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校園文化建設強化路徑研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過多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助長了功利化的思想。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這種態勢愈發嚴重“,經濟之上”和“金錢至上”的思潮席卷校園,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觀念慢慢滲透到大學生的價值觀中,這與醫學學科精神相契合的“治病救人”的專業思想形成的沖突,嚴重影響醫學院校園文化建設。此外醫學院校教育工作重規范,大量的醫學相關知識在課堂灌輸,教育工作者也容易忽略道德選擇和價值澄清能力的培養。我們不得不深思,重視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已刻不容緩。
不同的高校都有自身獨特的專業,與之相對應的就會形成不同的文化氛圍。在醫學院校,更多注重的是專業知識教育,某種程度上就會更傾向于單一的校園文化風格,從而就容易與多元化文化相沖突。作為一名醫學生,很多時候都以實驗室為活動中心,這樣就會容易形成封閉的小范圍團體文化,如何建設多元化校園文化,如何調動大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文化活動就成了一個挑戰。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
網絡的最大利用化。首先,要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網絡,提高對網上各種信息的識別能力,自覺地抵制不良網絡內容的干擾,盡可能的利用網絡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下載學習資料、了解社會上的重大事件等。其次,學校層面也可充分利用網絡加強與同學的聯系,可以在網上開展知識講座、作品征集、專業知識競賽、網絡教學等;開辦學校官方網站,建立電子郵箱,方便同學們反映問題;鼓勵大學生通過網絡自主創業;倡導以院級為單位,建立個人或集體網站,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經常關注學校論壇,了解大學生心理動態。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針對現實主義對校園的侵蝕現狀,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教師、教育學生,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教育廣大師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大力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使全體師生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深入持久的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著力解決師生思想道德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價值導向為核心,將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相結合,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有一個全面的規劃并付諸實踐。打造特色活動,傳承文化精髓。我校公共衛生學院為喜迎十八大召開,開展了“喜迎十八大,班歌詠天下”的大型歌詠會;為慶祝建團九十周年,開展“五四引領成長,志愿服務社會”為主題的系列精品活動:“走進中小學”活動、“淮海紀念塔”掃墓、紅歌詩朗誦等活動,使大學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醫學院的校園文化活動相對來說比較單調,因此可以每年定期開展各種校園文化活動,盡量將活動最精最大,讓多數人都可以參與進來。如讀書節、文藝節、演講比賽、征文比賽、運動會等。通過讀書節活動陶冶加強人文教育,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旨在培養科學人才和人文素質和諧發展的人才。我校公共書坊以“文化徐醫,書香公衛”為口號,鼓勵學生好讀書、讀好書,院系層面提供較優質的環境條件,學生閱讀的同時記錄讀書筆記,閱讀理論與閱讀實踐相結合,現代科技知識與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相碰撞,使同學廣泛汲取各方面知識。通過藝術節活動充分展示和發掘學生的創造性才能;通過演講辯論賽等應用性的文化活動陶冶學生情操,鍛煉其辯證思維;加強對校園社團活動的引導,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志愿者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拓展知識面。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有效方法,同時它也充分發揮醫學生特長,促進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學校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三下鄉”活動,走進鄉村進行宣講、義診、送藥等志愿活動深入基層,服務群眾;成立暑期科研小組,以科研帶動知識理論的發展和團員素質的全面的提高。通過運動會不僅鼓勵大家展現個人雄姿,更是號召大家都運動起來,愛惜自己的身體。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形成更具開放和包容性的個性和文化品性。(本文作者:馮文靜 單位:徐州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