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麻醉科無線鎮痛信息系統應用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討論無線鎮痛信息系統在麻醉科的應用分析。方法選取我院實行手術治療的患者80例,根據在麻醉科中使用鎮痛方法不同分為兩組,在實驗組中使用無線鎮痛信息系統,在對照組中使用常規鎮痛方法。結果實驗組中手術后8小時,24小時的疼痛評分小于對照組,差別較大(P<0.05)。實驗組的手術后48小時的疼痛評分小于對照組,差別較大(P<0.05)。實驗組中有2例患者發生皮膚瘙癢,有3例患者發生嗜睡,有5例患者發生惡性嘔吐;對照組中有3例患者發生皮膚瘙癢,有5例患者發生嗜睡,有6例患者發生惡性嘔吐;兩組的差別較小(P>0.05)。結論在麻醉科中使用無線鎮痛信息系統,可以有效的提高鎮痛的效果,并且不良反應與常規鎮痛方法差別不大,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在實行手術后患者會出現疼痛,實行手術后鎮痛,有利于緩解患者的痛苦,減少并發癥發生[1]。在手術后使用麻醉科的無線鎮痛信息系統,有利于實時監測鎮痛終端的情況,從而提高鎮痛的效果[2]。本文中選取我院實行手術治療的患者80例,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實行手術治療的患者80例,其中,患者有女性36例,男性44例,平均年齡為52.9歲。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使用手術治療,在手術中使用麻醉方法相同。在實驗組中使用無線鎮痛信息系統,遠程監測患者的鎮痛泵的使用的情況,如果每個小時超過3次,麻醉醫生主動進行補救,緩解患者的疼痛。如果顯示出現異常的情況,立即進行處理。在對照組中使用常規鎮痛方法,需要被動等待患者發現異常,再進行處理。
1.3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軟件分析統計,其中計量資料,實行T檢驗;計數資料,實行卡方進行檢測。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不同時間的疼痛評分的情況
實驗組中手術后8小時的疼痛評分小于對照組,差別較大(P<0.05)。對照組的手術后24小時疼痛評分高于實驗組,差別較大(P<0.05)。實驗組的手術后48小時的疼痛評分小于對照組,差別較大(P<0.05)。見表1。
2.2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情況
實驗組中有2例患者發生皮膚瘙癢,有3例患者發生嗜睡,有5例患者發生惡性嘔吐;對照組中有3例患者發生皮膚瘙癢,有5例患者發生嗜睡,有6例患者發生惡性嘔吐;兩組的差別較小(P>0.05)。見表2。
3討論
在手術后使用鎮痛治療,能夠減少患者手術后的疼痛,減少并發癥發生[3]。在手術后患者使用麻醉科的無線鎮痛信息系統,可以讓麻醉科的醫生進行遠程控制,從而及時發現異常的情況,進行處理,提高鎮痛的效果。根據研究發現,無線鎮痛信息系統組中手術后8小時的疼痛評分小于常規鎮痛方法組,差別較大(P<0.05)。無線鎮痛信息系統組的手術后48小時的疼痛評分小于常規鎮痛方法組,差別較大(P<0.05)。無線鎮痛信息系統組中有2例患者發生皮膚瘙癢,有3例患者發生嗜睡,有5例患者發生惡性嘔吐;常規鎮痛方法組中有3例患者發生皮膚瘙癢,有5例患者發生嗜睡,有6例患者發生惡性嘔吐;兩組的差別較小(P>0.05)。李美玲等[4]研究無線鎮痛泵系統在剖宮產患者術后鎮痛中應用對護理滿意度影響的研究結果與本文相似。綜上,在麻醉科中使用無線鎮痛信息系統,可以有效的提高鎮痛的效果,并且不良反應與常規鎮痛方法差別不大,值得臨床使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楊霜英,于京杰,朱四海.無線鎮痛信息系統在麻醉科的應用[J].中國醫學裝備,2014,11(01):57-59.
[2]徐應玲,曾麗娟,姚蓓,朱四海.無線鎮痛系統在術后疼痛控制中的應用[J].江蘇醫藥,2015,41(08):976-977.
[3]梅雨柳,曹偉,裘偉琪,賀振年.無線鎮痛泵系統用于骨科術后患者鎮痛管理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7,55(24):99-103.
[4]李美玲,蔡紅剛,陳蕓.無線鎮痛泵系統在剖宮產患者術后鎮痛中應用對護理滿意度影響的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20):2536-2539.
作者:楊峻嶺 單位: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