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基層學院學科建設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1科學研究方面
具體思路:凝練出適合基層學院未來科研發展的方向和領域,優化、整合科研資源配置,完善科研運行機制,改善科研條件和環境,積極構筑大平臺、組建大團隊、承擔大項目、培育大成果,進一步提高學院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為國家建設、國防安全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進一步加強基礎性、探索性和前沿性領域的研究,爭取獲得原創性學術成果,加大重大科技項目和各類高層次項目的申報力度,并在國家重大項目上有所突破,力爭實現學院千萬級項目數量上的持續增長。發揮多學科和學科交叉優勢,與有實力的單位合作爭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積極策劃與組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973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總裝探索等重大高層次申報。在保持原有傳統優勢領域和方向的基礎上,積極拓寬研究領域,結合學院科研特色,提煉出適合學院未來科研發展的若干重點科研方向。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強結構調整和制度創新,抓大放小,全面提高科技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對重點科研領域進行扁平化管理,對重大重點項目做好全過程跟蹤管理。引進科學、完善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每個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在繼續對論文、獲獎、專利等科研產出進行獎勵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將科技創新成果迅速、有效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優化、整合科研資源配置,改善科研條件和環境,營造誠信寬松的科研氛圍,更新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機制、提高管理隊伍素質、完善科研評價體系。
1.2師資隊伍方面
具體思路:一是依托國家、地方和學校各類人才計劃的政策,制定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目標責任制和相應的激勵政策,調動學院核心崗位和骨干教授的積極性,實現學院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有序發展,進一步擴大以院士(培育和雙聘)、長江學者、杰青、“千人計劃”入選者等為標志的高層次人才群體,學科(方向)帶頭人才、后備骨干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形成梯隊規模,形成若干個高水平創新科技團隊,引領和帶動相關學科群的人才隊伍建設。二是大力培養中青年后備人才,制定遴選考核與激勵扶持政策,結合各學科特點和發展戰略,運用重點扶持、平臺推薦、海外研修、團隊融入等多種方式,激發其積極性和潛能,促進成長。遴選一批有創新意識、發展潛力、業務突出的中青年優秀為后備人才隊伍,為學院師資隊伍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三是有序提升師資隊伍總量,只有足夠數量的師資隊伍才能撐起基層學院交叉學科的發展需求。
1.3國際化發展方面
具體思路:一是進一步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的深度,從常態化的國際合作交流逐漸過渡到“深寬廣”的國際合作交流,努力實現國際聯合項目的突破。二是進一步促進促進“請進來”和“走出去”的協調發展,一方面力爭在國內(我校)建立高水平的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及合作辦學機構,另一方面力爭在國外(對方單位)建立合作聯合實驗室或辦學機構,作為合作交流的嘗試,進行研究探討。三是營造優良的國際化環境,努力完善學院雙語標識系統和雙語網站建設,加強英文課程建設,營造雙語教學環境和課程平臺,逐漸使學院走向國際化舞臺。
1.4實驗室建設方面
具體思路:在協同創新領域和產學研領域取得實質性突破。基層學院要做好設計選題和前期培育,通過選題培育,確定協同創新方向,選擇協同創新模式,組建協同創新體,組織申報“2011”協同創新中心,以學科、科研、人才三位一體創新能力提升為核心任務,增強創新要素的有效集成,增加投入與產出的效益。以若干重點聯合實驗室作為孵化基地,理順實驗室體制,提升實驗室效益,促進教學質量,保障科研基礎,增進校企聯合,培養工科人才。
1.5學生教育管理方面
具體思路:一是將就業工作列為“一把手”工程,優化就業工作體制機制,持續走訪用人單位進行優秀人才的戰略布點。大力走訪大型民營企業,積極促進畢業生走向高端民營企業就業。二是將學風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來抓,緊緊圍繞學校人才培養中心大局,做好學風制度化建設,強化學風監控體系。三是提高學生科技創新素質培養,配合人才培養大局,加強學生的學科、科技、創新競賽工作。四是創立學生思想政治政教育特色品牌,深入探索新形勢下學生教育管理的新路徑、新方法和新舉措。繼續加大學生志愿服務引導,形成體系化、制度化的志愿服務網絡;繼續抓好典型育人,確保每年有杰出學生典型涌現。
2.基層學院學科建設的預期結果
通過以上這些舉措,才能充分發揮基層學院的學科特色及科研優勢,從而促進教學改革、科研和產業的發展,以及教師隊伍的建設,進而帶動和促進整個學校的教育質量、科研水平及整體實力的提高。所以說學科建設是基層學院的根本性建設,是不斷增強辦學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的基礎,影響并決定著基層學院的發展水平和特色。
作者:張磊 單位:南京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