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商事制度改革和小微企業營商環境優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基于世界銀行歷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關于中國營商環境的評價指數以及國內營商環境的發展現狀,分析小微企業在營商環境方面的需求,通過商事制度改革優化小微企業營商環境,推動國內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商事制度改革;小微企業;營商環境
1前言
當下來看,中國整體經濟形勢相對復雜,具有很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此種狀況下以進一步促進社會的經濟發展為目的,便需激發民間投資創業能力,最大程度上展現市場發展的活力。通過商事制度改革,營造寬松便捷的環境,積極推動小微企業優化營商環境,進而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目前國內營商環境發展仍有不足,需要深入分析小微企業在營商環境方面的需求,通過商事制度改革優化小微企業營商環境。
2國內營商環境發展現狀
營商環境是企業在開設、經營、貿易活動、納稅、關閉及執行合約等方面遵循的政策法規所需的時間和成本等條件。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有效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依托,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內容。據世界銀行《2018年全球營商環境評價報告(第15版)》顯示,中國的營商環境在全世界190個經濟體中排位78,總體營商環境還有較大改善空間。[1]當前國內的營商環境還存在許多問題,如惠企政策落實困難、監管與審批脫節、信息不能共享、融資難、人才不能引進等。這說明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僅需要政府引導,還要有企業配合,需要兩者共同營造。(1)惠企政策落實困難:當政府在外界釋放各類政策信息后,企業面對海量信息是無法選出最優的優惠政策的,對于哪類政策的專業程度強更是無從得知。此種狀況下,詢問政府工作人員,因為政府工作人員對于企業的了解程度偏低,所以也無法準確回答問題,更無法良好進行情況把控。這樣一來,企業在優惠政策方面的享受程度便會相應地降低。(2)監管與審批脫節:目前來看,行政審批改革的整體發展情況是較佳的,比如下放行政權限以及審批流程等內容均有了較大的改革成效。不過,其中有關事中、事后方面的改革則相對滯后,比如其中出現了部分權限“放得開、管不住”的現象。(3)信息不能共享:因為沒有頂層設計、相應資金的支撐,所以不同部門間進行信息互認的程度也相對偏低,此種狀況下便進一步引發了信息壁壘、孤島等狀況的出現。目前來看,信息無法進行共享變成了營商環境下的重要問題之一,也是很多工作無法順利推進的重要原因。(4)融資難:對于中小企業融資來講,貸款門檻高是十分重要的問題之一。一般來講,所指的中小企業多是新產業當中處于萌生期的企業類型,此類企業沒有廠房、土地等相關有效抵押物,因此在銀行進行融資的難度也是很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下,銀行貸款動力不足。民間融資雖然獲取難度降低,但是融資成本更高。(5)人才不能引進:有關人才方面的整個招聘通道偏窄,所招聘的人才整體專業度也偏低,對于高端人才來講整體的吸引度也很低。因為沒有建立綜合性的供需平臺,所以企業與人才的正常溝通是受限的,這樣一來,兩方之間便無法借助供需平臺開展交流,這對多數企業和人才來說猶如鏡中花。
3我國商事制度改革對于小微企業營商環境優化的價值
所謂商事制度,即用作規范相關活動、主體方面各類政策的綜合,其中不僅包含市場主體的準入政策,同時也包含各類交易、退出等政策方面的內容。中國的商事登記制度最初是源自計劃經濟體制,因此其與計劃經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由此在市場經濟發展中也出現了諸多問題。為了更好地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吸取西方國家的發展經驗,比如在美國范圍內,其市場采用的主要是中小企業政策,重點關注市場在企業發展方面的推動性作用,同時把控各項市場規則,通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體制來維護公平、自由的市場競爭。由上能夠看到,美國中小企業制度不僅符合自身的國情,同時也是對市場規律的重要探索,十分符合時代趨勢,美國政府制定并實施的有關法律和政策中所采取的方法及手段,在推動中小企業發展方面也是有很重大促進作用的。以此,文章從中小企業的發展問題出發,進行原因探析,以此探索各項所有制經濟的發展路徑,進而推進我國的商事制度改革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商事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經濟新常態發展過程中,經濟各類發展狀況也在進行相應的變化,從商事制度改革來看,其中的準入門檻有所降低,之前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主要的問題是資金、技術以及人才方面的欠缺,而這些狀況對于小微企業的發展來說是舉步維艱。商事制度改革后,對于管制、監管等方面均有了中國市場2022年第6期(總第1105期)市場營銷相應的變化,由此企業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成本投入,整體的資金流動速度也有提升。除此之外,小微企業整體的產業結構也有相應的優化,比如科學研究、信息技術等相關行業也開始發展起來。在此基礎上,小微企業總體的發展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對應的主體意識、自身發展質量均有了相應的增長。
4小微企業在營商環境方面的需求分析
41政策環境
