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外語教學中中西方價值觀的融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想要學好一門外語,不僅要學習它的文字,其實還需要正確地、客觀地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社會知識,這一點,往往也是外語教學和學習外語時容易被忽略的。不同的地區,不同國家的形態意識、慣習文化都存在一定的差異,特別是價值觀方面的差異。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年代,大學生所接觸的信息是極其多元的,在了解他國語言文化過程中,如果老師沒有正確引導,可能會對學生的原本價值觀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因此就有必要注意學生在課堂上所反映出的對他國文化認知的態度,從而進行正確引導,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將中西價值觀進行良性融合。
【關鍵詞】大學外語教學;中西方價值觀;差異化;途徑
大學外語教學過程中,較之中學階段會輸入更多大量的外國文化知識,很多外語課文內容都是原著,而且近幾年為了達到更佳的外語教學效果,也會采用或引用很多外文原版教材。這些原汁原味的教學內容中反映的就是外國的價值觀。比如法文原版教材《Reflets》(外研社引進版本命名為走遍法國)中每篇課文都是一部迷你劇,是很地道的實景法國生活介紹。所以筆者作為教師,經常發現學生也會對劇中一些非臺詞、非課文部分所展示的細節產生各種興趣與疑問,并伴隨有與傳統文化價值觀沖突的思索和困惑。這樣,教師就需要比較謹慎地進行講解,總結教學效果和經驗。所以,大學階段的外語教學除了語言知識的傳授外,更有著融合中西文化價值觀的任務與正確引導教育大學生行為與思考方式的重要使命。可嘗試以下一些教學途徑:
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給我們留下了優秀的文化遺產。外語教學也可以結合當下教學的特點,在教學內容中引入一些中國傳統優良文化和價值觀要點做文化比較。讓大學生直接地在兩種不同的價值觀中進行思索與比較,取精去糟,從而對同一事物,學會進行不同的價值取向和判斷。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績,中國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開始關注中國。國外一些導演和電視臺到中國拍攝了一些關于中國素材的影視作品,這些作品被大量運用到外語教學中是很常見的。比如2008年夢工廠制作的《功夫熊貓》系列這樣濃郁中國風的動畫電影,充滿了功夫、禪、江湖、師徒傳承與人情義氣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是令學生會倍感親切熟悉的外語影視作品,非常適合外語教學。通過電影賞析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聽說興趣與能力,而且還能讓學生意識到西方人站在西方視覺角度,如何看待并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西方人強調自我意識,強調個人價值,經常玩世不恭地嬉笑,直到最后一刻也許才嚴肅起來。而我們中國文化一直強調團結協作,重視集體,而不推崇個人英雄主義,對待事情要一貫認真嚴肅,不要總抱有僥幸心理。美國的文化作品大多商業性、娛樂性極強,容易區別優劣。而歐洲所代表的西方文化深厚,不易分辨。其電影賞析教學中,學生們會發現同樣的事情完全會有另一種角度和處理方式,而教師解釋起來會更有難度。學生們會看到外國孩子即使在小學、中學也不穿統一校服,發型各異,喜歡坐在地上,年輕人未婚生子,合法同居,吸大麻徹夜狂歡等等細節,這些與我們的生活習慣方式和社會教育理念都會形成巨大反差。所以老師必須慎重選取題材,讓學生在思想與認識的碰撞中能夠學會分辨好于不好,從而意識到不同國家文化之間的差異對于他們的影響程度與好壞,達到較好的價值觀融合效果。
二、豐富外語教學手段,提高語言交流能力
第一,制定主題外語任務:給學生組織一定的外語主題任務范圍,通過任務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體驗、交流和合作,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在過程中,還可以穿插本國語言和文化的比較步驟。例如學習西方節日之新年的慶祝,西方人的新年日為哪天?為何如此規定,有什么慶祝方式,獨特的風俗習慣等等。而對比之下中國的新年有什么不同,人們的慶祝方式有什么差異和獨特性等等。這些都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邊學習邊比較,教師尤其該多觀察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興趣點與認知程度,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引導。第二,就是最常見也是很有效果的情景教學法:讓學生模擬特定情境下人物對話,但引入文化認知內容。比如由兩個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位熱愛中國傳統節日的外國人,他想要了解中國的春節。你作為中國人怎么向對方介紹中國春節的風俗呢?需要從哪些方面介紹呢?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一門外語的興趣與積極性,而且能讓學生在準備過程中對中國的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第三,討論法:對于課文、影視里所展示出的中西文化的差異和學生的困惑質疑,老師不應該回避,而應該積極客觀面對并講解。大學生這一年齡階段完全已經具備一定程度的認知和分辨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允許學生就教學內容里體現的中西文化差異進行討論。可以舉行小型的辯論賽,通過辯論賽,加深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同時通過辯論賽,也能宣傳正確的價值觀。
三、外語教師提升自身的素質和正確的認知能力
首先,外語老師要用科學辯證的眼光去看待西方價值觀,并不是西方所有的價值觀都是完美的,也不是完全錯誤的,要以開放但是理性的態度看待不同的行為、思考方式和價值觀,正確認識到不同文化差異存在的客觀性與合理性,對文化差異從而能做出一個正確的判斷。例如我們國家的老人都照顧孩子,講究大家庭共同生活,注重集體服從性;而西方國家每個年齡層的家庭成員(尤其成年后)大多是不在一起生活的,所以較為個人主義,更注意個人的意志與自由,不會妥協,合作或服從。教師要從社會根源的角度正確引導學生對很多差異現象的認知。其次,大學外語教師在拔高,強化語言教學技能的同時,還要拓寬自己的視野。對所授語言及其國家的文學、歷史、社會、風俗習慣以及語言學之外的教育理論科學方法、心理學或管理能力等知識上也要有所涉獵,而不應該故步自封,僅僅把語言教好就滿足,那是不科學的。一個優秀的外語教師,也需要能在語言之上的更高層次來引導學生,也應該是個全面發展,有綜合素質的外語教學人才。再次,在外語教學中,不可一味灌輸,要善于啟發學生思考,細心觀察學生的反應和發現細節問題,要善于引導、帶領學生將外國價值觀與中國的價值觀進行對比,并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起來,得出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提高大學生的思辨能力。
四、結語
在外語教學過程中,伴隨有中西文化價值觀差異是不可避免的問題。那么外語教師必須對此有所重視,積極靈活地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不斷豐富教學內容,讓大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接受西方正確的價值觀,摒棄不利于身心發展和不利于社會發展的不良思想方式,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成為優秀的社會主義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梁虹,林奇凱,張宇峰等.大學外語教學中中西方價值觀有效融合途徑探究[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1(2):46-49.
[2]毛婧.試談將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大學英語教學[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6):145-146.
[3]凌占一.中西方學校體育價值觀的比較分析[J].才智,2014,(30):92-92.
作者:王佳 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國際交流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