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分層教學下鄉村音樂教師培訓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鄉村音樂教師培訓中,培訓客體之間存在著多元差異,將分層教學運用到農村音樂教師培訓中,可有效提升培訓效果,提高鄉村音樂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實現貧困地區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鄉村音樂教師培訓;分層教學;實踐;運用
鄉村音樂教師培訓主要培訓對象為鄉村一線專、兼職音樂教師,培訓的總目標是幫助鄉村音樂教師提高其職業道德素養,完善其音樂專業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提升其音樂課堂教學能力。鄉村音樂教育基礎比較薄弱,音樂教學培訓客體具有多元性。從音樂基本專業知識角度看,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專業素質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區域教師之間存在發展的不平衡。學員來源地域廣闊,包括市縣、鄉鎮、村小各階,由于各地對基礎音樂教育重視程度不同,學員的專業教學能力水平也存在差異,有部分老師還兼任其他學科教學或行政崗位的工作。教學客體之間存在著接受能力和學習態度的差異。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與人之間是有差異的,包括先天遺傳因素,后天發展環境和條件,每一個人的發展方向、發展速度以及最終能達到的發展水平都是不同的[1]。由于學員的多元性差異性,使音樂知識結構、音樂技術能力、音樂教學能力發展不均衡。在遵循教師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如何在短期培訓中提高培訓效率、達到培訓目標成為提高鄉村音樂教師培訓能力發展的核心問題。教師“分層教學”培訓是基于某類具有明確目的培訓項目,為在該領域的相關知識和能力處于不同發展層次的教師提供不同的培訓課程方案并實施培訓的過程[2]。農村音樂教師培訓應根據學員在音樂專業基礎知識儲備、專業技術能力、專業教學能力上的差異,將參訓學員分成不同的層次,培訓專家在組織培訓時認真對待差異、真切利用差異、區別發展彼此差異的學員,確定不同的教學任務和培訓目標。合理地進行分層培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對學員的不同學習層次進行有效教學,從而提升參訓學員在學習音樂過程中的積極性和高效性,逐漸增強學員的學習能力,達到培訓目標。
一、培訓教學目標分層設定
根據學員分層設定培訓教學目標、制定培訓計劃。教學目標是整個音樂教學培訓全過程中的核心部分,是教學培訓活動開展的指導方向。
(一)分層編組。學員編組是實施分層培訓教學的基礎,為了加強培訓的針對性,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將學生分組,1組是專業知識和技能欠缺的學員;2組是有專業知識技能基礎,但專業教學知識欠缺的學員;3組是各方面較均衡,需要開闊音樂教學視野、提高教學能力的學員。
(二)分層備課。分層備課是實施分層培訓教學的前提。這就要求授課專家提前了解學員情況與編組。授課專家要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首先要把握住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學員都需要掌握的,其次要確定哪些是較高要求,是略高于基本要求學員掌握的,在設計分層教學的過程中,要特別關注如何解決無專業教育背景兼職學員的困難,同時兼顧專業專職教師學員的教學拓展和職業發展。如在進行《音樂基礎知識》節奏訓練一課中,教學目標可以設定為:1.組能了解音符節奏的構成,基礎節奏型能做到準確擊拍演唱。教學中常用節奏不出錯。2.組能夠準確并有感情的演唱較復雜的節奏,并學會基礎節奏在生活和音樂教學中如何運用。3.組在要把奧爾夫等教學理論的節奏訓練運用到音樂教學中,教學中能使用杯子節奏等豐富教學,同時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節奏創編活動。這樣的分層教學目標是科學、合理的,操作性也比較強。符合了多元差異性的學員需求,使學員能夠從自己的實際出發,進行有的放矢的訓練,解決自己在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培訓教學實施分層開展
