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前教育中聲樂教學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
學前教育的聲樂教學具有其特殊性,如何讓學生對聲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在正確的發聲方法中加以貼切而生動的情感表現,是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值得探討的問題,本論文將從學習興趣、發聲方法和情感表現三哥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學前教育;聲樂教學;學習興趣;發聲方法;情感表現
聲樂課是學前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藝術專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課。聲樂課的教學的目標完全不同于專業藝術院校中聲樂,學前教育中聲樂教學的目標不是培養具有精湛技巧的專業人才,而是培養幼兒教師。這就必須要求學生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使之具備一定程度的演唱能力、聲音運用的能力和對音樂表達的能力。通過對這門課程的學習獲得豐富的音樂感性知識,使歌唱成為從事專業學習的有力工具。聲樂在音樂藝術的領域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它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歌聲,其目的是通過歌唱來表達人們豐富的情感世界。它的最凸顯的特點是通過美好的聲音和清晰的語言抒發歌唱者真實的情感和情緒,從而最終達到能和聽眾產生情感共鳴。專業院校中所采用的“一對一”的教學方式固然能夠更準確、更直接、更有效的進行教學,從而也能夠使學生獲得更準確、更直接、更有效的歌唱方法。但這種“一對一”的教學方式對于幼師的學生來說,既不太可能也不太恰當。鑒于幼師學生較多,所設置的課程種類也較多等諸多原因,因此,幼師的聲樂課普遍都采用了集體課的教學方式。那么在這種有限的教學模式下,如何來提高學生的演唱技能呢?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曾經有一位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這樣一段話“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當一個人對某件事情特別感興趣時,他往往就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和學習。許多研究證明濃厚的興趣往往可以激發人們積極的思維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可見,興趣的力量對于人的潛能發揮是難以想象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下面我們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呢?首先,示范很重要。示范是聲樂教學中最直觀的教學手段,規范的示范可以采用以下三種方式:一是播放一些中外優秀歌唱家的音像資料。讓學生通過觀看和聆聽直接領會歌曲的旋律、節奏、風格以及歌曲的情緒等等,從而提高他們的欣賞能力、演唱能力以及表演能力。二是教師的示范。教師的現場示范是聲樂課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最直接的方式。在學習一首新歌之前,教師用優美動聽的聲音和生動的表情將作品展現在學生面前,無疑會立即引起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在這種興趣激發下,教師可以更好的把“言傳”和“身教”有機的結合起來,使教學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三是學生觀摩性的示范。定期選擇演唱能力較好的學生分別進行歌唱,通過歌聲的展示來帶動其他同學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在學習中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從而激勵起其他的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在這種集體課形式的聲樂上,課堂上有唱、有聽、有問、有答、有想、有議,這樣既可以調節課堂節奏,又可以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最大程度地給學生創造了獨立思維、在共性中發展個性的機會,更有利于解除學生身心緊張的情緒。在課堂中“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會極大地被調動。因此,聲樂集體課這種教學方式本身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里特征,是刻意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的力量。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持續地專心致志地鉆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因而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去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和學習興趣。只有當學生對這些訓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與愛好后,才會收到感染表現出飽滿的精神狀態進行學習和創作,而出現由“要我唱”變成“我想唱”的情形。因此,在聲樂入門輔導的階段中,著重培養興趣愛好,不僅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需要,也是學生今后學習的基礎。
2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
幼師生的年齡段在15-20歲之間,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沒有聲樂基礎。因此,必須由此制定出一套周密而有計劃的教學計劃與方案,因材施教,使絕大多數學生能夠受益。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和有效的練習方法在整個聲樂學習的過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就必須要了解歌唱的發聲器官。歌唱發聲的器官包括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共鳴器官、語言器官和聽覺器官。這些器官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之間互相聯系,互相影響,只有當它們協調一致時,才能形成正確的歌唱發聲。學生學習聲樂的過程就是讓這些發聲器官不停地磨合的過程,但每個學生的歌唱“樂器”又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掌握學生的聲音特點,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發揮“腦”作用,強調腦一定要走在聲音的前面,學會用腦歌唱。由于我們的教學方式不是“一對一”,而是“一對多”,因此,我們的重點不在于糾正學生的多少錯誤,而在于要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的避免學生出現太多錯誤。
3培養學生良好的歌唱情感表現力
在幼師的聲樂教學中,學生們經過一段時間系統的學習后,筆者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掌握最簡單和最基礎的聲樂基礎知識和發聲狀態。但是,筆者同時發現學生的自身條件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有的學生很認真的學習了,但仍然很難達到最佳狀態。筆者將語境、情景融入到課堂中,發現情況就出現了很大,學生在歌唱中表現出了豐富的情感。而這種情感表現也是學生們今后作為幼兒教師在教學中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和能力。在引導學生學習一首新的歌曲之前,教師聲情并茂的示范唱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直接激發學生的歌唱情感。讓學生深刻的感受到在歌唱中,“情”是主要的,起主導作用,“聲”是傳情的重要手段,為“情”服務,歌唱時要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不僅如此,“情”在演唱中還可以彌補聲音的不足和缺陷。此外,在歌曲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對歌詞和旋律的分析也可以幫助啟發學生的歌唱情感。歌曲與純音樂的不同在于歌曲有的純音樂沒有的歌詞。歌詞是作者通過觀察生活從而表現生活的藝術結晶,它往往反映了一定時代人們的情感及生活方式和態度。不難發現,其實每一首歌曲的歌詞都蘊含著不同的時代意義和歷史背景。歌曲的情感與歌曲的內容是不可分割的,歌曲的內容決定了歌曲的情感,而歌曲的情感又表現著歌曲的內容。如果學生們不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和時代背景,也就無法貼切地表現出歌曲的情緒。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啟發和引導學生去體驗不同的旋律線,從而體驗不同情感。學生們只有對歌曲的歌詞和旋律有了充分的理解和分析,才能夠更好地表現出歌曲的情感。總之,以濃厚的興趣為前提,在正確的發聲方法中加之以貼切而生動的情感表現,是幼師生學習聲樂的關鍵,也是教師在聲樂教學中需要不斷研究、探索的方式和方法。
參考文獻
[1]趙振民.《聲樂理論與教學》,上海音樂出版社.
[2]沈湘.《沈湘聲樂教學藝術》,上海音樂出版社.
[3]趙蓉.《析幼師學生的聲樂集體課教學》,《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8第4期
[4]吳平.《重視幼師聲樂教學中的情感運用》,《音樂天地》.2009.12
作者:趙暉 單位:湖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