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工匠精神養成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中國從傳統的制造大國到現在的制造強國,“工匠精神”是我國現在最需要的。培養“工匠精神”是我國現在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它能夠提高我國的發展,是我國發展前進的驅動力,同時,也是我國人才應有的精神。“工匠精神”作為一種精神和態度,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在學習時,教師應該積極培養學生這種精神,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價值取向。
一、“工匠精神”存在的內涵
在古代,我國的傳統工業是手工制造業,其核心是手工工藝,追求的是精巧、道技合一的工匠精神,而在當代,我國主要是機械制造業,其核心是工業制造,而我國當代追求的工匠精神是精細、高質量以及對技藝的不斷提高,現如今我國追求的工匠精神主要包括有三個方面。1.愛崗敬業愛崗敬業是指熱愛工作、踏實肯干、尊敬崗位。這是一名工作人員必須具有的素質,是中華幾千年來傳下來的傳統美德。2.精益求精的創造精神這就要求要注意細節,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創造,致力于創造出更加精細的產品以及工藝品,強調青于藍而勝于藍。3.專注堅持專注堅持是“工匠精神”的一種必有的特質,它強調了在工作時要專注于自身的工作,堅持于自己的專業領域,強大的工匠是不可能一日速成的,它需要人們去堅持,心無旁騖的去工作和創造,鉆研于自己的專業,不斷的積累經驗和教訓,并從中得到收獲。這是每個行業的發展進步的基本要求,同時,突破創新對于藝術專業類院校的發展尤為重要,教師要在學生學習水平提升的要求下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要懂得來進行創新式教學。
二、培養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從國家層面上來進行分析
“工匠精神”是為了適應新型國家戰略,為了讓人才能夠不被現在的機器人時代所取代,藝術類專業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工業制造的接班人和創建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2.從個人層面上分析
“工匠精神”是培養藝術類專業大學生的專業素質、專業精神等,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學中去,它能夠提高學生愛崗敬業、堅持工作、大膽創新的精神,讓學生在以后能夠認真對待工作,同時將美好的精神發揚下去。
三、藝術類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1.生源不足
由于我國在近年來對于高考和招生的調整和改革,以及我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都不會選擇藝術類專業,這也就造成了高校招生人數不夠,藝術類專業大學生的畢業人數和質量都在逐年下降,所以,學校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學校的生源.
2.教學設備以及設施投入不足
很多院校對于藝術類專業不夠重視,這也就導致了學校對于藝術類專業院校的投入不夠,同時導致了藝術類專業學生所享受到的教學質量和教學設施都無法與其他專業院校的相比較。
3.培養模式單向化,社會契合弱化
很多高校對于藝術類專業大學生的教學都是趨于單向化的,他們對于藝術類專業大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專業基礎功底過于重視,對于學生的社會實踐的培養反而比較輕視,同時,很多學校的教學方式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即“灌輸式”教學,忽視了社會實踐給學生帶來的藝術靈感,生活與專業知識分離的現狀使學生無法產生“工匠精神”,不能與“工匠精神”產生共鳴,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一些生活中的事情與藝術專業知識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工匠情結”,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專注堅持、勇于創新的精神。
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占主導,學生創新思維僵硬化
由于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灌輸式”教學,而我國院校很多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這也就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處于主導地位,教師只是一味的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學生也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師教授的知識,教師沒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學生也習慣性的認為教師教導的都是正確的,從而沒有去仔細思考問題,這也就導致了學生的思維僵硬化,缺乏創新精神,只會按部就班的運用教師所講授的知識。
5.專業評價水平單一,使藝術功利化
學校對于評價學生的專業水平基本都是根據學生平時的作業質量和平時的考勤來判定學生專業水平的標準,這樣的評價模式會使學生失去對于藝術高質量的要求,學生會養成只要能夠將平時的事情完成就可以的習慣,而不會去過多的追求藝術的高質量。
四、培養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工匠精神”的策略
1.結合專業優勢,拓展生源
學校必須要結合藝術類專業的優勢,同時將新型專業融入到藝術類專業中去,拓展專業的內容,以吸引更多的生源。
2.加強教學設施的投入
學校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及學習水平,就要加強對于教學設施和設備的投入,開拓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讓學生能夠很好的進行學習。
3.改變傳統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都是采用“灌輸式”教學,教師在課堂中占主導地位,而學生只是被動的學習,所以,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自主思考,教師做以輔導的作用,只有在學生出現問題時再加以輔導,讓學生培養出自主創新的思維。
五、結語
在藝術類專業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于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工匠情結”,使他們養成愛崗敬業、堅守崗位、勇于創新的精神,讓學生很好的傳承我國“工匠精神”,使他們在未來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和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唐好.工匠精神在高校藝術生培養中的實踐探索——基于傳統音樂傳承與發展的視角[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115-117.DOI:10.3969/1008-3898.2017.04.048.
[2]劉培金.工匠精神的本性與體證[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7(1):4-5.
[3]文藝也應弘揚“工匠精神”[J].大慶社會科學,2016(5):158-158.
作者:趙婧 單位: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軟件與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