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管理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信息化時代對教育教學管理的意義
在信息化時代,數據就意味著信息的傳遞。目前國內外許多學者對于大數據的研究多數定位在宏觀角度,將它定義為高優化力、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但是,對于大數據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更應該從微觀的角度去看,即它的數據之大,大在它對于數據的分析的全面性和其背后潛在的巨大價值潛力。目前來看,信息化對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第一,彌補了現有的優勢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現代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極大的彌補了優勢教育資源的不足。網課和網校的盛行,使得許多學生實現了在家里也能聽到名師講課的要求。第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信息化時代,很多學習軟件的開發以遵守“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使學生在學習中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自主學習,根據學習狀態自主調整學習進度,對其學習成果進行自我監控,有利于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一些軟件會推出每日背詞打卡的任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配每天的任務量。只要每天按時按量的完成任務就會獲得相應的積分,這不僅是學生對自己的自我監督,還促進其進行學習規劃。第三,加強了教學的管理職能。信息化時代極大的促進了家校聯合與溝通,班級微信群的建立已經成為很多老師進行教學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既能夠協助教師的日常工作,還能夠協同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學習過程進行跟蹤反饋,極大了加強了教學的管理職能。
2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管理現狀
2012年,國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對推進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與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規劃,計劃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初步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信息化體系。目前來看,我國教育教學信息化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從不同的教育階段來看:小學教育階段,很多學校考慮到小學生的自控能力不強,自主學習的習慣尚未成型,因此多限制小學生使用智能電子設備。因此小學階段的信息化教學,僅停留在課堂教學和家校合作方面。如課程設計中運用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而這些技術的運用在英語、語文、科學課上使用較多。朗讀課文時的趣配音、學習英文字母時的字母操、自然科學課上觀看影片等,都是教學信息化的表現。中學教育階段,主要指初中和高中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大多已經有了自主學習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按照課程改革的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適當的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已經成了必然趨勢。很多經濟發達、教育領先的地區及學校,已經開始允許學生帶智能電子產品進入課堂。如人手一個IPAD,課堂上不再采用提問的方式而是大家在線統一作答,教師通過后臺軟件反饋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這樣一來,既保證了每個學生都有公平作答的機會,也讓學生課堂注意力集中起來。高等教育階段,現階段高校發展較快,高校擴招已成為普遍現象,管理人員分配不均、管理工作過于繁重使得高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無法有效的開展。因此,加強對信息化管理的重視程度、優化管理模式成為高校快速發展的重點。學校通過建立學生電子信息檔案、自主選修網課、校園卡網絡一卡通、建設多彩校園等信息化手段來提高學校工作效率,節省人力物力。繼續教育階段,“互聯網+”時代繼續教育的校企合作信息化建設成為一個新的亮點。當前,我國很多開辦繼續教育的學校都采取了“校企合作”的形式,即學校與企業共同合作,負責學生的理論教學部分和實踐操作部分。如部分繼續教育機構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網絡信息技術建立了相應的“大數據校企合作信息平臺”。
3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現存的問題
基于網絡大數據和信息化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的出現,使得學習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的教學模式正在向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但是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在實際推行的過程中受到了質疑和阻礙。
3.1對教育教學信息化重視度不足
對于教師來說,雖然這一方式能夠將教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更加高效科學的工作,但是一些年紀大、教育觀念較為陳舊的老師不愿意改變自己原來的教學習慣,或者說不認可這一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因而教育信息化得不到重視;對于學生來說,他們雖然較為接受這一方式,但是我們都知道這一系統的運用需要學生使用智能手機或電腦等電子產品進行在線學習,那么學習者如何在學習過程中避免網絡上的其他干擾仍有待思考,畢竟信息化教學并非適合于每一個學生,需要學習者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和自我監督能力;對于家長來說,家長是否認可這一教學模式的推行也至關重要。在對于一些家長的調查訪問中發現,有些家長并不認可這一模式。他們認為是教師在為自己的懶惰找合理的理由,是教師省事的表現,有的還認為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并不適合于每天抱著手機完成他們的家庭作業,這樣有害于學生的視力和身心健康。
3.2教育教學信息化管理團隊較弱
信息化時代的快速發展,對于學校的教育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就要進行更深層次的信息化變革,然而當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教育教學信息化管理團隊較弱。由于大部分學校領導對于信息化的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始終無法組建起一支優秀的教育教學信息化管理團隊。其工作人員對于信息化管理沒有足夠專業的知識技能與工作水平,大部分管理人員的平均年齡較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弱,缺乏創新的意識,從而導致當前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很難有全新的突破。
3.3教育教學信息化軟件開發不到位
要想在當前信息化時代建立更多的教育教學信息化的新模式,就需要創新出適應這一領域的專業軟件。對于軟件開發商來說,有些系統的設置并不合理,并且由于開發過程中一些不嚴謹的行為而導致了學習系統中出現了錯題、漏題的現象,這一問題仍需要解決。此外,有些網上選課系統、校園一卡通充值軟件等信息化服務系統多有漏洞,給學生生活帶來了不便。要想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務必要切實加強軟件的開發和運行。
3.4缺乏信息道德觀念
隨著人們越來越具備信息交流的意識,互聯網中人們言論自由,但也出現了很多不文明的行為,需要進行規范管理。學校在進行信息化教學培養時,也需要為學生灌輸文明交流的觀念。小學生學習能力強,很容易學到一些網絡上不道德的言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加強信息道德觀念的培養,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在信息化時代做一個維護良好網絡環境的好公民。
4對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的建議
4.1加強學校對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的認知
在這里我把它分為幾個維度來進行探究。對于教師而言:要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嘗試著把這種新型學習模式引入到日常的教學中去。可以進行實驗,先嘗試運用一段時間,然后比照前后的成績,看是否有所提高。不要一味的抗拒,在當前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教育領域應當首先加強對于信息化社會的適應能力,提高重視程度從而促進教育教學工作。對于學生而言:當前時代背景下的學習模式對于他們來說是很好的自主學習的工具,他們要做的是提高自己對于信息化的認知水平,找到在這一系統中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風格,培養一定的自我學習的能力,并養成自我督促學習的好習慣。對于學校管理者而言: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曾強調,進入新時代,面對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歷史使命,教育系統廣大干部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切實肩負起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責任。同時也對新時代教育系統的干部提出了要求:首先是提高現代化意識、其次是加強專業精神。
4.2提高教育教學團隊信息化管理水平
作為教育教學信息化管理團隊,他們的專業水平直接決定了我國教育事業的信息化程度,可以聘請高素質專業化信息技術人才設計相關軟件模型、邀請專業人才對現有團隊進行講座和培訓、前往信息化水平較高的學校進行學習交流等。通過這些形式來進一步提高自身團隊信息化水平,并且利用所學知識和學校自己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學信息化管理模式,以此來促進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從而進一步促進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
參考文獻
[1]韓雷.基于大數據的高校教育教學信息化管理策略分析[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08):152-153.
[2]陳曉星.信息化教學在中職德育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38(05):153-154.
[3]童娟,張金華.“互聯網+”時代繼續教育的校企合作信息化建設[J].中國成人教育,2018(05):134-137.
[4]李祎.基于電子書包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構建方法及支撐工具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6.
作者:周杰 單位: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