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學前教育是否應該納入義務教育,目前存在著各種爭論,尚無統一意見。要弄清這一問題,需要分析弄清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利弊。通過分析,學前教育納入或不納入義務教育,各有利弊。納入,利大于弊,不納入,弊大于利。因此,學前教育應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中,納入之后,要揚利除弊。
關鍵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納入
改革開放后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使國民素質得到普遍提高。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教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同時,民眾對子女的期望同過去相比也不斷提高。要不要實行12年制義務教育,若開展12年制義務教育,其中3年義務教育是向下把學前教育納入其中,還是向上把高中教育階段包括在內,這已成為近期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對此存在各種觀點,看法不一。但主要觀點是把學前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階段。學前教育究竟是否應該被納入到義務教育之中?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階段有何利弊?如要納入,怎樣納入才能避弊獲利,更好地使學前教育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就成為人們不得不思考并探討的問題。要弄清這些問題,首先要弄清學前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階段的利與弊及其理由。
一、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弊
在關于學前教育是否納入義務教育體系的爭論中,一些人分析了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弊斷,據此提出了學前教育不應納入義務教育的理由。
(一)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的弊端
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的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納入義務教育易導致對學前兒童特點的忽視學前教育有自身的特點,其特點是由學前兒童的身心特點決定的。廣義的學前教育是指3-6歲所有的適齡兒童所接受的教育。狹義的學前教育通常是指3-6歲兒童在幼兒園所接受的教育。不管廣義還是狹義,其對象都是3-6歲兒童,他們具有自己的心理年齡特征。既具有自己的認識發展水平,也具有自己的人格發展的年齡特征。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將人的認識能力的發展過程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其中學前兒童主要處于前運算階段。其特點是:“兒童將感知動作內化為表象,建立了符號功能,可憑借心理符號(主要是表象)進行思維,從而使思維有了質的飛躍?!薄?】p282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發展分為八個階段:基本信任對基本不信任,自主對懷疑、羞怯,主動對內疚,勤奮對自卑,自我同一性對同一性混亂,親密對孤獨,繁殖對停滯,自我整合對失望。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要解決的矛盾或沖突。其中學前兒童主要處于主動對內疚階段,該階段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主動與內疚的沖突,其特點主要是:“孩子的肌肉運動與言語能力發展很快,能參加跑、跳、騎小車等運動,能說一些連貫的話,還能把自己的活動擴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圍。除了模仿行為外,個體對周圍的環境(也包括他自己的機體)充滿了好奇心,知道自己的性別,也知道動物是公是母,常常問問這,動動那。”【1】p204在該階段,成人尤其是父母若能“對于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為不橫加阻撓,讓他們有更多機會去自由參加各種活動,耐心地解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而不是嘲笑、禁止,更不是指責,那么,孩子的主動性就會得到進一步發展;表現出很大的積極性與進取心。反之,倘若父母對兒童采取否定與壓制的態度,就會使他們認為自己的游戲是不好的,自己提出的問題是笨拙的,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討厭的;致使孩子產生內疚感與失敗感(所謂內疚感,就是認為自己做錯了事情,做壞了事情),這種內疚感與失敗感還會影響下一階段的發展?!薄?】p204-205除上述的皮亞杰、埃里克森外,許多心理學家、教育學家的研究都表明了這一點。