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信息素養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美國著名課程專家希爾斯教授認為,學生們從學校獲得的東西是人們具有的共同的“背景信息”。這些“背景信息”幫助人們擁有普遍的經驗,是賦于生活以意義的人類存在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學生在語文教育中要獲得的最基本的東西。有沒有獲取信息的意識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前提。
一、從課堂獲取和積累信息
采用多媒體教學,是學生獲取信息的又一方式。對于教材中較難理解的部分,在經過討論仍不能解決的,運用各種聲音、圖象資料變抽象為直觀,化繁為簡,學生便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同時還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把語文學習同其他學科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喚起學生積累信息的意識。記好課堂筆記。語文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學習特點就在于,課堂教學信息量大,涉及的內容廣泛。僅有一個聰明的頭腦,總是難以應付這紛雜的信息。所以應當鼓勵學生記課堂筆記。筆記中可以記錄與該節課學習相關的所有內容,包括各學科知識或漫畫之類的東西。筆記的格式不必統一,那是學生記錄、積累信息的符號,學生個人能看得懂就行,如同記者采寫過程中的記錄符號。課堂上某種原因而不能及時解決的問題,也可以在筆記中一目了然。
二、從課外閱讀中積累信息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大量的新思想、新觀念、新信息不斷地涌現,而課外閱讀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學生的信息量。他可以用或長或短的時間去閱讀,可以或深或淺地去思考,可以或多或少地去積累。越是寬松的環境,越有利于學生的閱讀和積累。當然,教師對學生適合讀哪些書,怎樣進行閱讀,如何在文海中搜集自己所需的信息,還是有必要加以指導的。根據需要查找資料。教師在課前或課后布置學生閱讀,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所需的是哪一方面的信息,從哪種資料中可以找得到,該信息對其當前的需求有何意義。學生可以根據情況,選擇是在報紙上、雜志上或者到圖書館、到網絡去查閱等,從而降低學生閱讀的盲目性。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瀏覽、默讀、跳讀,邊讀邊想、邊讀邊記、制作資料卡等,都是讀書的好習慣。小學生的年齡小,其閱讀活動自然離不開老師的引導和點撥。良好的閱讀習慣既有利于提高閱讀的效率,又有利于學生的成長。這就是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的結合。
三、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而應當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生活,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獲取語文信息,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適時地組織一些語文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如演講會、課本劇、小征文、小辯論;消滅不規范字、城市用水調查、城市大規劃等,都能有效地、最大范圍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他們為了使自己的成績超越大伙兒,就會不遺余力地去查閱資料,走訪專家或者反復地斟酌。只要是學生主動、樂于進行的活動,他們的印象就遠遠超過任何一個人的說教。利用現代媒體和參觀游覽活動來積累信息,似乎比語文活動的效果更好些。因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電視、VCD、互聯網等已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自由的家庭生活環境不是比要受到種種紀律約束的學校活動更有表現和選擇的空間嗎?美麗的自然環境還能把搜集信息、陶冶情操、保護環境等功能集于一身,這或許是新課標把它們也列為語文課程資源的所在吧!
四、信息的處理和利用
信息素養不僅僅是信息獲取和積累,而且包括獨立學習的態度和方法,以及在信息社會中合理生活學習的責任,對信息進行整理、交流和應用的能力。信息素養的核心是信息加工能力,它是新時代的學習能力中至關重要的能力。獲取信息是手段,不是目的。處理信息的目的在于綜合利用各種信息,在分析處理各種相關信息的基礎上,圍繞某一問題的解決、創造新的信息。
(一)信息的整理和加工
整理的關鍵是分類。要指導學生對于自己搜集、積累的資料進行科學的分類。如:把語文知識按優美詞句、作家作品、生活常識等進行歸類,把文字資料按自然、科學,人物、環境、記事等歸類。把記憶中的音像資料進行文件夾式的整理等。信息的整理不能靠一時半會的工夫,教師應當把它納入到日常教學管理中去,經常地指導、幫助,使學生逐步學會獨立整理。寫讀書筆記是進行信息加工最基本的一種方法,這里包括寫讀后感、觀后感、游記等。學生可以把閱讀或各種活動中收集到的信息進行重新整理,并加人個人的感情、觀點,對原信息采取批判性的吸收,使其更具個性。
(二)信息的交流和利用
1.利用信息資料,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
在語文學習中,隨著學生信息占有量的增加,必然會對所占有的信息進行一些思考,教師的責任就是要引導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產生疑問,進行研究,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造,達到培養學生研究能力的目的。比如學習方法的研究、專題調查報告的設計等。
2.利用信息資料,進行創造性寫作,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語文信息的積累是一個活動的過程,它不是機械地抄寫和背誦。學生在積累信息的同時,已經過理解、感悟、鑒別和內化。新信息更適合于學生自我的思想表達,更適合于創新意識的萌發。因此信息量的增大,非但沒有增加其課業負擔,反而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增加了獲取新知和能力的樂趣。總之,提高了人的信息素養就培養了人的獨立自主學習的態度和方法,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具有追求新信息、運用新信息的意識和能力,善于運用科學的方法,從瞬息萬變的事物中捕捉信息,從易被人忽視的現象中引申、創造新信息的能力。
作者:馬明曄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園區翰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