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黃梅戲戲曲文化品牌形象設計案例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黃梅戲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展現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針對黃梅戲發展現狀及背后的文化價值研究,結合品牌受眾分析,對黃梅戲戲曲藝術的形象及色彩表現進行提煉加工美化,構建全新的品牌形象,建立基礎形象識別和應用形象識別。黃梅戲戲曲文化的品牌形象對于提高大眾對黃梅戲文化的認知度、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同時也為其他傳統文化品牌形象研究提供了借鑒與參考的價值。
關鍵詞:黃梅戲;戲曲文化;品牌形象;設計思維
黃梅戲作為第一批入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戲曲藝術,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發展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對于中華民族乃至全世界的文化發展都有深遠的意義。在強調樹立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今天,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在社會中發揮了必不可少的作用,這就要求人們尋求多種途徑積極保護、繼承和發揚黃梅戲傳統藝術,使黃梅戲真正發展成為在全國各地都能“城鄉遍聽黃梅聲,處處皆聞黃梅調”的人們喜聞樂見的戲曲藝術。除了從戲曲表演的本身出發,需要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分析黃梅戲發展背后的原因,通過打造黃梅戲戲曲文化品牌形象的形式提升黃梅戲的知名度,提升黃梅戲的文化價值,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研究背景及其意義
黃梅戲發展歷史悠久,在數千年的傳承發展中產生了無數的文化積淀。基于對黃梅戲文化背景的了解,闡明黃梅戲戲曲藝術的發展現狀以及傳承黃梅戲文化的積極時代意義,凸顯人文環境的塑造對于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性。現代社會文化變遷的大背景下,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一味地迎合大眾,從而喪失黃梅戲真正的文化內涵的現象普遍存在,使得宣傳效果適得其反,阻礙了黃梅戲傳承與發展的道路。
1.1黃梅戲發展現狀
黃梅戲發祥于湖北省黃梅縣,最早起源于民間的采茶小調,后發展壯大于安徽省安慶市,主要表現形式以安慶方言歌唱和念白為主。在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方針后迎來了發展的巔峰時期,其輕松明快的曲調和貼近生活的故事情節使黃梅戲成為一種老少咸宜、雅俗共賞的戲曲藝術,迅速走進大眾的視野,成功完成由農村走進城市、由地方邁向全國的轉變,躋身于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并稱的“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1]。新時期以來伴隨著西方思潮的涌入,大眾的藝術審美逐漸多元化,不同形式的藝術欣賞活動層出不窮,而黃梅戲戲曲本身缺少吸收、變革和創新的能力、社會影響力低下,其發展逐漸走向黯淡,風光難再,面臨著人才缺失、市場萎縮、觀眾流失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迅速擴大知名度、吸引群眾視線,從而保護和傳承非遺傳統文化,拉動相關旅游業發展和經濟產業鏈,成為目前黃梅戲發展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務[2]。
1.2傳承文化,創造價值
傳統文化作為一種精神財富,是人類傳遞情感的精神媒介,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戲劇是時代的綜合而簡練的歷史記錄者”,而黃梅戲作為傳統文化中深深植根于勞苦大眾、土生土長的戲曲文化藝術,蘊含著廣大人民質樸而真誠的情感,是在長江中游流域和漢中流域廣為流傳的中華文明瑰寶。傳統文化之所以傳承千年,是因為在廣闊的時間和空間維度中依然保持活力、迸發頑強的進取精神。一方面,文化品牌的建立是有效提高大眾對傳統文化認知的重要方式,也是塑造地方文化地域性特色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依托于傳統文化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相比商業品牌,傳統文化品牌的優勢體現在經濟利益驅使、產品同質化嚴重的現代社會中,其感性因素能夠激發消費受眾的懷舊心理,從而激發購買欲望,實現品牌的有效傳播,體現品牌的實用價值。另外,品牌設計的文創產品能夠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拉動旅游文化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品牌的市場商品價值。
