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結合4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第一篇
一、拓展渠道,豐富內容
在網絡信息的時代,教材不再是唯一的媒體和資源,人們可以通過網絡,找到更多的教學內容。在刺激學生學習通道的前提下,短時間內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內容,豐富學生的認知,讓學習興趣更好地激發出來,讓學習內容豐富多彩起來,使語文學習真正成為鍛煉學生素養和能力的途徑。在設計《虎門銷煙》課程時,充分發揮網絡資料庫的功能,讓學生在課堂上了解了虎門銷煙發生的時代背景,中國在近代為什么會遭受列強的欺凌,讓學生在愛國主義的熏陶下進一步去思考中國落后的深層原因。講到鴉片時,我重點強調鴉片作為的危害性,由此及彼,讓學生們增強防范意識。一堂簡單的課程可以包含眾多的知識延伸,教師通過大量的網絡儲存更好地進行教授,讓學生多聽、多看、多思考,增進學生的語文水平、道德素養和綜合文化知識。
二、突出重點,破解難點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認知能力發展尚不完善,對語文學習中許多重難點難以完全理解,怎樣能夠突出重點,破解難點,深入地去探析作者的內心,這就成了課堂上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教學《天鵝的故事》一課時,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天鵝破冰的過程以及其團結協作精神給人的思考。為了幫助學生們直觀、形象地理解天鵝的團結協作,克服困難的品質和精神,我把這動人的場景通過動畫視頻的方式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現出來。圖片、影像、聲音的高度結合,使學生們都非常震驚,被天鵝的精神所感動,繼而也更容易理解老獵戶為什么沒有舉起槍并且放棄獵人的生活了。
三、時空優勢,提高實效
隨著近年來撤點并校的不斷推進,一方面教育資源更加集中,另一方面學校的班級容量也在增多,很多學校班級人數達到五六十甚至更多,這給教學帶來了許多限制。在課堂上,教師難以和所有的學生進行充分的互動,一些性格靦腆的學生因羞于提問造成錯失機會,形成知識的漏洞。而通過信息技術則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障礙,學生可以通過教學系統、郵件、聊天工具與教師進行互動,對不懂的地方再進行交流和溝通。
四、整合的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盡管信息技術和語文學科的整合優勢頗多,但是根據已有的教學實際情況,如果應用不恰當,將造成惡劣的后果。在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相整合的過程中,以下問題需要注意:
1.教學流于形式,偏離目標。在多媒體設備普及的今天,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是為了用多媒體而用多媒體,沒有從課程宏觀的角度去衡量和把握。在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中,教師的課件都是一模一樣地照抄書本,只是把紙質的文字、圖片通過投影儀照抄照搬到了大屏幕上面。這樣的課件內容并沒有超出書本內涵,這種整合與靠語言與粉筆的教學沒有本質的差別,相反丟了教學之源———課本。教導信息起源是多渠道、多層次的,只有利用、發揮出多媒體設備的優勢,信息化教學才能產生好的效果。
2.過分強調網絡資源。信息技術時代的學習,給學習資源的獲得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完全依靠網絡資源、不科學地依賴網絡資源都會造成不良的學習后果。新課標中界定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每種資源都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其他方式難以代替的,部分教師在應用了網絡資源后,便覺得“一勞永逸”了,在上課時只是把通過搜索引擎找到的相關網頁資源提供給學生,將大量沒有經過過濾和甄選的信息資源和學習主題無序羅列,這樣的教學過程就難以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單純依靠網絡資源,我們更多時候獲得的是一些沒有層次、沒有系統、針對性較差的資源,單純地去依托這些凌亂的知識,是與我們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不相符合的。
語文學科面對的是信息時代的空前機遇,是構建新課程體系的探索;語文教學面對的是空前廣袤的視野,是空前拓展的豐富資源,是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學生自主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所獲得的空前便利條件;語文教師面對的是課堂教學環境和教學模式的突破,是師生互動在過去難以想象的同步、異步等多種方式下所實現的空前優化。而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促進師生視野的開闊,知識面的拓寬,課堂氛圍的提升活躍。
作者:周曉蘋 單位: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振華實驗小學
第二篇
‘信息技術具有很強的優勢,在現在的教育改革大潮下,利用好信息技術能為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信息技術的使用能給教學帶來更多的資源,用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定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整合更好的教育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知識基礎素養。
一、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總要通過不同的方法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因為只有有了興趣,學生才能將學習的被動轉為主動,自主的學習能讓學生接受到更多的知識,也才能找到學習的樂趣。而信息技術的使用就能為教師帶來想要的結果,信息技術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資源、各種有趣的文字圖畫、聲音效果等,如此豐富的內容,對于還處于童年好奇心重的小學生來說是非常感興趣的,在上課期間加入這些生動的畫面,有利于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通過一些有關的圖畫,能讓他們發揮聯想,開發他們的想象力甚至創造力。
二、語文是一個豐富的學科,教學的內容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書本上的內容,應該多進行課外知識的教育,增長學生的見識。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帶來大量的學習資源,許多的課外知識都是在課本上學不到的,將教學擴展到了課堂以外,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加強學生知識結構,通過課外的豐富知識可以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
三、語文更多的時候講求的是意境、感知能力??墒菃渭兊臅緟s無法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課文當中所說的場景,而使用了多媒體就能做到,文章中出現的一些情景,我們可以通過放映短片進行在線的講解,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那種文字描述的畫面是怎樣的,加強學生的欣賞與感知能力,身臨其境的感覺也能讓學生加強對文章的印象,綜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利用好信息技術與多媒體能給小學語文的教育帶來很大的發展與提高,所以,我們要更好地對其進行整合。
作者:張榮光 單位:吉林省四平遼河農墾管理區雙遼農場中心小學
第三篇
一、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望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在語文教學中再現情境,使文章內容更加形象具體化,能夠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語文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喜怒哀樂都藏在文本的字里行間,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去創設文本所需要的特定情境,營造情感氛圍,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和探究熱情,將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孩子們望著大屏幕,展開豐富的想象,既可以讓課堂氣氛活躍,又可以讓學生在興趣的海洋中盡情暢游,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信息技術可以增強學生的感悟能力和審美能力