由于學前兒童具有自己的特點,因此學前教育就具有自己的獨特特點。倘若把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范疇,那就有可能按現有的義務教育來開展學前教育,由此用現有的義務教育標準和規范來要求學前教育。這樣就可能忽視幼兒的特點,如好奇心、想象力、具體思維能力等,影響到學前兒童的人性的多樣化、全面化發展。正因為如此,不應把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范疇,而應依據學前兒童的身心特征,讓他們做游戲,在游戲中學會合作,在游戲中學會競爭,在游戲中快樂學習,快樂發展。2.納入義務教育易導致學前教育小學化或學校教育化由于學前兒童具有自己的身心發展特征,由此,決定了學前教育具有自己的特點。學前教育的最主要特點是保教結合、啟蒙性、直接經驗性。保教結合是指保育與教育相結合,它要求所有的教育活動都應在保育的前提下進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學前兒童的身心都處于快速發展時期,他們的各種身體器官、各身體系統的機能未發育成熟和完善,骨骼堅固性差,容易受損、變形;肌肉柔嫩、力量弱,耐力性差,容易疲勞。他們不僅身體或生理上如此,而且心理上也很不成熟。由于他們的年齡小,生活經驗少,活動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較差,對成人的依賴性強,有必要由成人尤其是家長或老師引導他們走進社會,獲取經驗。啟蒙性是指,學前教育應當開啟智慧、適時而教、循序漸進,而不能拔苗助長。直接經驗性是指,學前教育不是以學生獲得間接經驗為主,而是以通過自己與世界的相互作用獲得直接經驗為主。由于學前兒童的思維主要是動作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因而,學前教育的主要方式與途徑應當是是孩子通過他們自己的感官和動作,與周圍生活環境中的事物直接接觸,進行感知和操作,獲取直接經驗。但是,若把學前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階段,就有可能使學前教育失去其自身特點,把它小學化或學校教育化。小學化是指按小學教育的方式開展學前教育。如一些幼兒園從小班開始就依照小學教育的模式讓孩子學寫字、拼音,做算術,學英語,布置作業。因作業繁重使孩子失去了玩耍的時間,使孩子未入學就厭學。再如,一些幼兒園會過于迎合所謂的優質小學的入學考試,使自己的學生能更多更順利地進入到“優質小學”,以顯示自己的學前教育水平高,特別重視知識學習,加大孩子的學習負擔,使學前兒童產生不同程度的對學習的害怕,甚至恐懼,并由此產生了厭學情緒,束縛孩子的獨立個性和想象能力。例如,有位4歲幼兒的媽媽在網發帖稱,她的小孩讀幼兒園中班,有一天做的作業就有4頁:漢字“上”、“萬”各寫一頁;1+2=3、2+1=3和1+3=4、2+2=4各一頁。又如,一位孫先生的女兒大班畢業時5歲多,不能進小學,只能再在幼兒園上一年學前班,學習內容不少是小學課程,像拼音、10以內加減法、英語字母等。
(二)學前教育不應納入義務教育的理由
1.從幼兒的生理發展規律看,幼兒教育不該納入義務教育范疇。幼兒階段是長身體的時期,這一時期的重要任務是促進孩子身體的健康成長,以便為將來的學校教育打好堅實的身體素質基礎和基本人生技能基礎。因此這一時期,應盡可能安排促進孩子身體發展的活動,使孩子健康成長。它不應像學校教育那樣,而是為孩子將來的學校學習打好堅實的全面發展的基礎。2.從幼兒的心理規律來看,學前教育也不適合納入義務教育范疇。如前所述,學前兒童作為人的發展的一個階段,有自身的身心發展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學前教育主要以游戲教學活動為主,以日常生活為素材,注重孩子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以及通過相互作用而獲取的直接經驗。這與包括小學教育在內的學校教育主要以傳授間接經驗為主的教育模式有很大區別。奧蘇伯爾等人經過研究得出結論,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方法或獲取知識的方法主要應該是講授法,而學前教育和研究生階段的教育方法或獲取知識的方法主要應該是發現法。若把學前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范疇,就有可能使學前教育走上學校教育的模式,尤其在我國已出現這種傾向的情況下更有可能如此。3.“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家庭教育更關鍵三歲之前,孩子所有的天賦隨年齡增長而不斷發展出來,由于最能把握這些天賦發展的并不是老師,而是孩子的父母或最親近的撫養者,因此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早期發展中發揮極其重要的難以取代的作用。孩子的父母或最親近的撫養者對孩子天賦發展的適時、正確的引導并培養并不能完全由幼兒園教師所代替。再由于在七歲之前,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還很強,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因此學前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須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使二者形成一個良好的系統,產生整體效應,即“1+1>2”。