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面向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信息素養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成長于信息化時代的大學生,其信息素養水平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自身就業能力,成為其能否獲取就業機會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素養和就業能力的基本內涵,然后指出信息素養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最后提出大學生信息素養培育的實施方案,以期提升大學生信息素養水平,增強其就業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信息素養;就業能力
信息素養即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原始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信息素養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成為確定一個人解決問題能力大小的標桿,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也取決于其信息素養水平。相關調查研究發現,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大學生,其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也較易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而信息素養水平較低的大學生則容易錯失就業機會。所以,如何提升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和大學生就業能力成為當下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通過探討信息素養和就業能力的基本內涵、信息素養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提出信息素養培育實施方案,以期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幫助大學生順利就業。
一、信息素養與就業能力的基本內涵
如前所述,信息素養是一種技術和技能,一般包括平日積累的與信息相關的生活知識,對信息的認知、興趣和敏感度,對信息問題的解決能力和信息活動中的倫理道德這四個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因素。這充分說明了信息素養并非僅指熟練運用信息技術技巧,還包括信息分析獲取能力、信息總結處理能力、信息運用傳遞能力,重要的是擁有自我意識,自主參與信息素養提升,并能嘗試用新的方式解決問題。就業能力即就業力(Employability),最早由英國經濟學家貝弗里奇(Beveridge)于1909年首先提出,主要指個體獲取就業信息并抓住就業機會,進而獲得就業機會的綜合能力[1]。國內關于就業力的概念是由ATA結合就業力基本含義總結出的針對應屆畢業生等初入職場人群的“通用就業力”,指能夠獲得初次就業、保持就業以及在就業之后能夠勝任本職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質。這里提出的通用就業力,排除了專業領域知識和技能的差異,是對就業者所具備的一般就業能力的考查。同時,也從個性心理特征角度全面測量與工作績效最相關的性格特征。
二、信息素養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
首先,從信息素養的基本內涵看,大學生信息素養的高低直接關系其能否獲取有效信息和利用信息,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高低也是其信息素養水平的一種體現。從邏輯關系方面看,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大學生可能會獲得更多的有效信息,并可能更好地處理和利用相關信息,從而更好地分析當前就業形勢、自身面臨的就業機遇以及如何爭取就業機會。從作用機理來看,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提升的是大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知識水平、信息能力及信息道德[2],幫助其從海量的信息中提取、挖掘、組織、管理和利用信息資源。所以,較高水平的信息素養增加了大學生獲取有效就業信息的可能性和獲得就業機會的概率,這具體體現了其就業能力。因此可以說,較高的信息素養水平對其就業能力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其次,從信息素養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具體影響來看,主要包括信息能力、信息意識、信息道德、學習能力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第一,信息能力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信息能力指的是個體在信息活動中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3],包括搜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等。大學生如何從紛繁的就業信息中搜集有效信息,甄別虛假信息、無用信息,合理利用有價值的信息則是一種能力體現,具體在就業方面,即就業能力的體現。可以說,能及時搜集并鑒別各種有效的就業信息,能因時因勢利用這些信息獲取就業機會,就會大大提高就業率。第二,信息意識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信息意識是指人腦對新信息的敏感度,是吸收消化所接受的新信息的過程[4]。如果大學生缺乏與就業相關的信息意識,就無法明確自己的就業方向,導致自己中意的崗位被其他更主動的競爭者占據,而其他崗位又無法滿足自身預期,由此造成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第三,信息道德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信息道德(也稱信息倫理,informationmorality/informationethics),是指涉及信息開發、信息傳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倫理要求、倫理準則、倫理規約,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新型倫理關系[5](P85)。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如何本真地擴散各種信息、如何科學合理地利用信息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大學生的信息道德水平。真實的信息傳播、嚴格如真的信息利用和管理是就業的基本素質要求,也是就業能力的具體表現,更是用人單位的基本訴求,具有如此信息道德的大學生更易獲取就業機會,反之則不然。第四,信息素養對學習能力的影響。較好的信息素養反映著較好的學習能力,同時也會通過信息意識的培養、信息知識儲備的增加、信息能力的提升以及信息道德的形成,更新大學生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從而促進其學習能力進一步提升。較強的學習能力與有效的就業信息結合,必將更好地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使其抓住或創造就業機會。因此,高水平的信息素養能夠提升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就業能力??傊?,較低的信息素養水平不僅會使大學生在就業市場上喪失競爭優勢,錯失就業機會,還會因為與他人學習能力的差距造成就業能力懸殊。高校在大學生培養中,不僅要注重教授專業知識,更要注重信息素養培育。在就業指導中,不僅要注重指導就業實踐,還應提升大學生信息素養水平,進而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三、面向就業能力的大學生信息素養培育的實施方案
(一)學科教學中滲透信息素養教育
“滲透”指的是將信息素養的內容融入學科教學中,并要注意進行實戰演練[1]。各科教師在具體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有意穿插相關內容,指引學生辨析是非曲直,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技術專業教師,更應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創設各種情境,使學生通過切身體驗明辨是非,使大學生認識到信息素養的重要性,并指引他們踐行于實際。針對就業而言,教師應在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通過各種方式提升大學生的信息素養,使其符合應聘單位對現代大學生信息素養的基本要求,獲得就業機會。
(二)創設信息化校園環境
學校要為學生提供信息化的校園環境,為培育學生的信息素養提供支持。從網絡環境創設看,學校的校園網絡要盡可能覆蓋學校的教室、圖書館、寢室、食堂、活動中心等校園的各個角落,滿足師生對網絡的基本需求。從網絡運用方面看,學校各部門、所有教職人員對各種事項的宣傳、規定、部署、安排除運用傳統的紙質形式外,更應注重對網絡的開發和運用,做到以身示范,引導學生應用網絡,接受信息化形式。從網絡監管看,學校應有效監管網絡,肅清網絡環境,嚴肅處理在網絡上傳播虛假信息者或使用各種不文明網絡用語者,獎懲分明,促進學生不斷提升自身信息素養,從而培養出符合信息化社會要求的大學生。
(三)提升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信息素養水平
高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對當代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負責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教師,更應時刻提升自身信息素養水平,給予大學生更有效指導。提升就業指導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通過講座、培訓等形式加深就業指導教師對信息素養的認識,使其在認清信息素養對當代大學生就業重要性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自身信息素養水平,并探索創新適合大學生學習的信息化教學方法;二是提高就業指導教師的專業技能,即系統地獲取信息、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創新的能力,學??赏ㄟ^競賽、加強同行交流的方式提高就業指導教師的綜合信息素養,保證就業指導教師給予學生更高水平的就業指導。綜上,在信息化時代,大學生要具有較強的就業能力就需具備較高水平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水平是決定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提升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是當下就業指導教師的重要任務。本文著眼于大學生就業,分析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和學習能力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并提出大學生信息素養培育的實施方案,以期提升大學生信息素養水平,增強大學生就業能力,助力大學生順利就業。
參考文獻
[1]彭樹宏.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4,(6):61-65.
[2]胡洪彬.1995—2011年我國信息素養教育研究綜述[J].圖書館論壇,2013,(1):168-172.
[3]陸增輝,高超民.基于信息能力視角的大學生手機使用負面影響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7,(8):96-99.
[4]郭紅生.通過提升信息素養與配置能力促進大學生就業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0,(18):168-170.
[5]呂耀懷.信息倫理學[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宮曉慧 單位: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招生就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