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商業銀行對公信貸業務信用風險對策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新常態背景下,信貸資產面臨的主要風險包括操作風險、道德風險、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商業銀行應給予對公信貸業務信用風險問題高度重視,結合實際需求探究平衡性發展的方式,從加強開展基礎管理、實行動態分類管理、加強信貸業務流程管控等方面強化對公信貸業務信用風險防范,真正提高對公業務信用風險管理水平,為金融服務營造良好的環境,實現金融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
關鍵詞:商業銀行;對工信貸;信用風險
我國經濟逐漸步入新常態的發展階段,結合不同地方的政策與經濟發展需求,對產業結構進行必要調整,在企業運營管理階段,所面臨的風險性問題種類呈現上升趨勢。若企業自身缺乏債務清償能力,這部分資金會直接轉嫁到商業銀行。
一、商業銀行信貸資產面臨的主要風險
(一)操作風險因內部程序缺乏完善性,人員與信息科技系統存在問題,以及外部事件的存在,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操作風險。對操作風險進行系統劃分,其中所包含的因素有人員因素、內部流程、系統缺陷、外部事件等部分。在調查與審查貸款環節中,受人為因素的影響,處理業務時不按照操作流程所帶來的風險。設計內部流程時存在的漏洞,所造成的風險。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對貸款安全投放與回收所帶來的風險。面對外部環境與外部事件時,由于采取的措施缺乏科學性,進而導致損失的風險。
(二)道德風險具有信息優勢或者具有決策能力的一方,為獲取更多利益采取不利于他人的方式,可能會對他人利益帶來損失,這就是所謂的道德風險。信貸業務的領導者與審批人,面對現階段的決策結果,缺乏足夠的經濟能力對其負責,導致決策存在錯誤或者出現違規行為。信貸管理人員并沒有結合實際情況,為了迎合上意而發表意見,實現短期目標甚至允許違規行為的出現。經營層的經辦人員在日常辦公中,甚至利用制度的漏洞作假,由于信息缺乏真實性而直接影響管理層所制定的決策。
(三)信用風險因債務人的信用評級、履約能力較低,甚至存在違約的情況,所造成損失的風險就是信用風險,也被稱之為違約風險。對于借款人而言,當得到銀行貸款之后主動權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貸款的使用權與歸還應由借款人把控,面對借款人所參與的經營管理活動,銀行無權干涉,更不能對其經營決策進行干預。由于借款人在經營方面存在的風險,會直接影響到銀行貸款的安全性,最終導致銀行貸款風險。
(四)市場風險因商品價格、股票價格、利率與匯率出現的不利變動,導致銀行發生損失的風險,就是所謂的市場風險。例如,當貸款用于進出口商品時,若商品價格出現大幅下降,因貸款額出現的還款困難風險,企業的回籠資金也難以相抵扣,再加上受人民幣或者外部波動的影響,若人民幣出現貶值情況,導致企業購匯成本上漲的同時,還會降低企業還款能力所產生的風險。
二、商業銀行對公信貸業務信用風險的表現形式
(一)內部控制的管理面對管控風險的核心工作任務,商業銀行貸款人員應明確具體需求,在平日的實踐工作環節,信貸經營管理人員的匹配與資產質量的形式并不相符,在具體的實踐環節過于注重形式要求,較為側重于制度與規范的遵循,難以明確對工信貸相關業務的核心工作。若客戶經理缺乏風險控制意識,在客戶貸款之前對其進行調查時,所存在一定問題且尚未完善風險控制體系,則會導致更多失誤的出現。若商業銀行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方式,若出現人事變動,使得信貸業務接洽人員的更新速度較快,因員工的專業水平與業務能力參差不齊,但凡遇到特殊情況,則導致信貸業務無法正常開展。
(二)信貸業務的監督客戶在申請貸款之后,商業銀行應做好各項跟進工作,將管理工作的作用落實到實處。部分基層的商業銀行機構在觀察各項信貸資產時,在工具的應用方面缺乏專業性,在對公風險客戶的跟進與監督工作中,難以將其落實到實處。在總體業務貸款客戶中,部分分支機構預警和根據尚未達到一半,直接加大商業銀行的對公信貸業務信用風險。現階段我國已經步入到了現代化與科技化的發展階段,基層銀行應建立現代信貸管理信息系統,將各項檢查處理工作全面落實到位。為避免對公貸款的檢查工作流于形式,只有保證信貸資金流向問題,全面落實抵押管理工作,從根本降低對商業銀行帶來的損失。
