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促進校園和諧養成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意識
一是新學期入學教育。新生入學后,要進行《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學校的校規、校紀等學習教育,以提高學生適應校園環境的能力。要讓每個新生樹立良好行為習慣的意識,為將來的學習生活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二是要讓學生從小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學校經常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學生喜聞樂見的安全教育活動,讓學生懂得哪些不規范行為會帶來危險,哪些舉動會給其他同學帶來傷害。
二、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重在落實
一是每天從學生入校到離校,都要有具體規范的要求,而且要通過值周工作檢查評比督促落實。二是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在各科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規范學生的言行。注重對學生平時的禮貌教育和行為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從自我習慣做起,知行合一,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三是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抓實《日常規》,每天積極開展“弟子規”誦讀活動,把踐行“弟子規”作為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為主要內容貫穿于學校的各項工作之中。通過朗讀、理解、踐行“弟子規”,使經典文化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啟迪著孩子們的心靈,規范著孩子們的言行。做精《周常規》,每周一定期召開晨會,升旗儀式后的國旗下講話,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有效途徑 。創新《月常規》,充分利用各種節日開展活動,不僅做到在活動中教育引導學生,培養鍛煉學生,而且真正實現了校園活動豐富多彩。四是關注問題學生,做好幫教工作。問題學生多數是單親或留守學生,這部分學生缺少關愛,好惹是生非,是安全隱患較大的群體。學校應針對這些學生開展幫教活動,讓他們失去的家庭溫暖在校園中得到彌補,使他們懂得感恩,懂得尊重他人,懂得文明習慣的重要,從而消除校園人為的安全隱患。
三、優化校園育人環境,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
良好的校園環境,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學校應特別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在校園凈化上,努力做到環境整潔,窗明幾凈。在校園綠化上,竭力做到鮮花盛開、樹木蔥蘢、綠草如茵。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大力做到用校訓激勵學生;安全友情提示語警示學生;校長寄語鼓舞學生;豐富多彩的走廊墻壁文化熏陶學生;富有特色的班級文化感染著學生。讓學生時刻身處濃郁的安全文化氛圍中,潛在意識得到不斷提升,行為習慣也會得到規范培養,從而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形成。
四、規范管理,確保校園平安和諧
學生文明習慣的養成,重在引導和管理。首先學校應結合實際,建立健全各類德育和安全工作制度,通過一系列制度來約束學生的行為,同時還應建立“校長親自抓、主管領導重點抓、德育干部具體抓、業務領導配合抓、全校上下合力抓”的安全、德育管理網絡,落實一崗雙責的工作制度,層層簽訂安全工作責任狀,使學校形成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查、項項有評比的安全、德育管理評價體系。學生習慣加強了,行為規范了,安全也就得到相應的保障。其次學生入校后學校實行封閉式管理,班主任嚴格執行學生出缺勤報告制度,重點部位和時段安排護導員看管,做到學生在校期間實施“全天候、全方位、全員化”的無縫隙管理。最后學校還應制定相應的評價機制,通過開展“校園安全之星”評選、“平安和諧班級”創建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安全知識的熱情,形成良好的氛圍,校園安全就得到了保證。進而為學校的安全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力地促進了校園平安和諧。
作者:李敏 單位:舒蘭市小城鎮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