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ICU工作中重癥監護信息系統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研究重癥監護信息系統在icu工作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120例重癥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實驗組60例,患者嚴格依據重癥監護信息系統(intensiveclinicalinformationsystem,ICIS)完成相應的看護;對照組60例,采用常規的看護方式。結果: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每24h病情記錄的時間、觀察項維護的時間、出入量維護的時間及核對確認醫囑的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與對照組書寫質量的比較,結果顯示實驗組的書寫質量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重癥監護信息系統在ICU工作中的臨床應用效果顯著,提高了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病歷書寫的質量,對于推進醫療服務質量有重要的意義,值得在臨床工作中廣泛應用。
關鍵詞:ICU;重癥監護信息系統;臨床應用
隨著科學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提升,信息系統在臨床工作中使用越來越廣泛,特別是監護信息系統。重癥監護信息系統(ICIS)可從多個方面給予重癥患者比較全面系統的保障。ICIS作為臨床信息系統的組成部分[1],因其產生數據多、監控患者信息、及時處理臨床問題、與醫院多個信息系統連接實時共享患者信息等特點在臨床信息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2]。據統計,美國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大型醫院應用了ICIS。但是國內ICIS水平離國際水平還有很大的距離[3]。監護信息系統在臨床工作中對病人的診治及護理工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4]。而ICIS是將患者生命監測信息集合的一個中樞,應用計算機的性能,可數字信息化收集患者數據和生成護理記錄單,通過和醫院現有臨床應用系統無縫連接,實現ICU監護病房的數字化、信息化[5]。隨著醫療技術迅速發展,醫院ICU收治的患者通常具有病情復雜,病情變化難以預知,產生的信息量大、數據多等特點,采用手工記錄的方法記錄患者的各種信息,對于緊張而忙碌的醫護人員來說,會導致他們的工作強度不斷加大。手工記錄的工作量很大,對醫護人員的要求嚴格等,使得醫護人員要實現對患者病情及時的把控,就需付出很大的人力、物力,而且還可能會出現記錄的準確性和時效性等方面的問題,故實現ICU工作的信息化已迫在眉睫[6]。重癥監護信息系統的引進解決了上述問題,該系統通過對患者的各種信息進行數字化管理,及時監測患者各項指標的變化,對重癥監護患者的生命體征數據進行采集和監管[7],對患者突發的各種問題做到及時、準確、有效地處理。該系統能夠和醫院的其他臨床信息系統做到無縫銜接,達到患者信息共享的目的,極大地提升了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以及醫院危重癥監護管理的水平[8]。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8年3—9月來我院ICU就診的120例重癥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醫院收治規范,隨機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60例。實驗組年齡范圍25~74歲,平均年齡(51.49±7.88)歲。對照組年齡范圍27~76歲,平均年齡(51.27±7.53)歲。兩組的性別、年齡、疾病種類等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首先對醫護人員進行重癥監護信息系統的應用進行理論和技能培訓,培訓合格后方可獨立操作ICU重癥監護信息系統。醫護人員對實驗組患者應嚴格依據重癥監護信息系統(ICIS)完成相應的護理。對照組患者僅采用常規護理(如:持續心電、RR、SpO2監測,動態觀察病情變化等)。兩組分別通過重癥監護信息系統、手工記錄的方式,對患者的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基礎生命體征進行全方位監控,并對信息做到及時的采集、收集和整理。重癥監護臨床信息系統工作流程圖如圖1所示,該系統具有信息采集、信息整合、信息分析、信息輸出等4個方面的功能。
1.3評價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醫護人員每24h病情記錄的時間、觀察項維護的時間、出入量維護的時間、核對確認醫囑的時間以及醫療文書的書寫記錄質量。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頻數、百分率表示,采用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記錄用時比較
實驗組每24h病情記錄的時間、觀察項維護的時間、出入量維護的時間及核對確認醫囑的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醫療文書書寫記錄質量比較
實驗組的醫療文書書寫記錄質量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3.1優化患者信息的整合,規避手工記錄的錯誤
