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財政收入中企業會計之間的關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伴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會計與其財政收入之間的關系也在發生變化,這兩者逐步構建起了一個以企業收益為核心的動態架構。財政收入與企業會計到底是怎樣的,如何正確把握二者之間的關系以促進企業的整體發展,是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問題。本文通過全面分析企業財政收入與企業會計之間的相互關系,并且在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如何更好地促進企業管理與發展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財政收入;企業會計行業建設;市場經濟
1引言
按照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會計向來都是進行財政分配的工具,而遠在原始文明社會,會計這一工具就已經開始形成,并在后來成為其原始文明社會的財政支柱,也由此時起,財政與會計之間便充滿了關聯。在一般的情況下,財政的前提是會計,而與之相對的,財政也是會計的基礎,此外,這二者之間的關系也伴隨社會經濟文明水平的提高而越來越緊密,只是它們之間依舊需要通過利益的關系才可聯結在一起。為什么財政與會計發生會經常發生交替變革呢?其原因則是二者之間利益恰好構成了對立統一。回望歷史,我們可以看到,自奴隸制社會起,由于社會的分工已經漸趨完善,二者之間的關系就開始不可分割,尤其是集中體現在權力關系、責任關系以及利益關系這三者上,他們之間最核心的便是利益關系,而其他兩個關系皆基于此并且服從與服務于利益關系,可以說,利益關系決定了財政與會計的關系。因此,為了讓企業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態勢,企業管理者應該先明確財政收入與企業會計之間的關系,再依此采取正確有效的措施協調二者之間的關系,實現二者之間的動態平衡。
2把握財政收入與企業會計的關系
(1)我國是社會主義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所以企業計劃決定了財政分配,又因為財政收入是企業工作的動力來源,所以財政收入也決定了企業會計。因為這種狀況的存在,當今的市場經濟就形成了一種圍繞著計劃、財政、會計三者之間的特殊經濟發展模式,從微觀上來說,具體到一個企業,其財政收入與企業會計之間也構成這種關系。無論國家或是企業,其利益訴求是統一的,我們不妨換種思路,將企業當作是由國家負責領導的,這樣二者一起占有企業財務上的管理權以及會計上的核算權。此外,由于企業會計具有較高程度的宏觀性,又因國家是宏觀主體,所以這種把企業當作會計主體的看法在這個時代中將會逐漸消失。(2)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背景下,由于政府簡政放權,政企體制與產權制度也在不斷進行改革,許多政企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是獨立經濟實體,而且其經濟發展利益也慢慢得以顯露。因此,為盡快及時地滿足獨立經濟實體不斷發展的需求,企業會計在核算時必須充分準確地做出改變,不僅要從核算的內容開始變化,更需要從其目的等諸多方面做出相應的轉變,還需要讓會計核算從宏觀變為微觀,這樣才能提高整個企業的實力。財政與會計二者的主體應該把利益作為二者共同發展的基礎,在選取經營模式時也應選取更有利于適合自己發展的模式,也由于受到這種利益的驅動,許多企業的財稅部門才會盡力采取措施降低財政稅收負擔,以避免稅款的流失。此外,企業會計部門也必須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內部會計法進行加工與完善,這才能使財政和會計得以協調發展。
3協調財政收入和企業會計二者關系的措施
3.1運用存貨計價操縱會計數據
企業可以先存貨后計價,靈活地將存貨的成本調低再借此提升利潤。有研究表明,企業在利用實際成本計價材料時,通常會降低虛擬產品成本,選擇更可能降低成本的計價方案,由此做到降低成本,提高利潤。此外,企業在通過計劃成本進行計價時,通常可以選擇調節材料成本差異以削減材料成本,這樣便可增加企業利潤,提升企業總體收益。此外,企業須盡可能避免采用掛賬法操縱相關的會計數據,因為如果采取這種方式,會對企業日后財務管理構成威脅,這也將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潛在危機,因而不契合可持續發展理念。
3.2正確發揮產權的協調功能
產權對于企業獲得市場法人資格非常重要,一個企業若想獲得市場法人資格就必須具備清晰明確的產權,只有這樣,企業才可真正獲得成為會計主體的資格。在市場的調查中,經常有許多因產權不明確而導致會計管理不符合利益主體訴求的企業,其會計信息無法滿足財政需要,從而制約企業的發展。可以看出,在一個產權明確的企業,其會計主體工作才能規范進行,其提供的信息才能做到準確全面,才能創造更好的條件以促進企業發展,而這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即所有者及相關利益主體利益最大化。基于這兩個方面,經營者利益在實現最大化的同時,其他相關利益主體利益也將得以提高。
3.3規范會計行業建設
在規范會計行業時,企業會計與財政收入之間應該協調好關系,企業應該把重心放在會計制度建設上來,這樣才能做好鋪墊,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更良好的環境。第一,在會計法規的制定過程中,企業管理者應盡量提高制度的完善性與確定性,比如,與會計工作相關的工作人員應做出保證,使制定的會計準則符合科學化與可持續化,也要預測未來行業的發展,以確保會計可以保持穩定化與可長期化。在此之外,在會計行業的規則規章中,應當盡量減少模糊性詞語的使用,使規章制度用語更精確,意思更明確,使這個制度更具備權威性。
3.4正確把握財政主體與會計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減少利益沖突
會計提供反映價值指標的會計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它不僅對微觀經濟管理具有深遠的影響,對宏觀經濟調控也具有重大作用,所以,在進行財政收入的相關政策的制定中必須要權衡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利益,盡最大可能使二者共同獲益,并使雙方利益達到均衡,更清楚地認識到財政與會計主體之間的利益矛盾,以避免產生任何的利益沖突。總而言之,鑒于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財政收入與企業會計關系不斷變化的背景之下,我們應當避免由于忽視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制約企業發展的現象的出現。所以,財政收入與企業會計二者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只要清楚地認識到了它們之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采取各種正確舉措,例如運用存貨計價操縱會計數據、準確發揮企業產權的協調功能、規范會計建設以及正確認識財政主體與會計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避免財政與會計的利益矛盾沖突等具體舉措。這樣才可以提升一個企業的發展水平,從而全面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使企業不斷地發展壯大,讓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呈現出更好的發展態勢。
參考文獻
[l]顏剩勇.論企業會計對財政收入的影響[J].廣州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3).
[2]顏剩勇.論財政收入主體與企業會計主體的利益關系及協調策略[J].財會研究,2002(3).
[3]曾麗雅,楊洋.財政收入與企業會計之間的關聯性[J].現代經濟信息,2015(6).
作者:尹利平 單位: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