實踐表明:只要家長掌握了孩子七歲之前身心發展規律,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那么七歲以后孩子的發展就比較順利,家長和教師就會省事得多。反之,如果孩子在七歲之前得不到能正確引導,沒有形成良好的積極的品質和行為習慣,那么,以后孩子的發展就容易出現問題,在教育起來就會大費周折。換言之,在孩子七歲之前把他培養好,就等于完成孩子的一生發展的一半。而七歲之前的教育必須依靠家庭教育。4.我國經濟狀況的不允許如果幼兒教育要納入義務教育階段,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就是“錢”,即使在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樣的一線大城市,至今也未能實現所有適齡兒童都進入幼兒園學習這樣的宏偉目標。原因非常簡單,幼兒園雖然兒童人數不及普通一所小學的50%,但是其投入的成本卻十分高昂。比如,依據一級幼兒園標準,每個班級至少配備2名教師和一名保育員,而且由于幼兒的學習形式以游戲活動為主,那么必須有充足的活動場地,而且對場地的要求比小學、中學都要高,還不包括器具等。這是因為,幼兒的自控能力相對比較差,安全意識薄弱,因此場地的安全性能必須高。再如膳食營養,每個幼兒園都必須配備營養師。因此,幼兒園的建筑費用、人員經費、日常的維護經費等,都是巨大的。目前,雖然我國經濟有很大發展,學前教育隨經濟發展也有了長足發展,但解決所有適齡人口入園問題還存在較大困難。目前,雖然我國已經實行九年義務教育,但是義務教育的發展仍然是低水平,且存在巨大的區域間的不均衡,迄今,我國完善九年制義務教育的任務依然繁重,要再把學前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范疇,任務就更加繁重。
二、幼兒教育應納入義務教育范圍的優點
盡管存在上述問題與弊端,但學前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階段也是遲早的事,可以把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另外,學前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階段也有優點。其優點主要表現在:
(一)統一標準,把學前教育規范化
納入義務教育以后,國家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幼兒園的準入制度或標準,逐步把學前教育規范化,避免現在的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局面。
(二)加大政府投入與管控,促進學前教育的快速發展
納入義務教育階段后,國家自然會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加大投入,在投入的同時也可強化對幼兒園辦園條件和學前教育質量的管控,使學前教育有序發展。
(三)避免私營幼兒園只顧盈利而忽視質量的狀況
由于國家加強管控,幼兒園的辦園質量或水平就會逐漸得到保障,使學前教育的無序混亂發展轉變為有序發展。
(四)上述問題有許多是可以避免的
如學前教育的小學化傾向,并不是納入義務教育的必然結果,納入義務教育后,照樣可以依據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開展適合于學前兒童的教育。其實,幼兒教育義務化和學前教育小學化之間并非因果關系,不是一義務化就小學化。是否會小學化,關鍵還在于幼兒園管理者、開辦者和幼兒園教師。只要政府管理引導恰當,幼兒園開辦者理念和方法正確,幼兒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科學,小學化和對幼兒身心特點的忽視,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學前教育應納入義務教育范圍是大勢所趨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早期教育愈來愈重視,國家也愈來愈有經濟實力開辦學前教育,國家從學前教育中也可獲得愈來愈大的紅利。因此,把學前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是一種發展趨勢,是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雖然現在還不能完全辦到,但這并不不等于將來不可能?,F在要為不久將來的可能盡量做好準備。比如,加大幼兒園教育的關心、支持和投入;出臺相應的合理的制度或措施管控并引導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引導正確的市場,吸引民間資本投入,使教育資源更加公平地分配;規范學前教育的標準和教育教學活動,使學前教育更具理性、科學性??傊?,將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符合執政為民、全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提高全民文化素質的方針,順應當前我國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李炳全.西方心理學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107.1:204-282.
作者:諶麗娟 單位:懷集縣財貿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