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鋼琴音樂中戲曲元素的借鑒與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華民族文化有著諸多優秀的藝術表演形式,其中有著獨特魅力與特色的戲曲,為歷代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鋼琴樂曲與中國戲劇的結合,能起到非同凡響的作用,能夠使中國戲曲的影響力加大,還能夠突出中國戲曲的優勢,這使我國的鋼琴藝術得到充分發揮,使其地位顯著提高。本文將對鋼琴藝術的發展歷史以及戲曲的運用手段進行分析與理解,并不斷地探索戲曲在鋼琴藝術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中國鋼琴音樂民族化發展歷程
鋼琴音樂的發展史可以大致分成5個階段,這5個階段分別是:啟蒙階段、成長階段、發展階段、低谷階段以及繁盛階段。清朝末年是中國鋼琴的啟蒙階段,一部分中國音樂家在對西方的鋼琴知識進行了解后,不斷地探索怎樣把中國的傳統音樂特點與鋼琴的創作更好地結合起來,1915年,趙元任創造了中國史上第一部鋼琴曲《和平進行曲》,此部鋼琴曲得到了發表。從此便出現了很多鋼琴作品,題材以民間音樂為主要內容,并包含一定的古典主義,例如《新霓裳羽衣舞》《釘缸》《鋸大缸》等。民國中后期,隨著鋼琴音樂的普及,鋼琴音樂創作者的技術水平也不斷提高,大師們所譜寫出的作品既帶有西方音樂的浪漫又獨具中國民族音樂的色彩,如《快樂的節日》《斷章十六首》和《牧童短笛》等。1949年后處于發展時期,新中國涌現了一批優秀的作曲家,他們推陳出新改革創作了具有時代氣息的中國民族鋼琴曲,較為知名的是《百鳥朝鳳》《夕陽簫鼓》以及大名鼎鼎的《黃河》鋼琴協奏曲。經歷1966年到1976年的低谷,中國鋼琴音樂終于迎來了繁榮的新生,政治制度上的開放帶動了作曲家勇于創新和改革的積極性,作曲家們開發獨特的技法、融入更多的民族音樂特色與精神在他們的作品中。較為杰出的有《太極》《侗鄉鼓樓》《宴樂》等,它們標志著鋼琴音樂在中國的民族化進入興盛時期。
二、將中國戲曲元素引入中國鋼琴音樂
戲曲音樂文化起源于我國古代社會,經過歷朝歷代的洗禮和時代的變遷,如今的戲曲音樂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伴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戲曲音樂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改變,其形式也變得越來越多,與鋼琴藝術的配合也逐步成熟。戲曲音樂文化是我國社會藝術文化的代表之一,不僅得到高度認識,而且具有獨一無二的魅力,給特定的聽眾帶來特別的視覺與聽覺享受。雖然人們的審美觀念在漸漸地改變,但人們對戲曲的喜愛卻絲毫沒有減少。而在當今,有部分人對戲曲文化持懷疑與否定態度,但這也只是極少數人的看法。戲曲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文化,它與其他音樂文化有很大的區別,包含著許多獨特的音樂元素、歷史文化、民族特色等,具有不可估量的發展前景,將其與其他藝術因素相結合,將會開辟出藝術領域的新道路。將戲曲元素融入到鋼琴音樂中,不但彰顯出濃厚的民族韻味美,而且還充分體現了音樂藝術的文化價值,這種形式完美地體現了傳統藝術和現代藝術的融合與碰撞。戲曲在我國有著很久的發展歷史,戲曲的種類也是非常多的,在我國的藝術構成中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很多鋼琴曲是由不同的戲曲進行改編得到的,從此類鋼琴曲中可以看出,它們的曲調有著各種各樣的特色,并且它們速度的變化以及曲調的變化都能體現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洪湖幻想曲》《北風吹》《河南曲牌》以及《紅燈記》的伴奏等。
三、將戲曲元素引入中國鋼琴音樂的具體手法
(一)戲曲音調在鋼琴音樂中的運用
中國的戲曲有著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是一種有著很強民族文化氣息的藝術表現形式,在鋼琴中融入中國的戲曲,使得優雅的鋼琴藝術中蘊含了傳統中國文化的氣息,但是各種戲曲的類型各有差異,所以,在鋼琴作品中體現出來的風格與特征也會大不相同。
1.京劇:在京劇中有兩種基本的聲腔,分別是西皮與二黃。二黃的旋律起伏比較小,節奏比較慢,聲腔的位置比較低,而西皮則不同,節奏較快,音調高昂。兩者的有機結合,使京劇的藝術特色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大家都知道,京劇是我國的國粹,許多作曲家非常喜歡京劇,喜歡它的音樂元素,例如:江文也創作的鋼琴作品《斷章小品十六首》中的《午后胡琴》就是以二黃為基本素材的,這部作品是京劇與鋼琴作品相互融合的典型[1]。
2.昆曲:南曲與北曲是昆曲的兩個曲系,南曲溫柔典雅,溫和優美,像女子般嫻靜端莊:北曲氣勢宏偉,粗獷豪邁,像男子一樣大氣,彰顯著北方山河的壯麗豪邁。經過不斷的進步與發展,北曲與南曲互相融會貫通,南曲兼容北曲,這種結合勢必會帶來音樂形式上的轉變,昆曲以其自身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作曲家們的眼球,所以,作曲家們不斷創新,不斷試探,將昆曲運用在鋼琴的創作中。例如,《降G大調序曲》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它的創作來源于《琴挑》的生旦輪唱音調,還有一部作品也非常具有代表性,那就是由春龍的鋼琴曲《幸福的童年》[2]。
