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前教育音樂教學學生創造能力培養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音樂課程教學時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科目之一,對學生日后的實際教學工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國家對素質教育的提倡和落實,如何師生雙方創造能力的培養逐漸成為了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大問題。基于此,本文從當前我國學前教育專業在音樂課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入手,著重探討了如何提升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在音樂課教學中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策略,旨在為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意義。
關鍵詞:高等師范教育;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教學;創造能力;培養策略
學前教育是兒童受教育的起點,其教學效果會直接影響幼兒未來的身心發展情況,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當前我國多數高等師范學院在學前教育的音樂教學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沒有重視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為此,筆者針對我國當下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的現狀,結合音樂教學的實際應用效果,針對如何提高學生創造能力這一問題作出了簡要的探討,如有不正之處希冀指出。
1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教學的現狀
1.1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之間無法銜接
許多高等師范學院的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師并非出身于學前教育專業,他們固然擁有著充足的音樂理論和實踐教學經驗,但對學前教育的專業知識了解甚少,對學齡前兒童的接觸經歷也并不豐富,致使其在教學過程中更加偏向于對學生音樂水平的塑造,卻很難注意到對學生之前教育思維的培養,學生也會因此感到實際工作內容與在校學習內容難以銜接。此外,不少職前教育的學生在接觸音樂教學之前是沒有任何音樂學習基礎的,因此會對陌生的音樂學習感到十分無措,找不到入門的技巧。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如果一味地向學生傳授音樂理論和操作技巧,而不對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音樂審美進行培養,同樣會對學生日后的教學質量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1.2教學形式單一落后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學前教育專業對在校學生的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但就目前而言,還是有許多高等師范學院的教學依舊停留在落后的單一方式上,這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當今學生對學齡前教育工作的學習需求。當前我國多數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學仍沿用傳統的理論-示范-練習的模式,并沒有對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實際的分析,也沒有對學生的指法和彈奏方式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只注重教學的成果,卻忽略了音樂教學過程中必要的針對性指導環節。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僅會導致學生形成機械的記憶方式,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還有可能會導致學生養成錯誤的操作習慣,影響學生日后的音樂教學工作。
1.3忽略教學實踐環節
學前教育專業面向的是靈活性非常高的學齡前兒童,因此對實踐教學環節有著比較高的要求,需要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慢慢摸索適合自己和幼兒的個性化教學方法。但就目前情況而言,許多高等師范學院在學前教育的音樂教學上仍然沒有設置充分的實踐教學活動。很多反映實際教學工作的案例也相對落后,沒有進行及時的更新,致使學生在走出校園時很難適應復雜多變的實際教學工作。
2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的創造性應用策略
2.1豐富并更新教學內容
為改善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學現狀,首先,需要對音樂教學的課程結構作出科學、合理的全新規劃,并結合當前學前教育中出現的全新問題,對原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和豐富。首先,針對許多學生不具備音樂基礎這一問題,教師必須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風格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防止學生因為基礎的問題產生消極的抵觸情緒。此外,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必須堅持多樣化的教學原則,例如采用多種形式的音樂教學器具,或在教學中適當添加一些趣味性、現代化的歌曲,幫助學生緩解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聽覺或其他感官疲勞。
2.2創新教學方法
除了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改造,教師還要注意對教學的方式方法進行適當的創新。注重對學前教育專業中各個科目之間的聯系和結合情況。傳統的音樂教學方法,多注重對每個科目自身的教學和研究,卻忽略了學科與學科之間的橫向銜接作用,可能會走向過于“專業化”的弊端。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將舞蹈、繪畫、音樂等多種藝術類學科相結合,制定出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案。而針對部分學生在學習樂器演奏時出現的錯誤指法或其他的錯誤演奏習慣,教師則需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模式,下場觀察每一位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并對出現錯誤的同學予以及時的糾正,防止學生在學習中養成錯誤的演奏習慣。為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還可以采取鼓勵二次創作的方式,例如小組合唱、小型樂隊演奏的方式,將原本傳統、保守的曲調進行自由的二次創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3采用科學的過程性評價模式
教師除了需要加強對教學工作的建設,還需要完善現有的學業評價模式。在學分制的制度背景下,許多學生放低了自身對音樂的創造目標,而是轉為了對音樂課學分的追求。于是,許多學生只需要機械地背誦考試內容,而不會去主動思考如何將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融入自己的課堂之中,這嚴重限制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對其日后在工作中的教學質量也會有所影響。因此,教師必須摒棄傳統的單一評價模式,采用過程性評價模式對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進行綜合性的考察。這種評價模式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到學生的最終學習成果,更要時刻注意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表現情況,還要對學生的學前音樂教學方式作出相應的考評。除此之外,教室還可以運用情景教學的模式,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設計適合兒童的個性化教學方式。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前教學是一個靈活程度很高的專業,而其中的音樂教學更是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保證高等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學課程能夠得到切實的質量提升,教師需要對課程的結構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在實踐中不斷更新和改進教學的內容設置,并對教學的方式方法作出進一步創新,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相結合,切實地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以滿足新時期背景下對學前教育教學的全新需求。
參考文獻
[1]張會艷,曲欣蕊.農村學前教育中音樂教育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基礎教育論壇,2019(27):31-33.
[2]李亞楠,徐國帥,孫宏.關于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學研究,2019(22):15-16.
[3]劉浩.新形勢下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實施中的問題思考及對策研究———以學前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為例[J].教師,2016(32):105-106.
作者:徐文娟 單位:瓊臺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