(三)客戶選擇與管理在商業銀行的運營階段,對公客戶在選擇的過程中,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約。系統分析商業銀行基本單位的情況,為完成每一階段的業務要求,則會選擇一些可達成考核標準的客戶,客戶的準入制度因此形同虛設,直接加大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在經濟新常態下,對公信貸業務可能存在的風險問題,因商業銀行的評測效果有限,再加上后續風險的遷移,為基層商業銀行帶來較大的壓力。在商業銀行的運營階段中,無論是風險預測能力,還是風險預控敏感程度,都應給予高度重視,若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或者缺乏相應的實踐經驗,均會導致各項風險問題的加劇。
三、強化對公信貸業務信用風險防范的策略
(一)加強開展基礎管理工作為提高客戶風險意識水準,應進一步強化信貸風險預警機制,系統分析不同種類產生信用風險的易爆點與傳導路徑,深入研究信貸管理工作后做到防患于未然。分析正在進行債務重組的債務人信用風險情況,應了解把握與及時跟進債務人的授信情況,對客戶風險進行明確劃分。另外,采取精細化的方式開展信用風險管理工作,借助相關信貸客戶關系管理系統,明確企業的經營情況以及貸款使用情況,發現異常問題后制定實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貸款風險。
(二)實行動態分類管理方式首先,根據風險的發生態勢,提高信用風險防控能力,合理運用系統工具強化風險分級預警,對風險控制緩釋進行分類管理,有效化解其中存在的隱患。其次,加強對信貸資產觀察名單的管理,提高風險預估和化解處置能力,對重大信用風險管理工作進行完善,最大限度減少對資產帶來的損失。最后,結合實際經營情況,重點關注區域風險以及產能過剩行業,綜合分析風險行業貸款情況,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存在的潛在風險,提出解決措施確保信貸業務的順利開展。
(三)加強信貸業務流程管控面對去產能相關行業大型客戶的集中度風險,商業銀行應用積極的態度應對,同時把握新的機遇應對新的風險,開展最佳的信貸營銷工作,對不同行業或者領域的公司信貸業務結構進行調整,制定完善的客戶退出計劃。對客戶授信投向進行優化,嚴格秉承信貸前盡職調查的要求,將各項盡職調查工作落實到位,做好貸款后的管理與調查工作,加強運用對公客戶跟蹤預警管理系統,將各項指標落實到實處,提高風險分類管理水平的同時降低資產分類偏離度。
四、結語
總之,為滿足金融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需求,應提高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能力。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商業銀行對公信貸信用風險的管理,大數據能夠有效識別客戶的交易信息,結合實際情況提高自身風險控制能力,根據市場經濟的變化與客戶的需求,對風險管理方式進行完善與調整。除此之外,識別各項風險問題后,對目標客戶進行正確引導,嚴格根據規章制度開展工作,做到把控風險與降低風險,提高商業銀行的市場價值。
參考文獻:
[1]嚴冬.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內部控制研究——以A商業銀行為例[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21):70-73.
[2]宋念君.基于內部控制的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研究[J].知識經濟,2018,(12):39-40.
[3]沈治寰.基于內部控制的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研究[J].中國商論,2017,(10):46-47.
[4]蔡美珠.基于內部控制視角的國有商業銀行信貸業務操作風險及防范[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5(03):65-70.
[5]李夢雙.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問題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31(03):15-18.
作者:葉楓 單位:建設銀行廣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