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學科建設影響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進行特色學科建設是社會之需、國家之需、學校之需,也是教師之需,因此,對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進行特色學科建設義不容辭、刻不容緩。同時,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學科建設又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是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內部影響因素主要有師資、平臺、專業、人才培養、管理制度等,外部因素主有國家政策、服務地方水平、國際交流合作等。
[關鍵詞]新建本科院校;學科;建設;影響因素
一、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學科建設的背景介紹
學科建設是高校一項重要的戰略性基礎建設,隨著國際形勢的日益變化、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對文化需求的逐漸改變,高等學校學科建設備受國家重視和社會關注。2015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國發[2015]64號),提出了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整體規劃。2017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教研[2017]2號),對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提出了明確的建設目標,并對“雙一流”建設的遴選條件、遴選程序、具體支持方式、建設周期、管理模式等進行了明確約定,進一步完善了“雙一流”建設的政策制度。2018年8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教研[2018]5號),對高等學校的“雙一流”建設給予了更高的期望,要求高等學校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能力,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水平。新建本科院校是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占據高等學校的半壁江山,對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著力進行特色學科建設,培育學校學科優勢,彰顯學校魅力義不容辭、刻不容緩。
二、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學科的內涵詮釋
對于新建本科院校的概念,大多數學者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來界定。從廣義而言,主要是指“”后升級而成的本科院校;從狹義而言,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指1999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規模擴張和體制改革引起的一系列由多種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專科合并或獨立升格的新型本科院校[1]。本文所討論的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從狹義而言,說它們“新”是因為它們成為新建本科院校的時間相對于老牌本科院校而言較短,最早一批成立的新建本科院校也只有20年的歷史。由于地域和新建本科院校本身的關系等種種原因,新建本科院校學科建設的水平也呈現出參差不齊的狀態。關于特色學科的概念,不同的學者對此有不同的見解,例如,蘇均平認為“特色學科”是指那些特色鮮明的學科,它們在學科領域某個學科分支或研究方向上具備明顯的特征,擁有獨—無二的技術、方法、理論,具備獨特的學科人才、基地等[2]。本文所指的特色學科是指“你無我有,你有我優,你優我新”的學科,是能代表學校整體競爭力、反映學校辦學特色和優勢的學科。新建本科院校與老牌本科院校、高水平高校的特色學科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是建設具有地域性。大多數新建本科院校地處三、四線城市,與地方有著天然的聯系,學科建設可能會帶有較強的地域特點。二是發展具有潛在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學科可能還不是學校的優勢學科,因其大部分都是由專科升級而成,學校的傳統學科仍然占據著一定的優勢,備受社會的關注和認可,特色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具有較大的潛力。三是建設具有滯后性。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地處欠發達地區,自身優勢和魅力彰顯不足,整體辦學資源匱乏,受地域、人力、物力等因素制約,學科建設可能會有一定的滯后性。
三、影響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學科建設的因素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學科建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從目前情況來看,多數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學科建設水平都還比較低,發展層次也因為各自情況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水平。總的來講,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學科建設受內部因素和外部外因素的共同影響,內部因素主要包括師資、平臺、專業、人才培養、管理制度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國家政策、服務地方水平、國際合作等因素。
(一)內部因素1.師資。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學科建設的關鍵在教師,教師的數量、質量、結構和層次直接決定著其特色學科建設的層次和水平。其一,教師是特色學科基礎研究的主力軍。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學科的建設需建立在學科研究的基礎上,教師是學科研究的踐行者,學校特色學科的建設需要廣大教師的積極參與,特色學科研究方向的進一步凝練,優勢的進一步凸顯,學科標志性研究成果的產出、轉化等都需要教師來完成。其二,優質的師資隊伍有助于充實學科研究團隊的研究實力。學科研究團隊的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特色學科建設的程度和水平,優質的師資隊伍有助于學科研究團隊的組建,優秀的學術帶頭人可以促進團隊自身的建設和發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領特色學科的發展,充實學科研究團隊的研究實力。其三,優質的師資隊伍有助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優質的師資隊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研究熱情,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學科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整體提升,促進學校特色學科建設。2.平臺。學科的建設、發展和成長離不開平臺的支撐,本文所指的平臺主要包括三類:一是科研平臺,二是教學實踐基地,三是社科普及基地。首先,科研平臺是連接教師和學科的紐帶,是聚合學科研究人才、促進教師學術交流、激發教師研究熱情、助力教師產出學科標志性成果的重要場所,在特色學科建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家級、省部級的科研平臺甚至可以為學科發展爭取更多政府投入和社會資助,進一步擴大學科的影響力,促進特色學科更好、更快地發展。其次,教學實踐基地是學生進行實習、鍛煉的重要場所,不僅能滿足新建本科院校學生實踐教學,還能充分發揮其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學科建設方面優勢,帶動學校特色學科發展,促進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進一步推動學校“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建設和發展。再次,社科普及基地是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的重要場所,是連接學校與地方的重要紐帶,對新建本科院校提升服務地方能力,擴大學校影響力和輻射力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學科的建設和發展。3.專業。學科是專業的集成,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相互耦合。