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數據下的新聞傳播教育變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大數據技術進入了各行各業,特別是新聞傳播領域。為應對大數據時代的飛速變革,本文分析大數據時代的特征要求,從生產模式、分析效果到未來趨勢,闡述大數據時代對新聞傳播領域人才的客觀要求,并從新聞傳播的教育出發,提出新聞傳播教育應該順應時展的變化,革新觀念意識、變革教學內容與方式。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教育;變革;數據新聞
一、引言
基于數據存儲、數據挖掘、圖像視頻、智能分析等要素的大數據時代對新聞傳播領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順應技術的發展,首先就應該注重新聞工作者后備力量的培養,對新聞傳播教育的變革提出建設性意見是當務之急。
二、大數據時代的特征
在互聯網技術進入我們生活方方面面的過程中,大數據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借助交互網絡,收集與整合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種線上行為而產生的海量數據;二是借助相關工具,對所掌握的龐大數據進行處理、分析,歸納出人們的行為習慣,了解社會生活的相關規律,并預測其未來可能的行為,以更好地實現社會的精準高效運行[1]。其在新聞傳播行業的具體特征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眾參與的生產模式在以社交媒體為主導的Web2.0時代,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互聯網的門檻大大降低。人人都可以為海量數據添磚加瓦:每一次的點擊、操作、定位、移動等線上行為都留下了難以消除的痕跡。在大數據背景下,對這些痕跡的收集與利用成為了可能。以新聞生產為例,基于UGC(UserGeneratedContent,用戶生成內容)的眾包新聞在大數據背景下開拓了自己的天地。“眾包”是指利用集體智慧來搜集與核實信息、報道故事,或者在新聞生產中作出選擇[2]。在當今生活中,眾包新聞的運用越來越普及,從一年一度的微信、支付寶、網易云等用戶量巨大的應用軟件的年度總結中可見一斑。各大應用軟件通過調取、匯聚用戶個人數據,整合得到整個用戶群的特征信息,再基于位置、按照時間順序進行調整,就可以得到年度數據記錄。通過這樣的方式生產的新聞,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實現了成本最低性、數據全面性、信息可核查性等多方面的統一。
(二)預測性的分析效果大數據真正的價值是在原始數據經過處理之后得到的有效信息。數據的價值并不是其本身,而在于利用大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大數據技術并不是指對海量數據的存儲,而是強大的數據處理和計算能力,以及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能力,誰掌握了真正的價值,誰就能在競爭中獲勝。到目前為止,大數據技術已經開始為很多的領域服務。中國藝恩公司的團隊通過大數據的清洗與整合分析為影視制作公司提供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為收視率和招商引資保駕護航。在國外,大數據的分析預測功能也實現了對教育領域的參與,比如從最早的“可汗學院”到MIT教授通過慕課的點擊與回看信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雖然這項技術還沒有大規模地運用于日常的教學活動,但大數據帶來的改變已經使得一些曾經不適應傳統教學環境和方式的學生改變了自己對學習的態度。
(三)合作共贏的未來趨勢互聯網最重要的功能是實現連接。同樣,處于互聯網大框架下的大數據技術,其重要的功能也需要通過連接、合作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首先,數據的收集和處理本身就是兩個非常復雜和專業性極強的領域,有越來越多的專業型數據公司應運而生。只有社交媒體和數據公司相互合作、各展所長,才能實現效益的最大化。當然,大型互聯網公司內部會相應設置自己的數據部門,如何使各部門之間實現更好的溝通,產生更大的價值,是值得注意的問題。新聞傳播領域開始越來越重視專業人才的引入。《紐約時報》就曾提出,要“推倒新聞編輯室的墻”,在數據編輯培養方面,實行切實有效的培訓制度。在普利策新聞獎的獲獎者中,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專業的數據記者。
三、新聞傳播教育的變革方向
在技術不斷滲透的時代,任何一個領域都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更不用說新聞傳播這個本就走在科技應用前沿的領域。新聞傳播專業一直致力于探索新技術在傳播領域的應用及其產生的效用、影響。在大數據時代下,新聞傳播領域更應該繼續發揮其前瞻作用,利用、開發現有資源,培養出適應新技術背景的新聞傳播人才。
