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舞蹈基礎訓練教學實踐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舞蹈是幼兒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門課程,是能夠幫助幼兒鍛煉自身協調能力和藝術修養的一門主要課程,舞蹈基礎訓練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重要的學習內容,其直接關系到舞蹈幼兒律動教學效果,需要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在舞蹈律動教學方面有一定的能力,培養出一專多能的幼兒教師。本文從目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基礎訓練教學現狀出發,以福州文教職業中專學前教育專業為背景,對中職舞蹈基礎訓練的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構建更符合學情的中職舞蹈基礎訓練教學內容,采用以實用性為主,多元化融入的教學模式,有針對性的訓練方式,提升學生的舞蹈基礎動作水平,適應素質教育蓬勃發展的新時代。
關鍵詞:基礎訓練;學前教育;中職舞蹈課程;教學實踐
舞蹈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在大部分的職業中專學校里,都有開設舞蹈課程,中等職業學校的舞蹈課程主要教授舞蹈的基本技能和相關知識。學前教育專業的建立是為了培養學前教育事業的優秀人才,當學校為學前教育學生設置基本舞蹈技能培訓課程時,需要從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舞蹈接受程度,教授相關內容,并根據舞蹈領域對幼兒園教師的當前需求,設置課程內容,從深度和廣度來制定訓練標準。不同基礎的學生可以適應的舞蹈教學內容、教學難度和教學方法存在一定差異,對學前教育學生進行基礎舞蹈訓練,不僅可以提高舞蹈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培養情緒,拓寬舞蹈視野,為今后的舞蹈教學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中職舞蹈課程概述
(一)中職舞蹈課程特點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特點是培養一專多能的幼兒教師,該專業的藝術課程種類多,學時少,其舞蹈課程的特點是注重舞蹈的基礎性和實用性,培養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使學生掌握基本技能。學前教育的特殊專業還要求學生掌握適合幼兒園工作需要的藝術,比如音樂和舞蹈技能。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的舞蹈課有其獨特的就業特點,專業面向學齡前教師。舞蹈是一種綜合的藝術形式,舞蹈的美學功能在理解生活、理解世界以及形成每個學齡前兒童的世界觀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在學前教育階段,這是其他課程所不能替代的。在福州文教職業中專的學前教育專業中所開設的舞蹈課程也具有一定的獨特性與實用價值,也更加注重學生的基礎訓練內容。由于該專業的大多數學生沒有舞蹈學習基礎,或者僅僅有一點基礎,能力較弱,面對這種情況,需要對該專業的基礎舞蹈訓練課程內容的訓練方式進行相應調整,貼近學前教育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實際情況。首先,基本的形體訓練課程由芭蕾基訓和古典舞身韻訓練組成。其次,民族舞蹈民間舞的舞蹈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漢族的東北秧歌,以及藏族、蒙族、維族、傣族四個少數民族舞蹈,民族舞和民間舞的基本訓練以學生把握基本舞蹈風格和基本舞蹈動律為主,目的主要在于通過訓練培養學生的身體協調性、節奏感和基本的舞蹈表演動作能力。最后一個是編創,以少兒舞蹈編創為主,捉住動機與發展,把握時空力三方面要素,為從事幼師教育行業打下基礎。
(二)中職學生的特點
