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信息技術的政治參與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網絡政治是網絡信息技術給政治制度、政府管理、國際關系等領域所帶來的新型政治現象、政治載體、政治格局和政治特點的總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網絡的普及率越來越高,社會公民可以快捷的通過網絡參與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對社會政治的參與度越來越高。基于網絡信息技術的政治參與具有政治參與身份匿名、參與方式多樣、參與成本低廉、參與空間開放等特點。公民可以通過搜索引擎、電子投票、網絡論壇、微博微信等參與社會政治生活?;诰W絡信息技術的政治參與提高了公民的政治自由程度、發展了政治參與方式和增強了公民對公權力的監督約束。
[關鍵詞]網絡信息技術;政治參與;研究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與民主政治愈發進行融合,并產生了網絡政治、網絡民主、在線政治、信息政治、數字民主、電子民主等詞匯和政治形式。網絡政治是網絡信息技術給政治制度、政府管理、國際關系等領域所帶來的新型政治現象、政治載體、政治格局和政治特點的總和。網絡政治可以從網絡虛擬政治本身、網絡政治對現實政治主體及其他領域的作用與影響和現實政治主體和其他領域對網絡虛擬政治的反作用與影響等三個維度進行觀察和分析。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K)最新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3117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7.9%,較2013年底提升了2.1個百分點。數據表明,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信息網絡發表自己的政治觀點和看法、評說時政事件,可以說,互聯網為公民的政治生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網絡政治從積極方面來看,既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也促進了相關政治信息及時公開和政務透明,推動了政府部門公信力的提高。
一、基于網絡信息技術的政治參與內涵和特點分析
所謂基于網絡信息技術的政治參與是指在網絡信息時代,主要以互聯網為活動空間,目標指向現實社會政治體系,并以網絡作為信息載體和活動途徑,以網民、網絡共同體和網絡政治精英等為政治參與主體,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國家政治決策的行為。網絡政治對話、網絡參政議政、網絡政治動員甚至參與網絡群體事件,都屬于基于網絡信息技術的政治參與活動。由于這種活動以網絡信息技術為主要載體,結合網絡信息技術的特點,也有自身的特點。
(一)政治參與身份匿名,參與主體平等。
網絡信息技術的虛擬性在網絡信息政治參與過程中,表現為它的再造和遮蔽功能,能夠為參與者提供虛擬的身份,從而減少公民參與網絡信息政治活動時的顧慮。另外,網絡技術的去中心化特征,打破了現實生活中權力相對集中的政治生態,消解了等級分明的社會關系結構。草根階層也可以在網絡上自由地發表政治觀點,尋求政治權利,一定意義上實現了政府和百姓之間的平等對話??梢哉f,合法的網絡信息政治參與為百姓言論自由權利的實現提供了最佳方式。
(二)政治參與方式多樣,參與過程互動。
在網絡信息時代,只要擁有一臺能夠上網的計算機或手機,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微博、微信、論壇、新聞客戶端的互動或者跟帖等方式參與到網絡信息政治活動之中。通過這些參與,網民可以充分表達自身的利益訴求,將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進行傳播,吸引其他網絡用戶的關注,通過廣泛討論,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最終引起政府的關注,從而實現自己的利益訴求。
(三)政治參與成本低廉,參與范圍廣泛。
公民通過網絡進行政治參與,可以大大降低其參與成本。人們可以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在網上結社或集會,進行討論和協商,而不必再為找場地、組織安排等具體事務耗費過多。由于參與成本的降低,公民政治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明顯提高,除了政府和利益訴求當事人,普通公民也可參與其中,網絡政治參與的主體范圍比傳統政治參與的主體范圍更為廣泛,政治參與的守門人機制弱化,草根階層獲得了更多的話語權。(四)政治參與空間開放,參與程度難控。網絡信息空間是一個四通八達、無中心的離散式結構,打破了物理空間對參與者的地域限制,為網民提供了一個高度開放、自由的輿論時空場。任何地區、任何階層的公民,只要對某一話題關注,就可以主動地參與討論和互動。但由于參與主體身份多樣、討論內容受討論主體文化水平影響等,網絡討論的很多內容都缺乏理性,甚至形成偏離主題的“網絡流”。同時,互聯網協議的開放性和管理方式的非中心性、離散性決定了其信息的傳遞和交流是完全自由和在相當程度上不受政府的管理與控制的,使得政府難以對參與主體及其討論內容進行有效的監管和引導。
二、基于網絡信息基礎的政治參與途徑分析
基于互聯網強大的技術開發平臺,搜索引擎、電子投票、網絡論壇、APP等網絡應用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這些網絡應用的便捷性和靈活性顛覆了傳統政治參與途徑的機械系和單一性,為公民開辟了新的政治參與途徑。
