的養成,也忽視了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與理解思辨能力的培養。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缺乏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無法進行深度思考。閱讀教學僅僅是進行閱讀,缺乏理性思考,導致學生對文本背后的深層次問題缺乏探究,閱讀淺嘗輒止,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沒有真正得到鍛煉,教學也就失去了意義。
2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2.1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推動學生自主學習
要提高閱讀訓練的有效性,首先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認識到閱讀的益處,體會到閱讀帶來的收獲感和愉悅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主動閱讀,而非被動接受知識與訓練。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尋自我,了解文章內涵,放松身心,并能獲得一定的提升,讓學生更加積極地閱讀。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創設閱讀情境,為學生營造一個相對輕松的閱讀環境,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主動沉浸到閱讀中,體會閱讀的快樂。推動學生自主閱讀并非完全放任自流,閱讀的過程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在閱讀的同時深入思考,提出自身的想法,進而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與創新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思維與習慣[3]。
2.2放寬學生閱讀限制,鼓勵全面閱讀與群文閱讀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材的內容固然重要,但教師也不能忽視閱讀的課外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不僅需要高效的閱讀,也需要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擴大閱讀眼界[5]。課外拓展閱讀能夠開闊學生視野,鍛煉學生辯證看待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擴寬學生探究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因此,教師要合理選擇課外閱讀內容作為學生閱讀的拓展,在了解學生需求的基礎上,選擇契合學生需求或者能給學生深刻啟示的優秀作品,讓學生的閱讀更加深入,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與閱讀理解能力,起到培養能力與鍛煉思維的作用。
2.3閱讀能力與閱讀思維并重,鼓勵學生辯證閱讀與思考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辯證思考能力是重中之重,因此,要兼顧閱讀能力與閱讀思維的鍛煉。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充分思考,充分探究閱讀內容的深層次內涵。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閱讀,即在閱讀中進行自我反省,以發現閱讀中存在的矛盾,主動對不同問題進行探究[6],增強閱讀的深度。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性思考,擴大思考的廣度,重視學生閱讀后的總結歸納過程,讓學生將思考的體會整理匯總,最終化為學生自身的理解收獲。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充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問題的根源,培養和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等方式,鼓勵學生在閱讀后互相交流閱讀觀點與體會,使學生之間產生思想碰撞,更進一步強化學生閱讀訓練的收獲,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與質量。教師在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后要給予適當合理的評價,以鼓勵學生閱讀,完善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思辨能力。閱讀訓練是高中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要想更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教師首先需要突破常規傳統的教學思路,打破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尋求教學方式的創新與多元化。學生閱讀訓練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與綜合素質,最終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豐富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只有發自內心地主動尋求閱讀和自身素質的提升,才能真正改善教學效果,也才能真正達到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全面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興莉.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及改進措施[J].甘肅教育,2018(15):95.
[2]崔永乾.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20(3):98-99.
[3]曹永軍.高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0(5):120.
[4]張曉天.關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A]//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昆明會場)論文集(上)[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854-856.
[5]楊舒涵.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文學素養提升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9(35):75,102.
[6]李會蘭.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策略探賾[J].成才之路,2019(34):26-27.
作者:安慧穎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