2品牌受眾的分析
一個品牌的建立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是由品牌受眾的接受和認可程度來決定,對品牌受眾進行深入、清晰和準確的分析,才能有計劃性、有針對性地實施品牌形象的樹立。從根源上擴大核心受眾的范圍,抓住潛在受眾的興趣、從群眾中來又到群眾中去,才能更好地構建系統完整的品牌體系,為品牌帶來不可估量的商業價值和文化價值。
2.1滿足傳統受眾的需求
黃梅戲的萌芽從農村中產生,逐漸發展到城市中去。中老年群體是黃梅戲藝術的傳統核心受眾,唱腔清麗、表演質樸細致以及通俗化的語言是黃梅戲深受中老年人喜愛的重要原因,中老年群體擁有足夠的閑暇時間欣賞黃梅戲的表演,在打發晚年時光的同時享受生活的樂趣。但由于地域的限制和缺少網絡環境的熏陶,依然有很多潛在的中老年黃梅戲愛好者缺少對黃梅戲深入了解的途徑,導致核心受眾范圍存在局限性,傳統受眾在時間的推移中不斷流失。形成統一的黃梅戲品牌形象能夠使缺乏網絡新媒體媒介的中老年群體開拓新的認知渠道,從文化領域的視角深入了解黃梅戲戲曲藝術。面對中老年受眾,更需要建立具有高識別性、獨特性以及統一性的品牌文化形象,內容簡潔有力,畫面通俗易懂,才能達到實現品牌力量的目的。
2.2培養年輕受眾
通俗性是黃梅戲最大的個性特征,不同年齡段的觀眾都能快速地接收和理解戲曲中傳遞的信息和情感。年輕觀眾接收新鮮事物的程度高,是黃梅戲的最大潛在受眾群體。年輕受眾對于戲曲藝術接受程度低的主要原因有地方色彩的障礙、對于歷史文化理解的欠缺、缺乏接觸渠道以及戲曲鑒賞能力低等多方面綜合因素。此外,由于缺少黃梅戲戲曲的文化品牌以及相關的文化輸出,大眾無法建構統一的品牌意識,因此對戲曲文化感興趣的年輕觀眾和年輕消費者寥寥無幾。年輕群體熱衷于現代化、多元化的娛樂消費,追逐潮流,近年來國貨品牌也在通過打造國風概念、進行跨界聯合等多種形式迎合年輕群體的口味。結合現代時代背景,黃梅戲品牌形象設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滿足年輕受眾的需求:①黃梅戲品牌形象的視覺符號作為一種深刻直觀的表達形式,將沉悶傳統的戲曲元素轉換為具有創造性、趣味性的視覺元素,吸引年輕受眾的目光;②除了視覺感受之外,年輕受眾也非常注重精神內核的表達,天仙配品牌故事帶來的懷舊復古的傳統風潮能夠滿足受眾的情感需求;③衍生文創產品的設計通過物質載體提高了受眾與品牌的互動性,獲得即時的滿足感,迅速提升受眾的代入感,提高對黃梅戲戲曲品牌的關注度、認可度和參與度。
3品牌形象的內涵和個性表達
品牌形象設定的前提是首先要對服務對象進行清晰精準的定位,根據前期的調查分析結合品牌的推廣環境,黃梅戲戲曲品牌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年輕群體[3]。天仙配品牌形象以黃梅戲經典劇種《天仙配》為原型,戲曲講述的是由于天庭的冷清,七個仙女偷偷觀察人間男耕女織的繁榮景象,由此產生對人間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七仙女不顧天規,私自下凡和董永結為夫妻充滿波折的凄美愛情故事,營造了人們對于幸福生活的理想情景。品牌形象以品牌故事文化著手引發消費者的情感共鳴,通過引人入勝的設計效果增強品牌的知名度,設計系列衍生產品走進千家萬戶,為黃梅戲的傳承、發展和發揚添磚加瓦,呼吁大家了解和關注傳統文化。在散發藝術魅力的同時彰顯人文主義的關懷,打造一個融合傳統性和趣味性為一體,有個性、有溫度、有感染力的品牌形象。品牌最根本的內涵是品牌的價值、文化和個性,通過構建品牌形象體系,實現品牌的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體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追求,在厚重的文化內涵所帶來的文化自信下,將傳統文化繼承并發揚光大。品牌個性是消費者認知中品牌所具有的人類人格特質,是表達品牌核心價值和品牌差異化的重要特征。品牌個性如同人的成長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發展。天仙配品牌的個性在于建立推崇黃梅戲戲曲藝術、具有年輕玩味的戲曲文化品牌,結合現代社會發展、城市化進程、現代審美認知等因素共同催化,突破戲曲領域的年齡界限,在符合文化歷史和人文風情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性的設計,使得黃梅戲文化更加大眾化和潮流化[4]。
4天仙配品牌形象設計
品牌形象設計是對不同語意媒介的整合、思考、提煉以及表達的過程,需要借助造型、色彩和材質等不同形式語言展現品牌統一、規范、整體的形象[5]。黃梅戲藝術是集戲劇、舞臺、音樂和文學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服飾特色等都隱含了極高的審美性和藝術價值。黃梅戲演員的服飾種類繁多,作為人物個性表達的物質載體,每個人物都有自己對應的服飾,每件服飾背后都有自己的蘊意。
