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醫學院校成人教育人文素質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醫學成教學員分布于全國各個醫療衛生行業,是醫療衛生事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成教學員在校學習時間短,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人文素養積累相對較少,因此加強醫學院校成人教育人文素質的培養是當下急需進行的重要工作。該文探討了醫學相關人文素養的概念,分析了目前醫學成教學員人文素養的現狀,并提出成教學院應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員人文素養意識、建立人文素養師資隊伍、完善人文培養課程、拓展教育平臺、轉變教學模式這幾個方面,從而達到提升成教學員綜合素質的目的。
[關鍵詞]人文素養;素質;成人教育;健康中國
人文教育起源于古羅馬,是當時大學教育內容,目的是培養身心全面發展具有完善人格的,促進社會文明與進步的高素質人才。“”報告提出了“健康中國”的戰略目標,要求醫務工作者不僅要有精湛的醫術,更要有“醫者仁心”“關愛生命”“以人為本”的人文素質。醫學教育必須適應發展的需求,大力培養具有人文素質的醫學人才[1]。中國古人強調“大醫精誠”“濟世救人”的道德觀[2],但是隨著現代醫學技術日益發展,這種人文關懷氛圍慢慢被忽視,醫療行業出現了重技術輕人文的現象,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我國長期以來的醫學教育模式以專業知識教育為主,對醫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相對弱化造成的。而對于醫學成教學院的學生來說,這種現象更為嚴重[3]。由于采取集中授課制,他們在校學習的時間本來就少,除了專業課留下來的時間幾乎為零,而分布于全國各個崗位的醫學成教學員是醫療衛生事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加強醫學院校成教學員人文素質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是當下急需進行的重要工作。
1醫學生人文素養概念
當前,各國學者對醫學生人文素養的概念各執一詞,尚缺乏統一定論,但是,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被各國學者統一認可。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醫療行業發展日新月異,我國教育部草擬了《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標準,該標準中對醫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思想道德培養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包括遵紀守法、珍愛生命、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具備良好職業素養的醫務人員才能做到恪守本分、誠實守信、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珍視生命、勇于創新、富有責任感。綜上所述,醫學生的職業素養,是指醫學生為適應醫務工作者職業發展所需具備的能力,包括醫德修養、醫學專業知識、臨床技能等基本職業素養,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人文關懷等專業業務素養。
2醫學成教學院學員來源
醫學成教學員多數來自于社會醫療衛生的各個行業,他們大多畢業于中專,大專等高職院校,不同于普通全日制大學生,他們當中大多數人沒有接受過大學教育。而在初中和高中階段重理輕文,使得初/高中畢業生人文積累嚴重不足,導致一些專科學校學生的價值觀發展不成熟,他們以自我為中心,雖然在思想上認可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行為,但是卻不能真正付諸行動。雖然部分高職院校開展了素質教育,但大部分并沒有全面實施,沒有為學生營建濃厚的素質教育環境,更加沒有落實到實踐活動中去,導致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無法得到提高和發展[4]。高職學生較本科生而言,所處的社會環境復雜,受到一些社會壓力的影響,學生身心素質的發展面臨嚴峻的考驗。他們文化基礎薄弱,相對缺乏刻苦學習、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一些學生對高新技術不感興趣,缺乏了解,無法跟上時展的潮流,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知識也知之甚少。而我國醫學人文教育起步晚、發展慢,各類專科學校主要注重技能教育,人文教育課程一直處于“稀缺”狀態,也是此類人員接受的素質教育相對較少主要原因。
3醫學院校成教學員人文素養現狀
醫學成教學員一般先于普通全日制大學生進入社會,年齡大小不一,素質也參差不齊,受一些社會不良風氣影響時間較長,很大一部分人員的“人文關懷”意識非常薄弱。他們的學習功利性很強[5-6],主要目的是為了取得學位,從而有利于之后的工作選擇或職稱晉升。成教學員大都有相對穩定的工作,他們一方面要完成日常的工作任務,一方面要處理好煩瑣的家庭事務,同時還要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各類矛盾客觀上造成他們用于學習人文知識的時間非常有限。王慧勇等人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成教學員在人文精神、人文關懷、倫理道德三方面的現狀不容樂觀,對醫療衛生事業的關注程度也處于較低的水平[7]。醫學人文素養教育是醫學生認識和適應社會的必要途徑,但是成教學員一般都為集中學習,在校學習時間短,且在校時間大多用來專業知識的學習,很少參加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校也忽視了對成教學員進行諸如醫學倫理、衛生法學、醫學哲學、醫學社會等必要人文知識的培養,道德教育未與學生專業教育相關聯,以致成教學員在畢業后仍然不能從整體上理解生命,理解健康和理解醫學,其表現多為缺乏使命感、社會責任感以及擔當意識薄弱,而這些恰恰是醫生這一以救死扶傷,關愛生命為目標的崇高職業所必需的[8]。隨著醫學相關職業競爭與壓力與日俱增,部分成教學員可能因為自身學歷較低或者接受的大學教育相對較少,或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疲憊不堪、抑郁、焦慮、交往障礙、悲觀厭世、冷漠、偏執等[9]。這些心理問題如不加以疏導和接受相應的教育培訓,則很可能會引發心理障礙或疾患,甚至可能會出現某些危害自身或他人的過激行為,更不要談服務社會,治病救人了。
4提高醫學院校成教學員人文素養的對策及建議