3.豫劇:豫劇的整體特點可以用流暢來表示。因其唱腔較口語化,其吐字、行腔與音調都體現出較為明快舒暢的特點。豫劇與鋼琴音樂相結合,將豪邁大方的音樂特征與樸素優美的情感特征完美地相互融會貫通,《百鳥朝鳳》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個作品,它富含豫劇的特征,又完美地體現了其兼容并蓄的特征。以上戲曲形式在鋼琴音樂上都有體現,除此之外,其余幾種戲曲形式在鋼琴音樂上也有體現,川劇、越劇、秦腔等都為鋼琴音樂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推動力,給予鋼琴音樂許多借鑒,這一定會推動我們國家鋼琴音樂的進步與提升。
(二)戲曲結構體式在鋼琴音樂中的運用
在鋼琴音樂中,非常喜聞樂見的一種手法就是運用板腔體和曲牌體。板腔體指的就是基于一種曲調,改變音樂的節奏快慢與節拍高低,并且使節奏緊密和擴張相互呼應,以此來呈現出不一樣的音樂結構。這種手法有一部著名的代表作品,那就是《夕陽簫鼓》,這首知名的鋼琴曲由引子、主題、八個變奏及尾聲組成,并且用不同的形式體現出變奏。曲牌體,它的基本要素就是曲牌,是由一個或者幾個曲牌形成的,這些曲牌都有自己的不同特點,互相結合使戲曲音樂更加完美,所以,套曲是曲牌形成的,分為單套戲曲和連套戲曲。但是,在曲牌中,很多因素不盡相同,例如速度和字數等都有差異性,所以,它們所描繪的人物的性格特征也不盡一致,在鋼琴音樂中,曲牌體多用于描述抒情的故事,例如著名的《江南風光》《潯陽月夜》等[3]。
(三)戲曲板式、節奏在鋼琴音樂中的運用
戲曲中的節奏以及節拍被叫作板式。在中國民間音樂中,板和鼓是非常常見的,板象征強拍,鼓點象征弱拍和次拍。板位指的就是強拍的位置所在,眼位象征弱拍的位置所在,這些是通過記譜法所了解到的,拍子要根據板眼來找尋自己的位置。在鋼琴曲《序曲與賦格》中,完美地呈現了兩種形式,一種是十二音板,另一種是有板無眼,鋼琴曲《百鳥朝鳳》中全曲的結尾部分采取了急板和搖板的形式。節奏在音樂元素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戲曲中,劇情不同則所安排的節奏也不盡相同,圍繞劇情的變化而變化。同理,節奏在鋼琴音樂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元素,運用戲曲的節奏來展現鋼琴音樂的魅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手法。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就是《湖南花鼓》,它就運用了節奏這一項重要的元素,另外一部作品《看戲》是基于《劉海砍樵》所創作出來的,節奏感在很多方面都有展現,例如前奏和間奏,這可以使整首曲子的基調發生很大變化,使曲調活潑,有感染力,更容易被接受。
四、將戲曲元素引入中國鋼琴音樂的藝術價值
(一)豐富中國鋼琴音樂的語境
在中國,戲曲種類繁多,各個聲腔體現出了各個地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點。戲曲聲腔在鋼琴音樂中的運用,這一方面使鋼琴音樂的表達情感得到充實,使環境更加具體,另一方面,也激發了作曲家的創作熱情與創作火花,作曲家根據其優秀的音樂元素,并結合自己對音樂的獨到見解,二者相輔相成,創作出經典的鋼琴作品,在保留傳統戲曲特征的同時又不斷地創作出新的元素,推動了藝術的發展與創新,使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互相結合,并且共同進步。
(二)促進中國鋼琴音樂民族化的發展
鋼琴在各種樂器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也很有代表意義,很多作品自然而然有著不同的民族色彩與地方特征。如李斯特、肖邦、貝多芬等音樂家們的很多作品,都透露出熱愛祖國、緬懷英雄的氣概。鋼琴在傳入我國之后,西洋創作手法與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創作手法相碰撞,經歷了長期的借鑒與磨合。這兩個方面互相貫通,使得鋼琴音樂展現了其獨特的魅力與自身的優點。因此,我們可以得出,將戲曲和鋼琴音樂合理地融合交流,一定會很大程度上推動我國音樂文化的進步與完善。
結語
鋼琴音樂的創作不僅僅局限于自身的創作手法與音樂元素,多方面的音樂元素重組將會促使音樂的升華。當代著名音樂家譚盾認為,在創作中國的民族音樂的道路上想要有嶄新的突破,必須摒棄發展初期的中西方固有概念,尋求適合當代民族音樂發展的新思路。在現代化快速發展的當代,世界各民族的音樂文化碰撞越來越頻繁,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面臨著更多的挑戰與選擇,如何將世界鋼琴音樂的先進理念與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相結合,是現如今我們的音樂中所需要面對的一大難題,亟須我們努力解決。如果要促進鋼琴音樂的發展,發掘出鋼琴音樂的獨特魅力,則必須放寬眼光、擴寬道路,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未來,會有更多的音樂愛好者來推動鋼琴音樂的進步,使鋼琴音樂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注釋:
[1]胡瓊方.論戲曲元素在中國鋼琴音樂的運用[J].音樂時空,2006(06):188.
[2]張貞.淺談鋼琴與戲曲音樂結合所體現出的藝術價值[J].中國魅力,2010(03):296.
[3]胡瓊方.論戲曲元素在中國鋼琴音樂的運用[J].音樂時空,2006(06):187.
作者:陳希 單位:廣西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