4.1基礎形象識別
LOGO設計是品牌設計中的核心部分,是品牌最主要的精神象征,是一種精煉、美觀的凝結品牌內涵的視覺語言。天仙配品牌的LOGO設計在設計手法上吸取黃梅戲經典劇種《天仙配》中七仙女和董永人物形象中最具有識別性的發型特征(圖1),結合服飾中的色彩形態,兩種顏色分別代表故事的兩位主人公,圖形的相互嵌套、相輔相成隱喻男女主角相互依靠的羈絆之情,富有象征性意味。中文字體的選擇結合了黃梅戲服中手袖飄帶的特征、具有古風韻味的字體,與品牌調性相符。英文字體選擇了簡潔大方的字體,使整體設計更為協調(圖2)。主題形象設計是品牌形象設計中的重要階段,可以增強品牌的可識別性,突出品牌的差異性,通過品牌的LOGO和主題形象的變換組合豐富品牌形象、展現品牌個性。天仙配品牌的主題形象設計根據人物造型演變而來,戲曲人物的形象充滿個性色彩,刻畫飽滿,其服飾形態變化多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觀眾更好地觀察劇情、融入劇情。代表美麗聰慧的七個仙女身著“赤橙黃綠青藍紫”華麗服飾(圖3),各自的服飾有著不同的配色方法和細節設計,董永穿著樸素貼近生活的布衣,沒有過分的裝飾,色彩多以藍、白為主。設計以此將造型形態、色彩系統經過抽象化的處理和概念性的視覺表達,提取人物造型的發型、發飾和服飾等突出特征,對色彩加以識別與區分,圖形組合以疏密對比、虛實對比展現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之美(圖4)。通過扁平化的簡練處理手法重塑黃梅戲戲曲人物的形象,增添具有時代感的個性特征,符合現代消費者的審美追求,增強人們對于品牌形象的依賴感與歸屬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4.2應用形象識別
品牌的應用形象識別是品牌受眾真正接觸和感受品牌文化的途徑,給予消費者更深層次的情感寄托。天仙配品牌的應用形象識別包括主題海報設計和主題文創產品設計,文創系列衍生產品通過借助物質載體承載文化內涵,綜合商品的美觀性和實用性,結合物品的肌理、材質、用途進行合理設計,以此幫助品牌融入大眾的生活,提升品牌的整體形象[6]。以信封設計和U盤設計為例(圖5),信封和U盤是重要的辦公用品之一,在生活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夠滿足各個年齡段受眾的需要。品牌LOGO的紅藍配色十分醒目,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其令人眼前一亮的視覺效果能夠迅速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設計材質輕薄、大小適中,方便隨身攜帶,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主題海報設計中的圖形元素以輔助圖形的排列組合為基礎(圖6),延續品牌形象設計的傳統與現代融合的設計風格,通過黑白與彩色的對比突出戲曲人物的形象。字體設計英文部分以簡潔的字體傳遞設計的現代感和時尚感,中文部分通過手寫字體表達設計的親和力和歸屬感,更有利于年輕群體喜愛與接受。天仙配品牌形象的主題海報整體設計與品牌的個性相符合,主次有序,能夠達到有效宣傳的目的。
5結語
黃梅戲藝術本身蘊含的美學價值和人文理念是難能可貴的文化財富,經過系統化、個性化的設計產生品牌形象和品牌個性,其創新的設計理念與傳統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賦予了黃梅戲新的藝術個性與藝術價值,對于黃梅戲品牌的傳播和推廣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可以使黃梅戲有機會走進千家萬戶,發展成長為與時俱進、歷久彌新、經久流傳的戲曲藝術。新的事物會不斷出現,不斷對市場產生新的沖擊,固守既往的藝術終將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傳統藝術需要突破現實的牢籠,在思維變革的根基上不斷推陳出新,結合時代潮流,開創傳統文化多元化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陳小定.黃梅戲藝術的復興與重構[D].恩施:湖北民族學院,2016:20-23.
[2]王懿佳.談黃梅戲的傳承與發展[J].戲劇之家,2019(19):50.
[3]樊丁宜,敬婷婷.淺析文旅融合視角下農產品品牌形象設計[J].綠色包裝,2020(12):75-77.
[4]李翔,鄒思慶.服務于品牌識別的產品形象設計研究[J].設計藝術研究,2019,9(3):67-70,76.
[5]徐巧,谷小澤.淺析品牌視覺形象設計中的設計元素語意[J].商場現代化,2012(7):30.
[6]萬勇.黃梅戲視野下戲曲文創產品的開發研究[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9,34(3):57-60.
作者:陳萬麗 單位:武漢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