在培訓實施過程中,基本以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三個維度進行課程設置,強調參訓教師對學科知識與能力的建構。根據音樂專業特色,在培訓中突顯培訓課程的實踐性,突出音樂突出學科特點,使培訓更具有針對性。授課專家在培訓教學過程中對針不同層次的學員,采取不同的教授方法,進行有效的幫助和指導,讓所有參訓學員都能學會,都有所獲,保證分層培訓目標的落實。如音樂技能類課程《聲樂基礎》,采取小班課甚至個別課的形式分層教學,任教專家根據學員嗓音條件、基本知識結構、音樂感受和接受能力上的差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教學實施手段因人而異,體現出“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這也成為音樂教學的突出特征。此外,針對音樂相關基礎知識的掌握水平的差異,對學員的個性化需求,借助攝像機、錄像機、有效利用現代化的視聽設備更有效地開展課程,使參訓教師能進行技能訓練并掌握技能。除了橫向的分班教學和小課模式,分層培訓中還應積極探索縱向模式,即雙導師制。由高校學科專家、一線教學名師“雙結合”的導師制,其特點是針對學員個性的差異在提高專業教學理論的同時,進行專業教學能力突破,在教學實踐中實現個性化教育的提升。導師可以根據學員的具體情況在保證基本培養目標不變的前提下做適當調整,提升培養效率。對于初級學員,一線教學導師主要著重于常見問題、課堂的規范化指導,包括教案如何寫、教學范式流程、教學基本方法、常規課堂問題處理等方面的培訓。對于中、高級學員則要在指導規范課堂教學的同時,注重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教學的完整性和拓展性,同時提升學員對課堂多樣性的把握和對課堂評價的能力。雙導師對學員的指導不僅限于教學理論和教學技能,同時還要融入師德師風、教學理念、教學研究等。
三、實現分層教學環境互動
創建師生教學環境互動。課堂上授課專家與學員積極互動,充分發揮授課專家的引導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培訓學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通過專家引領,強調實踐教學案例分析,重視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研討,在多元視角的研討與觀點的碰撞中提升學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搭建學員教學互動平臺。發揮學員同伴互動優勢,組建學員個人工作坊、小組工作坊,在課程研討、學員互動類課程中實踐學員同伴“陪、助、促”幫扶機制,形成小組研討學習模式;開展分組備課、研課、磨課,進行備課指導,小組間同課異構等教學活動,有針對性的解決受訓鄉村專兼職教師存在的問題,使培訓目標更細致化、更有實效性。同時推動不同地區教師之間的深度研討交流,實現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與自我評價、自我提升的要求。構建真實教學環境,強化多層教學環境互動。在采用傳統集中培訓現場教學的基礎上,培訓課程注重走進真實課堂,構建真實教學環境。結合優質的教師培訓實踐基地學習觀摩,組建導師帶教團隊,參與體驗式教學活動,開展實踐教學全過程。現場診斷、聽課評課、名師示范課、同課異構,結合專家診斷及點評,使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活動相輔相成,從而實現混合式培訓模式,把單一的集體面授學習方式轉變混合研修方式,強化多層教學環境互動,深化鄉村教師教學反思,有效促進鄉村音樂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提升。
四、創新分層培訓評價體系
培訓建立“三位一體”的分層考核指標要求,多方位進行考核。學員分層考核涉及培訓課中和課外兩個方面,課中主要包括學習紀律、學習任務、跟崗研修等環節;課外主要包括返崗實踐、課后研討、自主研修等環節,從學業考勤、任務清單、質量達標多個環節進行考核。由于培訓中的教學目標等不同,在進行考核評價時,采取綜合性的評價考核方式,考核多樣化,充分結合多種評價方式,將自評與他評、集中培訓與訓后研修情況納入考核評價。分層考核預期目標要緊緊圍繞培訓目標來設定,對標具體任務和實施細節,強調過程性檢測和生成性成果。學員在培訓導師和基地導師指導下,通過集中培訓、跟崗研修、訓后研修的學習,能分析問題并反思,在專業技能和教學能力上有提升。
五、完善分層培訓訓后指導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連續的、動態的、可持續的過程,加強教師培訓后續跟蹤指導服務是使集中培訓成果長效化的有力保障[3]。分層培訓不僅在同步培訓中實施,通過網絡研修平臺、資源庫跟蹤指導,實現異步分層訓后提高。培訓方要充分利用好已建立好的網絡資源信息平臺,方便受訓教師按進度開展自學。此外,學員還可以通過微信群、騰訊、釘釘等課堂和軟件與專家、同學學員及時溝通,解決日常教學中的問題。
六、結束語
分層教學運用于鄉村音樂教師培訓,有助于從根本上提升培訓效率。分層分類培訓成為鄉村教師專業化教學與能力提升的必然趨勢。如何充分考慮各區域、各類、各層次、各能力水平教師專業成長上的差異與需求,有效實施分層分類培訓,成為影響教師培訓質量提升的關鍵問題[4]。如何更好地為鄉村教師服務,使培訓課程更貼合鄉村實際需求,做到培訓效益最大化,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探索。
參考文獻:
[1]栗洪敏.分層次教學模式的設計[J].中國培訓,2005(08):37-38.
[2]朱益明.教師培訓的教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3]韓冬梅.中小學教師分層分類培訓的問題與對策[D].長春教育學,2018.
[4]姜春美.基于診斷測評的鄉村教師分層培訓模式的構建與實踐[D].中國成人教育,2018.
作者:王薇 單位:南寧師范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