(一)革新觀念意識拉手網首席技術官石鑫認為:“大數據除了有技術層面的含義,還有思維層面的含義,可以說,大數據就是一種基于數據技術的思維方式。”[3]在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下,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跟上技術的變革,首先就應該培養跟得上時展的觀念意識。對于新事物,要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去看待和接納。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在恰當的時候用適宜的方式達成自己的目標。1.樹立數據意識。在大數據時代,首先要把數據意識、數據理念根植于心。不應過分區分文理之別,只要有需要,就應該具備相關技能。傳統新聞記者講求用事實說話,是因為當時的信息是基于事實、來源于事實。在大數據時代,信息更多是基于數據、來源于數據。特別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新聞關注熱點來源于統計數據的發現。因此新聞傳播工作者需要具備能夠從數據中發現信息的能力,從現象中挖掘數據,從數據中傳達內容。大數據技術主要著力于數據儲存、數據挖掘、圖像視頻和智能分析這幾個方面,新聞傳播工作者應該將一專多長作為對自己的要求,從數據著手,從事實著眼,更好地將數據意識融入自身的職業理念。2.樹立服務意識。新聞工作者應牢記自己的責任,將受眾放在第一位,樹立服務意識。在對大數據進行采集利用時,要有較高的新聞敏銳度,知道什么該用、什么不該用,知道數據該怎么用。只有牢固樹立服務意識,才能發揮出數據的真實作用和價值,生產出受眾喜聞樂見的東西。很多應用軟件的火爆就是抓準了服務意識。今日頭條運用算法推送,通過大數據的模擬、分析,利用“標簽”,將符合讀者喜好的新聞作品推送給他們;Netflix基于大數據技術,實現了從渠道到內容的轉型,通過對用戶口味的分析,制成了《紙牌屋》。我國的藝恩公司也是順著這一思路,結合大IP、流量藝人、網臺聯動等方式,創造了新的收視高峰。3.樹立創新合作意識。大數據時代下,新聞工作者不僅應該有“打鐵還需自身硬”的理念,還應該有較強的合作創新意識。獲取龐大的數據本就需要強大的渠道支持,在獲取海量數據后還要具備極強的數據清洗、整合、分析以及預測能力,這對人才本身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但是術業有專攻,因此當遇到專業技術問題時就應該具備較強的合作意識,集眾人之力,將問題圓滿解決。當然,要實現合作溝通,還需要具有強大的溝通能力,這就離不開作為溝通基礎的大數據思維。只有具備相應的基礎知識,并且具備新聞傳播工作者應有的敏銳“嗅覺”,才有可能在此基礎上實現合作創新,挖掘出更大的價值。
(二)變革教學內容及方式1.教學內容的革新。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在2014年的媒體研究報告中,直接指出:“我們正在尋找那些能夠適應數字媒體采編流程的新聞采編多面手,比如數據庫記者、可視化記者和計算機記者。”[4]由此可見,新聞傳播專業迫切需要培養具備較強的數據分析、處理、預測能力的專業人才。首屆“國際數據新聞”圓桌會議在阿姆斯特丹舉行,對“數據新聞”的概念作出了如下界定:“‘數據新聞’是一種工作流程,包括下述基本步驟:通過反復抓取、篩選和重組來深度挖掘數據,聚焦專門信息以過濾數據,可視化地呈現數據并合成新聞故事。”[5]這就要求相關學科開設遺傳算法、神經網絡、模糊集、規則處理、決策樹、實例推理等大數據處理方法的相關課程。在清華大學,就有安排計算機專業的老師來對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授課,同時也派出本專業的老師通過線上線下學習相結合、業界學界相溝通的形式對相關內容進行學習并授課。通過這樣的方式,使相關專業的學生更好地掌握在將來的實踐創新中應該具備的技能,以更好地應對未來對職業技能的挑戰。2.教學形式的革新。在教學內容變革的同時,也應該注意教學形式的精進。斯坦福大學將大數據技術運用于高等數學的教學,將課堂從沉悶的教室搬到了多姿多彩的互聯網。一位優秀教授的授課視頻得到了超過10萬人次的觀看量,這些人在專門設置的討論區的公開發言也成為了很好的學習材料。網絡課堂的運用會改變一些人的學習方式和狀態。同時,通過對學生在互聯網上的學習行為的記錄和分析,又可以得到相關的數據,以更好地優化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同時也應該注重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在校內外都應該提供相應的平臺和機會。國外有大學在校內建立專門的數據分析工作室,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培訓機會。還應該注重與社會數據機構、企業的聯合培養。只有直面市場需求,才能發現自身的優勢和不足,更好地改進自身。
四、結語
大數據全面挑戰傳統新聞傳播事業,數據新聞時代已經到來。作為新聞傳播事業的接班人,今天的學生就是明天的新聞工作者。在大數據時代到來之際,應該順應時展的潮流、技術發展變革的方向,通過新聞傳播教育領域的變革,培養新型新聞傳播人才,以更好的姿態迎接急速發展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彭蘭.“大數據”時代:新聞業面臨的新震蕩[J].編輯之友,2013(1):6-11.
[2]喻國明,李慧娟.大數據時代傳媒業的轉型進路[J].現代傳播,2014(12):1-11.
[3]楊曉燕,李軍.大數據時代電視新聞教學的變革[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2018,34(6):76-80.
[4]范•哈克,米歇爾•帕克斯,曼紐爾•卡斯特,等.新聞業的未來:網絡新聞[J].國際新聞界,2013,35(01):53-66.
[5]方潔.全球視野下的“數據新聞”:理念與實踐[J].國際新聞界,2013(6):73-83.
作者:粟晨 單位:中央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