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數字化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后疫情時代經濟形勢復雜嚴峻,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較大,隨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商業銀行需要對信貸風險做出妥善管理,明確當前傳統模式下信貸風險的弊端后,結合數字化特點進行調整,從而保障我國商業銀行的持續穩定發展。本文將從當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基本概念入手,淺要分析傳統信貸風險管理的現狀以及數字化時代下,新的管理的意義所在,最后結合當前問題所在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數字化;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
引言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以及科學技術的逐步普及,我國金融行業為營造更為規范、穩定、健康的金融環境,對于互聯網大數據等數字工具與傳統業務融合的要求越來越高。以信貸業務為核心的商業銀行,作為金融行業的主要構成部分,其信貸業務的規模以及風險管理的程度會直接影響到商業銀行科學、持續、穩健發展。為了解決當前商業銀行在信貸業務方面出現的工作效率低、數據完整度差等問題引起的信貸業務質量較差的問題,商業銀行需要在信息化時代,利用各種數字工具來提升業務辦理的效率,提高信貸風險管理的科學性,增強商業銀行在整個金融行業的競爭力,促進其不斷發展。
1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基本概念
為了更為準確地把握數字化時代下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本文將從信貸風險管理的基本含義以及主要特征入手進行探究。
1.1信貸風險管理的基本含義
當前商業銀行在信貸業務上主要面臨的風險有以下兩種:一、信用息差風險;息差風險與企業所推出的產品價格相掛鉤,當企業信用值下降導致的信用息差出現變動時,這個時候企業所推出的經營產品的價值也會隨之貶值,故凡購買該產品的商業銀行便需要面臨貶值降價的風險。二、信用違約風險;違約風險與雙方交易方是否存在違約相關,只要雙方開始交易,就可能會存在一方違約的情形,當一方無法在規定時間內交還成本和利息,另一方就需要承擔違約風險。無論是信用息差風險還是信用違約風險,信貸風險都需要商業銀行加以管理。
1.2信貸風險的主要特點
(1)客觀存在性和不可預測性。無論是何種業務或者交易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信貸業務一定會存在不可避免的風險,而這種風險獨立于人的主觀意識外,客觀存在于市場中。只要商業銀行開展了相關信貸業務后,在當前多變的市場環境下,沒有辦法可以確保銀行完全規避風險,故商業銀行只能在信貸業務上爭取降低風險。但由于當我國是市場經濟,在整個市場競爭中,風險風向一直都在變動,信貸業務的開展的未來趨勢無法預料,在這種強烈不可控性質的影響下,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是多變的,是不可預測的。(2)雙面性。目前,信貸業務作為商業銀行的重要利潤收入來源。當商業銀行在數字工具的幫助下進行大數據分析時,商業銀行可以憑借以往的業務經驗提前做出規避或者抵御措施,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貸風險的多變性,增加信貸業務給銀行帶來的利潤。但是作為一種傷害性較高的信貸風險,一旦商業銀行陷入不良貸款的惡性循環中會直接導致銀行資金周轉不靈,影響銀行的正常運轉,甚至該損失致其倒閉。因此,從積極的一面來看,信貸風險也可以為商業銀行帶來高額收益,但是從消極角度來看,信貸風險會給商業銀行甚至整個國家的金融行業帶來一定程度的損失。
2傳統信貸風險管理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所謂的傳統信貸風險管理是相對于數字化而言,它是指商業銀行利用相關信貸工作人員針對貸款用戶的個人信息進行全面調查,進而作出信貸風險評估。目前還是有部分商業銀行依舊使用這種傳統的管理模式,花費大量的人力資源對用戶的財產持有狀況、個人信譽情況等個人信息做出詳細調查,然后建立出一個具有普遍概括性的評估模型。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這種傳統信貸風險管理逐漸暴露出以下幾點問題。
2.1人力成本高
數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在提供方便便捷的同時也帶來呈指數增長的信息量,這種極具增加的信息直接給商業銀行相關的信貸人員增加了大量的工作量。面對這種現狀,如果商業銀行采取的是傳統信貸風險管理方式,為了提高信息審查效率,商業銀行不得不增加信貸人員的應聘崗位來保證信貸業務的正常運轉,從而增加了人力成本。因此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銀行需要借助智能工具來輔助人工進行信息評估,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時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2.2主觀性較強且不夠全面
根據上文可知,傳統信貸風險管理主要是由人工進行審核評估,所以不可避免的是信貸人員會攜帶個人主觀性進行評估。除此以外,由于部分專業素質較差的信貸人員會出現道德風險及操作風險等行為,當他們遇到貸款用戶為相熟之人時,可能會降低評估標準或者省去部分不良信息,這種行為會直接導致評估結果可信性降低,人為性較強。當前隨著信息量每日劇增,信貸人員需要時刻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并及時準確分類以備后來之需,但是正是由于信息更新速度太快,信貸人員在面對大量復雜的信息時可能會遺漏甚至出現失誤。另外,由于信貸風險是否高很大一部分直接取決于貸款對象,所以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信貸人員能夠針對優質或者潛在客戶進行推廣營銷。而大數據的使用就可以直接規避掉以上風險,并且在保證信息的客觀性和全面性的同時準確分析不同貸款用戶的具體情況以及風險程度。
