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信息技術課情感教學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很多信息技術教師在上課時注重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操作,情感教育經常停留于表面和形式,甚至被忽視。筆者認為情感是教學的重要催化劑,信息技術課也和人的生命一樣,既有生命線,也有情感線。筆者從創設具體情境,融入情感;豐富教學方式,內化實際情感;作品展評,給予情感引導,提升情感教育的質量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如何滲透情感教育。筆者認為無論是情感目標的制定,還是課堂情感的滲透,抑或課外情感的拓展,都是為了更好的技能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情感教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信息技術課堂中,許多教師在上課時,特別注重技能的傳授,停留在只教學生操作技術,而忽略了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信息技術原本是冷冰冰的技術,缺少一定的情感,要實現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最終還是落實在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體現,如何讓信息技術課堂中技術的傳授也披上“美與溫情”的外紗,是每個信息技術教師需要思考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認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離開了情感,一切都無從談起。教師如能將“情感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中,讓知識技能的傳授與情感教育相互交匯,達到激發學生潛能,激勵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引發學生的深度學習,整堂課教學就會呈現積極、愉快、主動、高效的學習景象。下面筆者就結合蘇科版教材《初中信息技術》課例為例,從合理挖掘教材,創設具體情境,融入情感;豐富教學方式,內化實際情感;作品展評,給予情感引導,提升情感教育的質量三個方面結合教學實例粗淺的談談如何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
一、合理挖掘教材,創設具體情境,融入情感
陶行知先生認為:“學生有了興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只有帶著內在學習興趣的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過程中去,學習就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精神快感。如何讓學生的學習帶有興趣?教師可以從教學開始的情境的創設中入手。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確定重難點,在課程導入創設情境氛圍,師生間建立心靈與情感的交流,從而引起學生的情感態度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學習興趣,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最終目的。以7年級《信息技術》第七章第二節《演示文稿設計與制作》為例,筆者聽過南通市西藏民族中學仇鈺華老師所執教的這節課。整堂開篇便以配樂詩歌朗誦開篇,整堂課圍繞學生自選詩歌制作相應幻燈片,學生從詩歌的意境選擇相應的圖片、對文字進行相應的處理,逐步按照繪詩、演詩、說詩三個環節進行,讓學生了解詩歌,深入地品味詩歌,從而更好地感受詩歌的魅力,每一位聽課老師都感覺整堂課意境高雅。如此美的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情感和心理的共鳴,從而促進學生在課堂上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主動探究新知識。學生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分析和討論,產生熱愛詩詞的情感,提升了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審美素養,讓教師的技術傳授帶有“人文情懷”,也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目標巧妙地融入了課堂,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除了有“人文情懷”的教學氛圍,也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情境導入時,就預設一個有趣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筆者執教的《猜猜我是誰?———演示文稿的超鏈接》,導入時從目錄頁4個問題入手:“我最喜歡的食物”、“我最喜歡的人”、“我的口頭禪”、“我是誰”,點擊鏈接到對應的頁面,讓學生猜最后一項“我是誰”的答案,學生根據前面的提示一下子就猜到了是“灰太狼”,從而引出本堂課的任務,也是制作一個類似的演示文稿,但我是誰這一項的答案必須是學生自己,前面提示性的問題可以自己創作。學生一下子就被這有趣的情境所吸引,給出的提示問題五花八門,十分有趣。整堂課學生的學習氣氛都十分高漲,尤其在最后作品展評環節,讓全班去猜測答案時,將整堂課的氣氛推向高潮。
二、豐富教學方式,內化實際情感
合適的教學情境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去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最大限度的發揮情感教育的積極作用。
(一)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組織教學
教師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風格與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貼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可以采用競猜、搶答、集贊游戲等形式開展教學。這樣的教學形式,可以讓學生帶有競爭意識學習、全程思想不掉線。依然以仇老師的《演示文稿設計與制作》為例,在每一個教學環節完成后,都會給表現好的學習小組發一個“贊”的小圖標,最終以集贊數目來評價出最佳學習小組。同樣如東縣洋口鎮初級中學張淑嫻老師執教的《圖片制作———文化衫上的夢想創意》這節課,采用了在黑板上給小組打☆的方式,評出最佳學習小組,張老師還準備了幾套空白的文化衫,哪個大組的優秀作品最多,張老師就把空白文化衫獎勵給那組學生,讓學生可以課后到廣告公司去打印了穿在身上。這種激勵方式,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學生們為了得到更多的☆,而最終獲得獎品,全程都十分認真的學習探究本節課的新知識,筆者認為,如能當堂課就打印給學生,將會實現更好的激勵效果。此類教學形式,大多信息技術教師都會在公開課時看到執教老師采用此類教學形式,它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的內化實際情感。活潑生動的教學形式,在學生產生興趣的基礎上,還掌握了所學知識,從而培養了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