(一)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是指根據一定的策略、運用特定的計算機程序從互聯網上搜集信息,在對信息進行組織和處理后,為用戶提供檢索服務,將用戶檢索相關的信息展示給用戶的系統?;谒阉饕鎻姶蟮木C合查詢功能,搜索引擎網站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新聞門戶網站,成為網民上網的主要入口,其使用率已經躍居各種網絡應用的首位。搜索引擎可以幫助網民在互聯網上獲得自己關注的信息,并通過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意志,并將這種思想轉化為現實力量。
(二)電子投票。
電子投票具有許多傳統投票方式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例如,公民在行使選舉權時,無需像過去那樣投遞選票,而是只要點擊鼠標或者輕敲鍵盤就可以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去。以更低的成本得到更快、更準確的選舉結果是電子投票的突出優勢??梢哉f,電子投票在很大程度上節省了政府因選舉而產生的資金投入,隨著網絡安全、身份認證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電子投票在我國的民主政治發展進程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網絡論壇。
在網絡論壇中,任何人都可以對自己關注的話題進行討論、評價和利益訴求,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尤其是涉及民生和公共事務管理方面的內容,由于其受關注程度高,再加上網絡論壇訪問量大、傳播快、影響大等網絡技術特點的影響,網絡話題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傳播到世界各地,進而引起強烈的反響。
(四)微博微信等。
基于web2.0技術,微博微信等網絡參與方式更具互動性、即時性的傳播交流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手機、網絡客戶端或網頁等方式向微博微信等140個字符左右的文字信息,實現即時分享的博客、說說等形式。這種操作簡單,方式多樣,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可以把它稱為名副其實的“公民媒體”。議題設置多樣化、信息實時化、傳播方式裂變化和內容呈現多元化是微博微信等網絡參與方式傳播信息的主要特點。除了上述網絡政治參與途徑外,公民還可以通過朋友圈、QQ空間、微視和個人網站等途徑參與政治活動。這些途徑都能夠使信息傳遞更便捷、輿論效應更明顯、民意表達更集中,為廣大普通公民參與輿論監督搭建了廣闊的平臺。
三、基于網絡信息技術的政治參與價值分析
以信息、通訊和計算機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的網絡化社會正在形成,它能以更快的速度傳輸和處理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識、數據和信息。這對于人類來說,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深刻地影響著整個人類社會的政治發展和民主進程。
(一)網絡信息技術加快了政治信息的傳播速度,提高了公民的政治自由程度。
在網絡世界中,人們隨便點開一個網頁,就能夠了解到國家政策、方針的變化,領導人的政治主張以及政府為民服務的動態;政府也可以根據網絡輿情進行分析,了解民意,實現全方位、立體式的互動。同時,人們還可以更加自由的進行利益表達與整合,只要興趣、觀點等要素相同,便可以在全國范圍內、甚至世界范圍內組織聚會和活動,不必提交任何申請或支付任何費用,公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變得輕而易舉。
(二)網絡信息技術能夠改善和發展現有的政治參與方式。
當網絡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政治活動后,它能夠為公民與政府官員的直接對話開拓更為方便快捷的道路,改善現有的政治參與結構和模式,提高民意在國家政治治理中的分量。例如,網上政府信息公開,它不僅能夠更好地讓公民了解國家政策,實現對政府職能部門權力的約束,還能提高政府的服務意識,拉近群眾和政府間的距離。再如網絡新媒體,它可以實時地向社會公布政治新聞信息,提高公民的知情權,將社會的陰暗面置于公眾的監督下,從而很好地維護公民的個人權利。
(三)網絡信息技術能夠增強公民對公權力的監督約束。
網絡政治參與方式促進了信息的交流、言論的自由,改善了現有的政治參與方式,使公民的個人權利大大增強。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必然會增強公民對政府和公權力的監督。一方面,發散性的網絡結構使公民的政治交流更加平等、自由,任何人都能夠成為國家政治的參與者和監督者;另一方面,公民與政府互動式的溝通,更有利于公民表達自身的利益訴求,為政務活動建言獻策,從而保證政府權力運用更加科學有效。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Z].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2]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信息安全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169.
[3]袁峰,顧錚錚,孫玨.網絡社會的政府與政治———網絡技術在現代社會中的政治效應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
[4]李斌.網絡政治學導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352.
作者:吳春巖 單位:渤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