2.3評估時效性較差
根據上文所提出的傳統信貸風險管理方式的內涵可以發現信貸人員在做出評估時主要是針對以往收集的信息,采取走訪調查或者電話問答等方式展開工作。這種方式一方面不能及時更新用戶信息,一方面調查方式單一,無法及時針對用戶時效情況做出調整。但是如果商業銀行借助大數據來實時對用戶的風險進行監控評估,則可幫助銀行有效應對突發變化,降低信貸風險。
3數字工具的出現為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帶來的意義
3.1全面有效了解貸款用戶的信息
數字化時代下,大量的信息開始出現和傳播,在這種背景下為了全面分析了解貸款用戶的基本情況,商業銀行迫切需要新的科學技術來加以輔助。而數字工具的出現能夠解決目前傳統信貸風險管理中信息了解不夠全面、及時的弊端。首先商業銀行可以利用大數據等技術工具幫助銀行信貸工作人員從復雜多樣的信息數據中有針對性的選取相關信息并加以分類。其次,在當前數字化時代,互聯網的普及為商業銀行獲取貸款用戶的信息提供了多種方式,無論是借助互聯網在線上與貸款用戶進行信息分享傳遞還是借助其他軟件或平臺對貸款用戶的信息進行再次核查,這些方式都極大的降低了商業銀行因信息獲取不全而導致的信貸風險。最后數字工具相比信貸人員來說,其專業性以及客觀性是不容置疑的,避免了因人員原因造成的信息不全而影響評估結果的可信度。
3.2提升客戶體驗感
信貸業務的開展是否順利極大程度上取決于貸款用戶的體驗感。在傳統信貸風險管理方法上,信貸人員是借助電話咨詢或者登門拜訪等方式,一方面效率低,耗時長,一方面又給貸款用戶增加了部分煩惱,打擾了正常生活。而當商業銀行將數字工具應用于信貸業務的線上開展上會極大的提升用戶的體驗感,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首先在數字化時代,用戶了解信息的渠道也逐漸轉為互聯網,而信貸業務的線上化就更為便捷快速地幫助用戶了解相關業務的具體信息,對于銀行來說也更為高效地獲取優質客戶。其次,數字工具的應用可以幫助銀行更為準確地了解每一個貸款用戶的具體情況,然后制定出個性化的功能來幫助客戶明確具體的業務辦理流程和相關信息,為客戶節省了時間,增添了用戶體驗感。
3.3提前預警相關風險
借助數字工具有利于銀行及時了解貸款用戶的實時情況,并對其當前經濟狀況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幫助銀行提前做出風險預判,制定應對方案。目前我國市場危機與機遇并存,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和淘汰壓力,在這種背景下,商業銀行遭遇息差風險還是違約風險的概率都較高。因此,商業銀行需要借助數字工具對貸款用戶的經營情況等進行全面監督,時刻對用戶的經營狀況以及還款能力做出詳細預判,從而規避預警相關風險。
4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數字化措施
4.1制定多樣的財務分析模板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其在評估貸款用戶信息中,更為側重的是用戶的財產狀況。為了更為全面高效地針對用戶的資金狀況進行分析,商業銀行需要借助數字工具制定多樣的分析模板。例如,從貸款用戶的資金擁有或欠債情況、未來盈利概率等方面出發,制定用戶償還債務能力的財務分析模板。除此以外,商業銀行也可以僅從信貸業務帶來的利潤出發,注重于企業的盈利能力來制定相關模板。總之,在數字化時代下,銀行需要通過制定模板來節省評估時間,更為高效全面的了解用戶的財務信息。
4.2全面搭建信貸風險管理控制系統
商業銀行在對信貸風險進行管理時,除去前期進行風險識別評估外,還需要針對風險評估結果制定不同程度的風險控制措施以及處理結果的反饋。這種動態的管理系統全面識別、預判、調整了風險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信貸風險的可控性。
4.3建立數據挖掘更新系統
在數字化時代,互聯網的普及加快了信息的更迭,商業銀行需要在搭建信貸風險管理控制系統的基礎上再建立一個數據挖掘更新系統。這種系統主要是便于商業銀行快速準確的明確貸款用戶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具體變動,便于信貸人員全程監控用戶的經濟實力。
5結論
數字化時代的來臨,讓商業銀行更為直觀地意識到傳統信貸風險管理方式所帶來的人力成本高、數據主觀性較強且不夠全面、評估實效性較差等問題,故為了進一步提升信貸風險防空預警能力,商業銀行迫切需要結合數字工具,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科學技術應用于當前的信貸風險管理,制定多樣的財務分析模板、全面搭建信貸風險管理控制系統以及建立數據挖掘更新系統來全面收齊用戶信息,實現風險動態監測,及時采取相關應急措施,幫助商業銀行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更為健康持續地發展。
參考文獻
[1]伍鐵林.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風險控制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4(01).
[2]張昕.我國商業銀行公司信貸風險管理的行業思維[J].現代經濟信息,2014(03).
[3]曹楊華.中國銀行風險早期預警模型及應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
[4]隋建雄,林琪.事論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預警系統的建立[J].金融論壇,2004.5.
[5]馮懃,章科燕.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問題的探究———構建股權激勵制度[J].北方經濟,2008(2).
[6]宋念君.基于內部控制的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研究[J].知識經濟,2018(12):39-40.
作者:唐婉君 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番禺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