(二)根據學生學情,為學生提供多種教學輔助
由于每個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已有水平參差不齊,很多老師在備課時教學任務的設計上都會注意讓每一位學生在已有水平上都能得到提升。很多教師都會準備相應的學件來幫助學生學習,如:學案、網站、微課、動畫學件、文本資料等。以南京棲中“毅行”課堂某老師執教的《圖像處理之圖層》為例,學件部分截屏如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直接點擊對應的欄目進入相應的網頁進行學習。直接滿足了各類學生的不同需求,使全程貫穿的情感教育不至于因為學生的操作技術達不到而卡殼,貼合學生需要的學件可以讓情感教育貫穿整個學習過程,進一步內化了學生的實際情感。如東縣洋口鎮古坳初中繆佩老師所執教的《演示文稿設計制作———〈童年印記〉》則采用了學案的方式作為支架,輔助學生學習。繆老師所執教的這節課是借班上課的公開課,師生初次接觸難免有生疏之感,學生難免有敬畏心理。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打造高效卓越課堂,“學案”則可以喚起親近的感情。學案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導學功能,在學案中引領學生情感教育。另外利用學案的教學方式可直接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學生對學案情感部分的反饋,有助于教師教學的反思,了解學生對本節課哪些教學環節的感觸最深,教師在課后可以和初次教學設計對照,進而為二次備課提供依據。
(三)注重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創新協作精神
當前教育形勢下,很多學校都強調小組合作,如:如東縣景安初級中學、山東杜郎口中學等,這也是各個學科的共同追求,信息技術課堂也不例外。由于電腦房座位安排的限制和教學內容的要求,每一位教師要結合實際需求來開展小組合作,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個體需要掌握知識與技能,同時還要處理好與組內他人觀念碰撞、關系協調、小組間的競爭,這些情感方面則超越了學科,但對學生的情感發展和整體成長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以南通市第一初級中學楊麗老師所執教的《構建身邊的網絡》為例,在給路由器設置環節,學生4人一組合作,且只打開一個學生電腦進行配置,每一組分到一個路由器、一個平板,組長分配小組成員任務,在評比出“最佳神舟”上組的競爭大環境下,四個小組成員有序合作,有的負責插網線,有的負責用平板找配置使用說明,有的負責操作配置,有的負責用平板檢測自己小組的網絡有沒有配置成功等等。真正做到每一個成員都有事做,且全程參與,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三、作品展評,給予情感引導,提升情感教育的質量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作品展評環節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學生的自評、互評外,師評環節是最考驗一個教師的功力的!因為之前的教學環節都可以進行前期的預設,學生自主創作的作品具有創造性、多樣性。如何在作品展評環節對學生的作品進行情感引導,需要教師有一定的智慧。如筆者所執教的《WPS演示動畫效果》中,讓學生根據圖片素材,創造動畫效果,并給動畫效果取一個標題。大多數學生在創作時,只注意了有趣性,如逗羊駝、羊駝搶食等,筆者在評價時,也只注意了有趣性和使用的技術是否到位,卻忘記了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引導,上完課后,一位聽課的老師和我說,如果在作品評價環節,根據學生作品,適當的進行情感教育,如:“我們的動物這么可愛,逗它還會向我們噴口水,因此我們能不能亂逗它?(學生答:不能)我們一定愛護它們!”加上這么一句情感教育的話,將會達到很好的立德樹人效果。另外,新課改響亮地提出并大力倡導發展性評價,突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以及學習的過程,以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指導評價,用愛、用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體現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讓學生在評價中獲得自我發展的信心和動力。這都是我們信息技術老師要注意的。信息技術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與技能,育人也是一個重要方面,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實現自我成長。注重情感教育,這就對教師本身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恰到好處地將情感教育融入到本課教學當中,而不讓人感覺到牽強附會、特別別扭。同時,教師在自身方面要提高修養,多讀書,注意知識的積累,這樣才能更加靈活地將生活中的東西跟教學內容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李延鋒等.情感教育的模式、策略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15(08).
[2]徐小娟.讓情感教育融入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之中[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9).
[3]王宇海.淺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學科教育研究,2011(09).
[4]樊天岳.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
[5]馬琰.淺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滲透[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06).
作者:曾恒 單位:南通市北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