最近幾年,國家針對達標的相應小型微利企業有相應的減稅政策,此類企業以20%作為標準繳納所得稅,其中有關增值稅的部分,直接降到3%。針對年需繳稅額少于3萬元的企業,所得稅以50%的比例放置進納稅所得額內,減稅部分依據20%的比例上繳企業所得稅。在2011年之后,國家相繼發布了很多政策來推動小微企業的發展:調整“減半征收”的適用范圍,同時延長相應的適用期限;金融機構在小微企業方面不征收相應的貸款印花稅;針對小微企業,實行登記類、管理類等相應的優惠政策。除此之外,當下快速推進過程當中的“營改增”改革,也就是之前以5%進行繳稅的小微企業,在進行“營改增”之后,以3%的比例上繳增值稅,此種狀況下整體的稅負水平直接降低2/3。而之前直接繳納3%的營業稅的企業,在進行改革之后,相應的稅負同樣會降低。[2]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了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政府提出了相關的稅收減免政策,主要有:一是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含本數)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二是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42融資環境
近年來,政府、銀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為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與市場主體的快速擴容和多樣化的需求相比,小微企業融資的供給側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小微企業融資獲得率和滿足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要緩解小微企業融資貴、融資難,需要兼顧解決短期矛盾和建立長效機制,堅持標本兼治的原則。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短期可以通過下達指標等監管手段推動達成階段目標。但從長遠看,要真正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融資環境,建立健全融資機構“敢貸、愿貸、能貸”的長效機制。為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首先,應強化政策支持,完善各類資源支持政策。例如,近年來,國務院、監管機構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旨在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對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次,應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發揮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各類股權交易中心融資功能,擴大小微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另外還應加強企業信用信息體系建設。信息不對稱是制約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的重要因素,目前,人民銀行征信數據主要還是局限于銀行間的信貸數據,忽視了政府各部門、各條線數據平臺的建設,為實現數據系統的互聯互通,使工商、稅務、社保、用電、用水、政府采購、海關進出口貿易等數據信息能夠成為融資機構創新產品、判斷風險的重要依據,應逐步將“人行征信平臺”提升為“國家征信平臺”。充分發揮融資性擔保機構和保險機構融資增信功能,健全政府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完善抵質押登記制度。加強小微企業服務公共平臺建設。加強政府購買服務,完善包括針對小微企業的信息交流、培訓輔導、政策宣傳、法律服務、融資對接、管理咨詢、財務治理等公共服務。
43市場環境
小微企業是我國市場經濟中最活躍,同時也是最薄弱的群體,相比較大型企業、國有企業,小微企業存在先天的不足缺勢,當今社會新一輪的技術革命正在蓬勃發展,新興技術浪潮正在改造和重構經濟與商業,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小微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對于小微企業而言,若是想要更好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就必須要利用好新技術優勢,不斷地對自身的市場營銷管理作出創新,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3]
44人力資源
我國小微企業由于規模小、資金少等特點,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也存在許多問題,包括缺乏科學的人力資源戰略、缺乏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規劃、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企業文化建設滯后等問題。概括而言,就是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建設落后于企業發展的需要,所以中小微企業應大力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建設,包括制定科學的人力資源戰略、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規劃、健全的管理制度、樹立人本管理思想、建設優良的企業文化等。
5如何通過商事制度改革優化小微企業營商環境
51融資環境中的政策改革