4.1提高成教學員自身人文素養意識“健康中國”戰略是利國利民的長久之計,醫學院成教學員要明確“健康中國”戰略的具體內涵,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使命,為自己從事醫療衛生工作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成教學院要重視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開展和人文素養相關的實踐活動,要把握時機,積極開展有關醫學仁愛精神和醫學道德方面的教育,及時正確引導,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幫助他們樹立為人類健康事業奮斗終生的決心。同時引導學員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并對自己進行客觀、公正地評價,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將所學的思想道德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職業人文素養,從而不斷促進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10-11]。
4.2提高教師人文素養,建立人文素養師資隊伍
自古以來,教師肩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是學生前進道路的引路者。因此建立高人文素養師資隊伍,是提高學員職業素養的重要前提。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需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還需嚴于律己及具有深厚的人文素養功底,所以成教學院應該首先將醫學和人文知識相結合,支持和鼓勵醫學專業教師進修人文素養相關課程,充分提高教師的人文素質。其次實施考評獎勵制度,將人文素質評價納入教師的平時考評中,并通過獎勵措施進一步激勵教師提高自身職業素養的積極性,這樣才可以在傳播知識的過程中,對學生產生影響,幫助學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4.3完善人文培養課程,著力職業素質培養
根據醫學成教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轉變教學模式,制定培養計劃。轉變教學模式并非全盤否定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合理安排課程,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完善與補充,適當增加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的比例,使人文教育貫穿于教學活動中,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改變當前課程內容相對單一、枯燥,致使成教學員缺乏認同感的現狀,將課程內容向多元化、系統化、規范化轉變。同時針對他們底子相對薄弱的特殊性,制定既突出理論性,又兼顧時效性,并且通俗易懂的教材,適當增加國內外新近發生的醫療衛生事件,通過實例潛移默化地使成教學員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提高人文素養水平。
4.4轉變教學模式,積極拓展教育平臺
積極拓展教育平臺對于解決成教學員在校學習時間短與所學內容增多的矛盾,是至關重要的。建立網絡平臺是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拓展培訓教育最可行的方法[12]。加強網絡教育管理,把互聯網作為重要陣地,敏銳捕捉苗頭性、傾向性、群體性問題,認真分析,加強師生互動,并給出指導性意見,為學生堅定正確理想信念提供支持。吸引并鼓勵學員在網絡平臺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這樣既節省時間又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改革考評機制[13],評價內容要全面詳細,基礎專業知識的掌握是必需的,人文知識的掌握能夠更加助推了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因此人文知識很有必要納入評價與考核內容中,從而充分有效地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
5小結
黨的“”報告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都提出要加快健康中國建設,醫學類成教院校在這一目標過程中同樣肩負著培養高素質高技術醫療人才的重任。雖然成教學員在綜合素質能力上較普通全日制大學生有所欠缺,但是學校如果能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建立成教人文素養師資隊伍,完善人文培養課程以及積極拓展教育平臺等,那么在有限的課時時間內一定能達到提升成教學員綜合素質的目的,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優秀人才。醫學類成教學院人文素養培養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目前各個高校成教學院的人文教育實踐經驗都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陳文姬.全科醫學是醫學科學性與人文性的完美結合[J].醫學與哲學,2012,33(22):12.
[2]劉莉.孫思邈《大醫精誠》促進中醫本科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研究[D].長沙:湖南中醫藥大學,2019.
[3]滿園春,馬詩棋.高等醫學院校學生德育教育工作對策研究:基于吉林省醫護人員生存狀態的調查分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113-115.
[4]孫淑秀.高職院校學生的素養現狀及提升途徑[J].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9(3):29-32.
[5]吳峰,王辭曉,李杰.非約束條件下成人在線學習動機量表編制[J].學術時空,2015(4):60-63.
[6]陳筠.成人高等教育醫學本科生學習動機及其影響因素[D].蕪湖:皖南醫學院,2017.
[7]王慧勇,高勝利,師先峰.成教護生醫學人文素質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0(4):90-93.
[8]郝茜,張愛蓮.我國醫學生人文素養現狀及思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8):30-32.
[9]鄭紅朝,劉東梅,唐雪梅.推行仁愛思想提高醫學生人文素養[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4,32(5):326-328.
[10]陳玉茹,張可然.提升職業學校學生素質和技能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5(42):225-226.
[11]張曉芳,趙朦.基于學習者需求的開放大學人文素質課程建設研究[J].繼續教育,2018(3):19-21.
[12]朱京.互聯網環境下加強成教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J].教育觀察,2016,5(23):142-144.
[13]劉芹.基于人文素質教育的《成人護理(內科)》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J/CD].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70):174.
作者:宋為娟 楊瑞霞 單位:江蘇省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