ICU作為危重癥患者相對集中的一個科室,具有儀器材料以及醫護人員數量繁多,醫療費用多等特點,導致患者信息整合管理較為困難,過去醫護人員多使用手工記錄的方法記錄患者的各種信息,導致患者信息處理精確性和時效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時由于患者家屬的不配合以及對患者病情的不了解和錯誤估計可能會造成他們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嚴重影響了醫護人員對于重癥患者的臨床救治工作。這些嚴重的心理負擔還會間接影響患者本身的身心健康以及他們病情的變化[9]。因此如何實現科學、快速、準確地完成對患者病情的記錄和掌握極為重要。實現信息化是幫助醫院創新和管理的一個必經的重要過程[10],監護信息系統,因其產生數據多、監控患者信息、及時處理臨床問題、與醫院多個信息系統連接實時共享患者信息等特點,使ICU數據實時快捷、準確集成、靈活共享,避免了手工錄入的缺陷,在臨床工作中對患者的診治以及護理工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2完善重癥監護信息,提高醫護人員工作效率
重癥監護信息系統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手工記錄的方法相比,重癥監護信息系統的使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該系統能全面準確的記錄患者生命體征、病情變化,為醫護人員診治病人提供專業幫助。從本研究的結果不難看出,使用重癥監護信息系統后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工作記錄的時間以及核對確認醫囑的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實驗組的醫療文書書寫質量明顯好于對照組。以上結果表明重癥監護信息系統在ICU工作中的應用可以更加精確、省時地完成重癥患者信息的記錄。并且直接計算機錄入患者各種信息,可節省時間,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醫療和護理質量,促進醫患和醫護溝通[11]。系統能夠完整檢索和導出患者的醫療數據,對同一患者治療前后以及相同病情的不同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和用藥情況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評價,統計分析的結果可以用于指導醫護人員臨床工作以及對后續的科研工作提供重要信息,為醫護人員的不斷學習和進步提供了堅實的后盾。
3.3規范了工作流程,避免醫囑執行的不精確,減少醫療糾紛
使用重癥監護信息系統后,ICU的工作更加系統化和規范化,實現了對危重患者的全程實時監護。該系統著重關注重癥患者的臨床進程,將所有的醫療文書均按照規定的格式錄入,極大降低了在錄入時出現過失的機率,規范了醫護人員的記錄方法,減少了反復謄寫的過程,從而避免了手工錄入的不清楚和不規范等一系列問題,提高了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減少了醫療糾紛。重癥監護信息系統的運用增加了掃描患者腕帶進行身份確認、床旁核對確認醫囑的功能,能迅速發現執行錯誤的醫囑,避免了因醫囑記錄的不精確,而導致臨床不良事件的頻發[12]。重癥監護信息系統自動采集數據的特點,患者的醫囑和生命體征信息自動生成,各種報告單也可以自動生成,能及時有效地發現錯誤,增加了多重保障,使患者的安全有了更有利的保障。綜上所述,我院通過引進重癥監護系統,大大提高了醫囑執行的準確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也提升了醫護人員醫療文書的書寫質量,降低了醫療風險,實現了ICU工作的標準化和自動化。為臨床科研和醫療決策提供了很好的數據支持,對于推進醫療服務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故在臨床工作中應該廣泛使用該系統,使得醫護人員真正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水霞.電子信息反饋法在重癥監護室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21):99-100.
[2]李軍文,趙瑩瑩,尹軍.急危重患者護理記錄方法與設計的研究進展[J].現代臨床醫學,2017,43(2):147-149.
[3]張官勇,王華,王以剛,等.ICU臨床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7,24(2):116-117.
[4]丁淼.醫療信息系統中ICU重癥監護分系統[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9):99-101.
[5]趙香萍,趙文靜,佟春雨,等.重癥監護臨床信息系統在急診重癥監護室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4):39-42.
[6]張妍.醫院重癥監護管理信息系統應用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8):81.
[7]張莉燕.優質基礎護理在ICU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236-237.
[8]王艷軍,云佳菲.ICU重癥監護信息系統的臨床應用[J].醫療裝備,2011,24(8):92-93.
[9]孫小南,隆云,何懷武,等.重癥監護信息系統改善重癥護理滿意度調查[J].中國醫刊,2016,51(8):50-53.
[10]楊愛軍.醫院信息化體系建設與護理管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18):184.
[11]趙霞,李小華,田燕,等.重癥監護病房臨床信息系統的應用[J].中國數字醫學,2008,3(2):45-47.
[12]楊春娟,劉英娟,董海麗.護理信息化建設對優質護理服務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7):82-83.
作者:周瑜 許姍姍 謝秀華 單位: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