改善小微企業融資的政策環境,對此需最大程度上展現政府導向、資金支持職能,同時和相關部門進行配合,一同來設計出符合小企業融資業務發展的政策。完善小企業融資的法規政策體系,抓緊制定出臺與《中小企業促進法》相配套的《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管理辦法》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管理辦法》等法規,進一步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中小及微型企業劃分標準,提出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特點的五級分類標準,為加大中小企業貸款力度創造條件。逐步建立對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對此,需綜合分析地方的發展經驗,以此搭建起高效化的小企業貸款風險控制機制,從而以更有利的方式服務于小企業的貸款工作,用公共政策模式去彌補市場發展過程中的不足。提升小微企業方面的融資稅收支持。2001年之后,國家針對一些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專門有免征營業稅的優惠政策,也對于推動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機構發展來講是一種很好的推動。優化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構建。搭建起完善程度相對較高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這類方式是減弱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主要方法,同時也是政府在鼓勵中小企業發展方面的重要方式之一。構建相應的中小企業信用社會化服務平臺。此平臺搭建的主要目的即是在整個社會中創設出較佳的信用環境,對于優化中小企業的信用發展速度來講也有很大的效用。
52人力資源方面的制度改革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要做好企業在人力資源方面的制度改革,一方面要加強企業人才的引入和培訓工作,小微企業在引入人才方面,要統籌安排,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行業和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找出企業引入人才的合理方法。例如,企業在創業初期,缺少資金,很難引入人才,這種情況下,可以更多地依靠事業的感召力,把有共同志向的人才凝聚到一起。等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要用良好的制度和回報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同時要注意從企業內部選拔培養人才,也要注意積極從外部引入人才;另一方面要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增強員工的企業責任感,企業要以人為本,實行人性化管理,了解員工的實際需求,與制度相結合,讓員工對企業有歸屬感,更積極地為企業付出。
53行政審批的標準化建設
隨著我國法治化建設不斷完善,行政審批標準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只有加強行政審批標準化,才能提高辦事效率。行政審批標準化就是對行政審批過程中的無規則性、任意性等進行控制和糾正,能夠確保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行政審批。行政審批標準化工作要從根本上解決行政審批標準不統一的現象,有利于規范審批流程,規范審批人員的行為;有利于工作的開展,提高工作效率。[4]
54以政策優化市場環境
近些年,國家推出了很多政策扶持小微企業。主要包括減稅降費、金融扶持、優化政府服務、實現簡政放權等。金融扶持方面,設立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民營企業發展基金、紓困基金等成為不少地方政策的重要選項;在強化生產要素市場監管和精簡政府審批辦事流程方面,政府也出臺了相關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生產要素供應信息平臺、制定應對市場機制失靈的響應措施、加快優化辦事流程、縮減事務審批環節、向小微企業提供便捷的咨詢和業務服務等,這些政策都將對小微企業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6結論
當前,我國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革當中,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蓬勃發展,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內外環境重大變化帶來的新矛盾和新挑戰,要做好商事制度改革,推動小微企業營商環境優化,更好地促進國內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宋翔,原國家工商總局個體司《中國小微企業發展報告》課題組商事制度改革與小微企業營商環境優化[J].中國市場監管研究,2018:72-78
[2]本刊記者為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J].中國財政,2013(16):34
[3]于子賀新技術環境下小微企業的市場營銷管理創新探討[J].科技風,2017,9(315):281
[4]吳良會行政審批服務的標準化建設[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14):180-181
作者:趙麗娜 單位: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長江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