小學語文新課標要求我們要在學生的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力以及審美能力和閱讀能力。小學生知識少、閱歷淺,很多東西只靠教師往腦子里灌,是達不到我們所期待的效果的,而多媒體的使用就能夠很好地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多媒體手段可以讓抽象的東西具體化,讓無聲的東西變得有聲有色,而且還能讓學生領略前所未見的一些事物。我在《花鐘》一文的教學中就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效果甚佳。我將不同時間所開的不同種類的花做成了一個“花鐘”,五彩繽紛,通過多媒體展示在大屏幕上,孩子們立刻心旌搖蕩,興趣十足,目光驚奇,語言興奮,短短的一兩分鐘,就讓孩子們了解了“花鐘”,深深地體會到了文本所描繪的景物的特點。多媒體教學讓孩子們有了賞心悅目的感覺,從中既培養了孩子們感悟文字之美的能力,也培養了孩子們審美的能力,還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能力。
三、信息技術能夠為語文課堂教學豐富信息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體現了很強的網絡優勢,能搜集很多與文本相關的信息,而且能夠將這些信息很完整地結合在一起,增大教學的信息量,開拓教學的空間和學生的視野,充分開發了語文資源。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進行語文教學活動,達到了資源共享,既聽說讀寫了,又動手動腦了,大量的信息刺激了學習主體,學生的學習容量大大增加,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了很多。
四、信息技術在語文學科的應用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
如今提倡課堂的高效,積極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那種一切都由教師主宰的陳舊的教學理念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而信息技術正好和語文教學活動能夠有機地整合在一起,能夠為孩子們創設一種交互式的學習環境,學生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可以平等共有,可以按照實際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策略,在這種開放性的學習空間里,學生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學習天地,這片天地任他們盡情馳騁。信息技術能夠使知識直觀化,讓形、色、聲直接訴諸學生的感官,能夠見其形、聞其聲,充分展示語文美,激發強烈的學習熱情。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活動中,越來越體現出它的優越性。
五、信息技術能夠彌補教師自身知識的不足
隨著時代的進步,信息技術對語文教學的影響將越來越大,但如此龐大的信息知識,對于每一個教師來說,要想全面掌握,那是絕對辦不到的。只有通過網絡研修和學習來彌補教師自身知識的不足。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是小學語文課堂中必不可少的現代化教育技術,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教學作用,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徑。只有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有效結合才能實現小學語文的高效課堂。
作者:王秀云 單位: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新軍屯鎮魯各莊小學
第四篇
一、借助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還處在不斷熟悉身邊事物的階段,因此,普遍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對新事物有濃厚的興趣。而信息技術對于吸引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是很有效的。老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閱讀的課文提供一些相近的背景和圖片,制作一些動畫,讓學生閱讀的課文顯得更加生動有趣,同時大大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老師在教學《爬山虎的腳》這一課文時,如果想要學生只是根據課本上的一張圖片去感受文章傳達的意境,這是很難實現的。老師可以搜集一些爬山虎的圖片和視頻,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讓學生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能夠更好地理解爬山虎的生長習性,學生會興趣盎然地學習課文內容,快速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二、借助信息技術陶冶情感
現代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呈現圖片、視頻等,讓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在課堂上,老師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感走向,抓準時機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作者創作時融入文章中的真實情感,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比如,在教授《王二小》這一篇文章時,老師可以抓住此文章具有濃重感情色彩這一特性,老師在示范朗讀文章時,應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壯烈、深沉的音樂,當老師朗讀到王小二被敵人刺死的部分時,學生會伴隨著音樂進入情境,感到痛恨和悲傷,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學習效果自然得到了提升。
三、借助信息技術拓展閱讀教學空間
多媒體是現代教學的主要技術硬件,它可以大量地存儲教學信息,幫助老師搜集資料,為學生呈現多彩的圖片和生動的影像,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也是老師們的好幫手。老師在平??梢岳枚嗝襟w為學生制作課件,搜集課外資料,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利用網絡平臺,建立師生交流專區,為學生答疑解難,與學生多進行交流,這樣長久以來,師生間建立深厚的感情,老師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從而進一步拓展閱讀范圍。
四、借助信息技術加深體驗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還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來加深學生的自我體驗,讓學生在學習時能夠領會到文章的主題思想。比如,在教學《示兒》這一詩文時,老師可以制作一些與之相關的課件,將詩文與一些國破家亡的圖片放在一起,或者制作一些情景動畫,將陸游北望山河的凄涼晚景呈現在學生面前,在朗誦詩文時,老師配合低沉的音樂,緩慢的朗誦,讓學生想象陸游寫詩時的情境:在風雨飄搖的夜晚,詩人臥病在床,想要拿筆書寫,卻只能無力的坐著,腦中回想著國破家亡的片段……這樣一來,在老師還沒有透徹地講解之前,學生就領會了詩文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了。
總之,現代教學的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輔助,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相融合,能夠進一步地開拓學生思維,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樂趣,在閱讀時理解知識,最后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和綜合素質。
作者:王曉琴 單位:嵐皋縣城關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