中等職業學生的入學年齡大多在14至15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可塑性強,通過系統訓練,學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文教實習期間,筆者所帶的班級都是20級剛入學的學生,在入學之前,大多數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都沒有接受過舞蹈專業培訓,因此,學生的舞蹈基礎薄弱。當學生參加舞蹈技能課時,他們的學習態度大致分為三類:一種是被動接受舞蹈專業課程,只學習必修課程學分的安排;二是因為有興趣而積極學習舞蹈,有一定專業的舞蹈技巧課程知識;最后一類是,在被動地接受專業課程安排和學習后,他們對舞蹈產生了一定的興趣,并愿意在此技能課程中學習一些東西。基于以上三種學習舞蹈技能課程的態度,經過一到兩年的舞蹈技能課程專業培訓,學生在舞蹈各個方面的能力差距特別大。首先,大部分的中職學生舞蹈基礎較差,所以中職學生在舞蹈學習中并不具備良好的自然條件,身材比例較為一般,身體的靈活性也不是很突出。但是在這次實習中,筆者任教的音樂班擁有較強的樂感,并且喜歡學習舞蹈中的相關知識,在學習舞蹈時能夠很好地表達舞蹈本身的情感。為個體差異如此大的中職學生進行教學,給中職的舞蹈教師帶來了巨大挑戰。其次,學生的自律能力較差。中等職業學生的入學年齡大多在14至15歲之間,他們是未成年人,思想還不穩定,并且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在入學之前,他們通常會有一些不良習慣,如過于活躍,自由散漫,無紀律等,學生上舞蹈課時的課堂紀律較差,所以筆者在任教期間比較注重提高學生在舞蹈課的紀律要求。最后,大部分學生屬于被動接受舞蹈專業課程,只是為了完成學業,對舞蹈并不感興趣,所以在學習過程中,過于隨意,沒有認真對待舞蹈課程,也有一部分是在被動接受舞蹈課程后,對舞蹈產生了興趣,開始自覺的學習舞蹈內容,在課堂上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內容,課后也努力練習每節課學習的新動作,開始喜歡一些與舞蹈相關的知識,學生在舞蹈課上完成的動作掌握地越來越快,越來越熟練。
二、構建中職舞蹈基礎訓練教學模式
(一)實用性為主的教學模式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有其獨特的專業要求和特色,該專業的學生舞蹈基礎普遍較薄弱,因此,針對中職學生來說,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中職學生的基礎動作進行訓練,從而突出基礎訓練的必要性,針對中職學生的特點,構建以實用性為主的教學模式。首先,采取實用性為先,弱化專業性的教學模式。弱化專業性,不是指放棄舞蹈教學模式的專業性,而是指提取舞蹈中具有系統性的、訓練性的教學模式。針對專業藝術舞蹈院校學生實行的訓練方式,雖然專業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但并不適用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所以,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實用性為先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掌握基本技能。根據舞蹈基礎訓練的教學目的,所選擇的教材應具有目的性、訓練性、系統性。目的性是指在教學中要明確,通過該動作要解決學生的什么問題,學生應掌握什么知識和技能。訓練性主要的含義是一種只針對訓練者的具有反復性的訓練,除了訓練學生身體各重要活動部位的松弛感和身體解放,還要注重訓練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更要訓練學生的舞臺表現力。系統性是指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的教學內容,要從易到難、從單一到組合,再提升學生的舞蹈表現力。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必須在學生的全面發展基礎上,形成全方位的綜合訓練,選擇適合他們的教材,采用循序漸進、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例如:游戲法、體驗法等。為了保證職業能力和素質提高,學生應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課程的學習能力。因此,在特定的舞蹈教學過程中,學前教育學生應進一步增強舞蹈能力,不斷激發潛能,努力成為具有一定舞蹈技能水平的學生。其次,突出實用性,舞蹈是一門強調實用性和適用性的學科。對孩子們而言,他們看到更多是舞蹈美的感覺和體驗。