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生數學學習習慣養成措施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核心素養為學生在學習發展階段所必須具備的素質與品格,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之中,教師務必要基于核心素養,促進初中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對此,教師應針對數學教材中的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優化設計教學方案,以便采用良好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實踐能力以及社會參與意識等,從而真正提高初中生的核心素養。本文主要探析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生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措施。
一、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以往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工作時,教師雖在課堂向學生提出了相關問題,讓學生對此問題進行解答,但在此過程中,卻很少為學生預留自主探究的空間,讓學生在充分探究與思考之后,再去解答相關問題,而受此影響不但難以保障學生對于問題解答的準確性,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初中生的能力發展。所以,在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之中,教師應基于核心素養背景,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問題情境,以通過此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促使其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推動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具體來說,在教學期間,教師應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著手點,并針對數學教材中的內容,科學設計富有懸念性的問題,以便利用此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于問題產生解答欲望以及好奇心理,以便吸引學生切實投身至數學課堂的學習探究之中,從而不但利于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也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例如,教師可為學生創設此種問題情境:若有一張無限大小的紙,其厚度為0.1毫米,若每對折一次,其厚度加倍,那么在對折10次或是1000次后,這張紙的厚度為多少?在幾次對折之后,才能夠達到1棟樓的高度。紙張的實際厚度計算問題,其實就是一種無限次乘2的過程,為一種乘方計算,而若能夠將此問題轉變為一個直觀性的問題,則能夠充分燃起學生的探究興趣與熱情,使學生能夠在有效的自主探究之下,以及教師的良好引導之下來獲得問題的最終答案。而在上述過程之中,就利于逐漸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二、利用生活實例,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教學,若想切實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那么還需借助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以便通過此方式來引發學生的共鳴之感,使學生能夠更為積極、主動地投身至數學課堂學習之中。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同時,則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意識和能力,推動學生獲得綜合性的發展與進步。對此,一方面教師應將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與初中數學課程內容之間進行融合,使學生能夠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了解到在現實生活之中也包含著許多數學現象以及數學知識,以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也可利用生活實例來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在數學課堂中踴躍發言,大膽闡述自身的想法,并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去切實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實踐習慣。例如,在開展《隨機事件與概率》一課的數學教學工作時,教師可利用一些生活實例,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漸漸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針對本節課內容,教師可讓學生去判斷太陽從西邊下山,人離開水能夠生活100天,以及在路口遇到紅燈的概率為必然事件還是不可能實現,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積極主動的觀察這些現象,以更為充分地解答上述問題。而在上述過程之中,不但利于培養學生養成觀察以及實踐的習慣,也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理解相關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三、借助教學案例,培養學生社會參與意識
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之中已然具備了一定的個人意識,同時還具備社會思維理念,所以,教師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工作時,也需利用相關的教學案例,向學生傳播其應遵守的行為規范以及道德準則等,這樣則能夠提高初中生的社會責任感,也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而這也不失為基于核心素養之下,培養初中生養成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一項重要途徑。例如,在開展《勾股定理》一課的數學教學工作時,教師則可通過講述《九章算術》之中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到我國古代數學家的偉大成就,燃起學生的自信心以及民族自豪感。另外,教師還可借助一些教學案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關于此教學案例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利用量角器、三角尺以及圓規等器材,來充分學習與掌握菱形、長方形以及圓形等圖形的相關知識,并使學生明晰面積、線段和周長三者之間的關系。以便通過上述方式,培養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讓學生能夠具備高度的責任感,這樣也十分利于達成核心素養之下對于初中生的培養目標。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務必要以核心素養培養作為一項重要的目標,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此,教師應以文化基礎,社會參與以及自主發展等諸多層面為出發點,積極探尋符合初中生心理需求的教學方式,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激勵初中生彰顯自身所具備的社會價值。
作者:王自漢 單位:甘肅省民樂縣思源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