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和諧化現代藝術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中國傳統和文化與現代藝術設計的內在聯系
當今學術界的某些觀點認為,現代藝術設計屬于西方文化范疇,源自于西方,其理念與中國無太大關系。筆者認為現代設計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系,特別是中國“和”文化的內涵博大精深,對現代藝術設計的思維與方法起到了重大的影響。首先,中國傳統“和”文化與現代設計的關系也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交融。傳統文化是現代文化的歷史基礎與前提;現代文化是傳統文化的超越與延續。其次,中國傳統“和”文化與現代藝術設計的關系,也體現了中國與西方文化的相互關系,它們既有相同點也有相異性,它們相互學習,相互交融,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一方面,西方現代文化及其現代設計思想有選擇性地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和”文化精神。例如,在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上,西方講究“天人分立”,講究人可以戰勝、征服自然,結果導致環境破壞的嚴重性與資源的浪費與污染。這一嚴重的后果致使西方社會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提出綠色設計、環保節能的概念。這種觀點也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有價值的思想,事實上,現代西方文化特別是藝術設計已經吸收了中國傳統“和”文化關于“天人合一”的思想,開始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有人甚至提出了“生態設計”、“綠色設計”的新理念。另一方面,中國現代文化包括藝術設計也應從現代西方文化特別是藝術設計中尋找有價值的思想,“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促進我國現代文化特別是藝術設計理論的發展。
二、“和諧化藝術設計”
“和諧化設計”的概念及核心“和諧化設計”的概念。所謂“和諧化設計”,也叫“和諧化藝術設計”,是指在現代藝術設計過程中,堅持以“和”文化精神為指導,在處理人、作品(產品)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構成作品(產品)的各種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時,調和其矛盾與對立、使之獲得動態平衡,建構一個有機協調的統一整體,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受眾的實用和審美的雙重需求。四、“和諧化設計”的基本內容,和諧化設計的基本內容就是指現代藝術設計的各種構成要素之間及其與環境之間的和諧協調關系。主要包括:設計主體關系的和諧、設計主體與消費主體關系的和諧、主體與客體關系和諧、客體關系的和諧、設計主客體與環境關系的和諧等等。
(一)主體與客體關系的和諧
“主體”包括設計主體和消費主體,是設計中人的因素。“客體”是指設計對象,即由材料構成的產品或作品,它屬于設計中的物的因素。因此,從本質上講,主體與客體的關系是設計中人與物關系。客體是聯系設計主體與消費主體的中介與橋梁。主體與客體關系包括兩個層面:“一是設計師與產品或作品的關系;二是受眾與產品或作品的關系。要建立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和諧關系,首先,要實現設計主體與客體關系的和諧。設計主體與客體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作品或產品是設計師的創意和設計意圖的物化,設計師的設計思想要通過作品或產品來表現;另一方面,設計師是產品或作品的直接創造者,設計師的素質和能力決定產品或作品的藝術品位和特色。當然,設計師的設計思想在產品或作品中的體現程度,受到設計手段的制約。所謂“設計手段”,是指設計師用以作用于設計對象的一切因素,包括物質手段(硬件)和精神手段(軟件)。設計手段是聯系設計主體與客體的中介,采用何種手段對設計效果的影響極大。在普遍采用電子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現代藝術設計中,必須建立和諧的人——機關系。電子計算機是模擬人類思維的工具。在人——機關系中,人永遠處于主動地位;人制造和利用電子計算機為人類造福,絕不能成為電子計算機的奴隸。在藝術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對電腦及網絡技術的熟練程度和操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設計的質量和效率。因此,每一個現代設計師都應當把學習和掌握電腦及網絡技術作為一門必修課,這是建立人—機—產品(作品)之間的和諧關系的必要條件。
(二)客體關系的和諧
客體關系的和諧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客體構成要素之間的關系和諧;二是客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和諧。首先,產品或作品的構成要素之間的關系必須是和諧的。為此,必須做到以下三點:其一,產品或作品的形式構成關系的和諧。前面講過,西方傳統美學是特別重視形式美的,受其影響,現代藝術設計十分重視產品或作品的形式構成關系的和諧。比如:平面設計一般由文字、圖案、色彩三個基本要素構成其形式美。其中,文字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在某些平面設計中,甚至可以文字為主題。圖案由點、線、面三個要素構成,協調點、線、面的關系,是構造形式美的關鍵。可見,能否構造和諧的色彩關系,對設計效果的影響極大。
(三)設計主客體與環境關系的和諧
所謂“和諧化設計”十分注重設計主客體與環境關系的和諧。設計主客體與環境的關系是指人、產品(作品)與環境的關系。從本質上講,是人與環境的關系。設計離不開環境。“如果我們脫離環境而存在,那么就不可能有什么設計活動,也不可能產生正確的觀念和思想。正確的設計也就不可能創造。”藝術設計的環境包括兩個方面: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有學者把研究設計主客體與環境的關系的學科稱為“設計生態學”。從設計生態學的視角看,設計生態系統是由主體、客體與環境構成的有機整體。離開了環境,設計生態系統就不能正常運行。主客體與環境之間存在著雙向互動關系:一方面,環境對主、客體產生重要影響。就自然環境對設計的影響而言,自然環境成了一些設計師的靈感之源,比如,當代西方有的設計師受生態環境被破壞而產生靈感,提出了“生態設計”、“綠色設計”等新理念。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以“和”字為切入點,系統地闡釋了中國文字內含的深厚的“和”文化底蘊,并對“和”文化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進行了比較深刻的論述,重點闡述了“和諧化設計”新理念。概括起來,本文具有下列特點:一是開拓性。目前學術界研究中國“和”文化的文章較多,但系統論述“和”文化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的文章卻沒見到,本研究是一項前人沒有做過的開拓性工作。二是探索性。本文從哲學、美學、倫理學、社會學等不同視角對“和”文化進行了比較全面、深刻的闡釋,旨在提高論文的學術價值,具有探索性。三是創造性。本文提出并系統闡述了“和諧化設計”新理念,具有理論創新性
作者:周芬芬 周小勇 李怡筱 單位:南華大學 衡陽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