[3]一方面,專業建設能為學科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專業的建設和發展需要整合相關的課程體系、教師資源、資金投入等,受學校整體勢力和水平的影響,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學科建設中,需把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相結合,讓專業建設服務于學科建設,進一步促進學校學科的發展以及特色學科的形成。另一方面,專業建設可以促進人才培養。人才培養的水平和層次是檢視一個學科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彰顯一個學科特色的重要途徑,學科人才的培養需要依托專業這個平臺,專業建設可以促進人才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學科的發展。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專業建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特色學科的建設和發展。4.人才培養。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擴大和發展,高等教育的質量問題越來越受國家重視和社會關注。黨的報告明確提出要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19年10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教高[2019]6號),意見明確指出:“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堅決取消畢業前補考等‘清考’行為,不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者不能畢業;增加學生投入學習時間;建立學業預警、淘汰機制;推進輔修專業制度改革”,進一步明確了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具體要求和做法。特色學科建設的最終落腳點在人才培養上,人才培養的類型和質量直接影響著學校特色學科的建設和發展。5.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新建本科院校進行特色學科建設的重要基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校特色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一方面,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為學校學科建設提供制度保障。學科建設管理制度應包括特色學科建設機制、協同創新機制、績效評價機制、激勵約束機制、統籌協調機制等,保障學科建設有據可依,有根可查,為學校特色學科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學校特色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另一方面,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激發廣大教師學科建設斗志。學校學科建設關鍵靠教師,教師是學科建設的直接研究者,是人才培養的主要參與者,是教育教學的主導者,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讓學校廣大教師更加清晰學校特色學科建設的任務和目標,進一步激發教師的研究熱情、教學熱情,產出學科標志性研究成果,為學校特色學科建設獻智獻力。
(二)外部因素1.國家政策。國家政策可以為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學科發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環境和良好的發展機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以前,國家傾向于把更多的優質資源分配給部分重點大學,例如“211”院校和“985”院校;現在,國家教育資源分配實行動態管理機制,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上更加公平、合理。并且國家把一流大學的建設建立在一流學科建設的基礎上,讓更多高校特別是地方高校,有更多的機會和機遇得到國家更多的資助。就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整體綜合競爭力可能與老牌本科院校和高水平大學無法相提并論,但就特色學科而言,新建本科院校可以依托區域優勢發展打造自身特色,形成特色學科,爭創省內一流,甚至國內一流,進而擴大自身影響力和輻射力,促進自身早日建成“地方高水平大學”。2.服務地方水平。社會服務是高等教育的一項基本職能,對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可能更多地體現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上。特色學科建設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目的:一是促進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為國家、社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且具有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助力新時代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二是促進新建本科院校整體科研競爭力的提升,促使其早日達到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的標準,成功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進一步增強學科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三是促進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成果轉化,讓學科研究成果進一步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進而提升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地方水平和能力。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的水平和能力反映著其特色學科建設的水平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學科建設。3.國際交流與合作。國際交流合作是新時代社會主義賦予高等教育的又一重要職能,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學科建設也需要國際化視野,需要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和尖端研究機構開展合作和交流,開拓特色學科建設的視野和途徑,促進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學科的建設和發展,讓新建本科院校走出地方、走向世界,真正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的參與者和推動者,為國家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獻智獻力。因此,國際交流合作水平是影響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學科建設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學科的建設和發展。特色學科建設是新建本科院校的一項重要工作,特色學科建設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一個學校綜合競爭力,新建本科院校進行特色學科建設是國家、社會、學校和教師的共同渴望和需求。同時,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學科建設又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是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新建本科院校在進行特色學科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協調好各個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充分整合學校現有資源,形成學科建設合力,共同作用于特色學科建設,促使學校特色學科建設早日上水平、上臺階,為新建本科院校早日成為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衛迎迎.新建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社會發展研究———以呂梁學院為個案[D].太原:山西大學,2019:11.
[2]馮琰.地方綜合大學特色學科建設研究———以廣西大學為例[D].南寧:廣西大學,2017:3.
[3]鐘秉林.大學學科建設的若干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研究,2019(9):12.
作者:商小春 單位:四川文理學院科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