根據崗位要求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根據專業崗位設置要求的基本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學前教育藝術專業的大學舞蹈藝術課程必須首先是要培養廣大學生能夠掌握學習舞蹈的各種基本技能,能夠表演或展示具有一定美感的舞蹈,有效地向孩子們表達舞蹈中的情感,使孩子們體驗到舞蹈帶給他們的幸福和快樂,最后是學生的舞蹈創作能力提高,使學生能夠創造自然的舞蹈姿勢和動作適合兒童表演,并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作為學前教育舞蹈專業的學生,他們除了需要正確掌握這些基本舞蹈動作的肢體動作訓練要求,更多的需要深入了解其舞蹈訓練的基本目的和訓練方法,教師在舞蹈教學中不僅僅是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掌握學習舞蹈的基本肢體動作、基本肢體律動和學習舞蹈的一些相關基本知識,更重要的還是要讓他們能夠深入了解各少數民族、芭蕾舞各基訓、幼兒園等舞蹈的基本風格與藝術特點,學習一些具有舞蹈典型性的舞蹈內容,在之后進入幼師行業后,能夠適用于幼兒的舞蹈教學中。
(二)多元化融入教學模式
舞蹈基礎訓練,是通過對學生進行舞蹈基本的動作訓練,發展肢體協調性,提升學生舞蹈的形體美、動態美。在基礎訓練教學中,與中國古典舞、現代舞糅合進行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1.古典舞身韻。中國古典舞舞蹈是經過不斷提煉、加工和創造的傳統舞蹈,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文化傳承,具有一定典范藝術意義和中國古典風格,有嚴格的舞蹈標準化基本動作及舞蹈技巧。將其融入古典舞人體韻律教學中,不僅可以解決學生肢體語言的表達,而且可以增強學生對舞蹈節奏和美感的綜合訓練,突出學生在基礎訓練中的連續性和變異性。因此,在基礎訓練中滲透古典舞身韻教學,形成靈活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舞蹈技能,使學生全面提高舞蹈專業知識和能力。2.現代舞。現代舞著重于通過肢體的訓練,讓學生更大程度地了解他們的身體,從而更大程度地控制他們的運動能力。將現代舞融入基礎訓練,可以通過呼吸節奏和脊柱力量的控制,提升學生核心部位的力量,達到改善舞蹈動作質感的主要目的。現代舞的融入使學生的肢體更加協調,肌肉更加放松,使原本過于僵硬的舞姿變得有美感。
三、中職舞蹈課程的教學實踐———古典舞身韻
課堂教學的基本規律是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在舞蹈教學中,教師通常是采用親身體驗示范學習舞蹈肢體動作的藝術教育教學方式,運用口傳身授的舞蹈教學方式等進行舞蹈教學。根據學生之前未真正接觸過學習古典舞的實際學習情況,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激發廣大學生對古典舞蹈藝術學習的濃厚興趣。在開始上課前,筆者為學生們播放了一段古典舞的視頻,先讓學生直觀感受一下古典舞的柔美,典雅。而在播放視頻之前,筆者提出了兩個問題:1.同學們看完這個視頻,有什么樣的感受?2.有什么動作讓你記憶深刻?在觀看過后,請學生們回答提出問題,大部分學生都覺得古典舞很柔美,認為視頻中演員的表演具有感染力,而記憶最深刻的動作,學生都認為是古典舞的一些技術技巧動作。聽完學生的回答,筆者引導學生們感受古典舞中最重要的氣息運用,讓學生觀察,演員的每一個動作都有氣息的帶動,然后再讓同學看一遍視頻,通過引導,同學細心的觀察到了古典舞中的呼吸重要性。結合多媒體的教學,激發了學生對古典舞的學習興趣,接下來,則是進行八大元素的教學,氣息的運用貫穿于八大元素中,筆者從學生們的角度出發,以親身示范加講解的方式,讓學生掌握動作中呼吸的方法,首先是基本的提與沉,在掌握提沉后,在此基礎上發展含和仰。其次是沖與靠,這兩個元素動作是最難的,學生容易出現壓旁腰的情況,所以要引導學生,肩膀保持與地面平行,肋骨向二、八點方移動。最后是腆和橫移,腆是向前的延伸,用后背胸腰發力,橫移是肋骨的移動,肩膀保持與地面平行,肋骨向三、七點方橫移。先講解動作的要求,然后讓學生實踐,親身體會舞蹈動作與呼吸之間的聯系。在單一訓練中可以配合不同的節奏規律來練習,一個八拍完成動作,和四拍或兩拍完成動作,呼吸要與節奏相配合。在單一的訓練達到要求后,才可以進行組合教學。古典舞的八大基本元素與呼吸的配合,對學生之后學習舞蹈動作有著極大的影響,在舞蹈表演中,要學會調整呼吸,使肢體動作和氣息相融合,能夠更好的體現古典舞的韻味,使動作線條更加流暢,從而提升學生的舞蹈表演能力與藝術素養。
四、結語
學前教育專業的目標是培養具有一種專業和多種能力的優秀學前教師,為了提高未來學齡前教師的藝術素養和掌握基本技能,在舞蹈課程方面要突出面對學前專業的實用舞蹈特點。在教學中,以實用有效性為基礎開展舞蹈課程,使學前教育中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舞蹈節奏教學能力,以促進學前教育專業的全面發展,豐富學前教育專業內涵。
作者:陳頻 蔡薇 單位: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