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前教育專業建設的理念和目標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學前教育的理念和目標分析
在新的學期教育的發展綱要中對幼兒教師的角色進行了明確的規定,教師應當成為幼兒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和幫助者。所以在新的要求背景下,學期教育專業要不斷的進行改革和深化,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幼兒教師。首先教師要樹立一切為學生發展為根本的理念,不斷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加強教學實踐和專業的聯系,使學前教育專業能夠更加的符合崗位發展的需要。教師要不斷的改變自己的角色,充分的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引導和促進者,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學生被動式的學習習慣和方法,重視學生的主體創造精神和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會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的發揮學生的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為了實現教學的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知識網絡體系的建設和完善,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充分的發揮學生的課堂上的作用,給予學生學習更多的自主空間和時間。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發揮專業的特點,挖掘學生的個性和潛能,不斷的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和自覺性。在課外學習中,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育和學習資源,例如電腦、圖書、舞蹈廳以及實驗室等,為學生的職業技能的提高提供環境和條件。提高學生自覺的查找資料和整理信息,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最終掌握好學前教育的相關專業知識和理論。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的改變教學的策略,重視學生的個性和差異性教育的發展,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體現出學科的教學價值,按照專業教學的目標重組教學內容,設計彈性化的教學方案。在實踐教學中,要根據興趣教育的崗位需要和學生能力的要求,設計針對性的教學任務,使學生能夠在逼真的環境中充分的發揮個人的綜合能力,使學生能夠及時的發現自己學習中的不足,幫助學生進行反思和思考。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例如模擬仿真、情景教學實踐項目導學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不斷的鞏固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素質。為了達到專業建設的目標,應當重視學生的實踐教育。可以在每個學期安排學生到幼兒園中進行一周的見習實踐活動,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有專業教師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可以邀請幼兒園中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專題講座,不斷的豐富和完善實踐教學的效果。還可以組織學生觀察和參與到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不斷的對教學的過程進行總結,加強理論和現實之間的聯系。在學生畢業之前可以安排半年時間到幼兒園中進行實習,使學生在幼兒園中進行頂崗實踐。
二、學前教育專業建設的方法和措施
為了有效的達成學前教育的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的體現出學科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加強學前教育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良好的師資力量是專業建設和發展的根本,因此,在學科專業的建設中應當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可以在學校中成立針對性的專業建設組織,加強教師的理論培訓,特別是要加強對相關的教育要求和綱要的理解和學習。使教師能夠把所學習到的專業技能和教育理念滲透到具體的教學中,培養滿足社會要求的學前教育的畢業生。按照學前教育素質培養和管理的方法,制定專業課的教學依據,確定學前教育的發展方向。要不斷的優化師資結構,通過引進和培養的方式,使學校的幼教教師隊伍在年齡結構、學歷以及職稱方面合理化。
(2)優化學前教育的專業課程設置。幼兒教育在課程的設置上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比較全面,但是也只是相對的被劃分了幾個不同的領域,這些不同領域的內容應當是相互聯系和滲透的,而不能是獨立的。學前教育專業的目標不僅體現出了社會對幼兒教師素質的要求,同時還要體現出學生的個體化發展的要求。可以按照創新性成長的模式來進行課程設置,可以具體的分為公共課課程、理論課程以及職業技能課程和實踐課程等部分。在教學內容的傳授使要改變一般的靜態的知識傳授,要建立動態的前景意義。可以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學校的具體情況,減少學生的必修課的數量,增加學生選修課的比例,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個性發展的需要進行自由的選擇和學習,不斷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成為社會所需要的現代教師。在具體的實踐中可以考慮設置一些幼兒心理學、普通心理學等和專業相關的理論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相關的技能課。將教學的內容方法和幼兒的心理特點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通過理論性的學習對幼兒具有一定的理性認識。幼兒園課程的改革決定了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改革,例如傳統的幼兒語言教學等課程已經改變為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課程。為了適應時代和社會的需求,學校應當充分的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加強學前專業課的比重,例如加強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互動技巧、游戲理論等課程的講授。
(3)重視教學實踐。學前教育專業作為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學生在走上教學崗位之后會常常面臨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所以應當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可以針對性的設置和實踐類相關的課程,通過學生的教學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自覺的利用自己學習過的理論知識來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這是培養合格的幼兒教師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將理論知識和現實聯系起來的最佳途徑和方法。在課程設置上可以設計一些可以操作的項目和主題,例如幼兒園的觀察與分析、幼兒園活動的組織和管理,以及游戲活動的設計和家長的工作等內容。在總體活動中要把教學的目標和學生的學習目標以及項目活動的內容和要求結合起來,提高教學實踐活動的可執行性和可評價性。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教育見習和實習等,不斷的豐富實踐活動的內容。在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中,可以按照遞進式的方式來推進。可以從學生剛進入學校學習的專業課程開始,組織具有針對性和專題性見習活動的內容,通過課堂模擬、案例教學、專題討論、現場觀摩以及調查分析等方式使學生能夠對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活動具有初步的認識。在學生學習完基礎課程,進一步學習中級課程的過程中,學校可以安排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專業職業技能訓練,例如通過進行幼兒園一日活動的組織和管理、游戲的開展和組織、家長訪談工作等,進一步的提高對幼兒園的教學情景和環境的認識和認同。在進一步的專業學習中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實習活動,使學生能夠全面的參與到幼兒園的各個教學活動中,使學生能夠充分的利用自己所學習過的專業技能和技巧,對教學實踐活動進行全方位的體驗和理解。通過這種遞進式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逐步的提高,達到專業建設的目標。
三、結語
在學前教育專業的建設中,要從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方法的角度不斷的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的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學前教育專業的建設中還應當特別重視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應當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實踐環境,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
作者:王荷香 單位: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學前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