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溫室大棚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的推廣應用,農業信息化已成為現代農業的主要發展方向,因此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也備受關注。文章簡要介紹物聯網的基本概念與關鍵技術,分析智能溫室大棚的理念設計及物聯網技術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物聯網技術;溫室大棚;應用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國民生產總值逐年增高,這與新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的應用密不可分。基于對我國未來經濟發展模式和趨勢的分析和規劃,將信息化引入農業生產已經成為當下農業發展的主要趨勢。物聯網技術為農業生產實現現代化、智能化提供了可靠的技術基礎,本文主要論述如何在農業溫室大棚中應用物聯網技術。
1物聯網技術概述
1.1物聯網的基本概念
物聯網主要是通過可移動式信息收發器建立人與人、人與物以及物與物之間的交互,這種交互在理論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影響,這是物聯網最早的概念雛形。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并且對物聯網技術進行改革和發展,在當前物聯網的發展和應用的水準下可以重新對物聯網進行定義:作為互聯網技術的一種延伸和發展,物聯網技術可以通過無線網絡及接受終端實現信息共享。
1.2物聯網的幾個關鍵性技術
物聯網技術之所以能夠得到應用,主要是通過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智能技術、納米技術等實現信息的共享與交互,使得人們可以通過智能終端進行應用操作。對于農業生產來說,物聯網技術能夠實時監測農作物生長狀況,以及一系列的環境參數,從而能夠將農作物的生長狀況以數據的形式進行實時反饋,調節作物的生長,實現農作物生產效益效率的最大化。
2智能溫室大棚的理念設計
2.1智能溫室大棚的概念
智能溫室大棚的概念主要來自于物聯網對農業生產的啟發,在設計時主要是通過移動式傳感信息收發設備對農作物的生長及其環境進行實時監控,精確把握農作物的生長細節,通過調整作物的基本生長環境參數如濕度、氣溫、微量元素等使得農作物的生產效益效率最大化。
2.2智能溫室大棚的體系結構
智能溫室大棚主要由三層結構構成,其中以無線傳感網絡作為基礎與核心分別在功能上向上和向下拓展了信息感知層和信息應用層。從最下層應用以此往上,感知層通過傳感器、攝像頭等裝置獲取信息,通過網絡層以互聯網、無線傳感網等傳輸信息,最后在應用層呈現基礎數據并對應用層進行分析和應用。這種穩定的結構使得物聯網聯通信息的功能得以實現,并且能夠形成合理的邏輯通路保證物聯網的功能運行正常。
2.3智能溫室大棚的控制流程
首先,在進入系統之后需要進行一次應用權限的判定,在通過權限后就可以選擇對應的功能,如數據分析、設施控制、視頻監控、終端應用等[1]。對光照、溫濕度等信息進行收集之后,調動噴灌、加熱、通風等設備對農作物的生長進行調節,同時可以通過視頻監控實時掌握作物的長勢及大棚的安全情況等,最后使用終端應用進行管理并將信息進行分享交流。
3溫室大棚中的重要技術應用
3.1采集數據
物聯網技術最為基礎的一個技術應用就是通過在大棚中布置各種傳感終端對作物的生長情況進行實時反饋,從而根據作物的實際生長狀況對作物的生長環境參數進行調整。這些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都會通過網絡進行上傳和分享,使得生產人員能夠根據最新的數據對作物的生長進行調控,使得作物的經濟效益最大化[2]。
3.2控制生產設施
通過傳感器及網絡對作物生長的環境數據進行采集、上傳之后,服務器會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并根據實際情況指令,再通過物聯網關及無線傳感網絡將這些指令到各個農業設備的控制節點上。
3.3智能化遠程管理生產
大棚的應用終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機、PC端、便攜電腦等,這為智能化農業生產提供基礎。農業生產人員可以通過這些智能終端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對大棚進行管理,并且能夠通過智能終端和其他用戶進行交流,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物聯網技術對于當前我國農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農業生產實踐中需要通過技術手段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更新農業生產的理念。
4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今時展的趨勢下,我國農業的生產方式不能繼續停留在之前的基礎階段,需要因勢利導將農業技術逐漸與信息技術融合,在摸索中發展,在實踐中創新,并且根據我國農業發展的實際狀況總結出一套對我國農業發展行之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吳久江,汪星,李群,等.簡易草莓大棚智慧管理系統設計與性能分析[J].農業機械學報,2019,50(12):288-296.
[2]姚湘,沈民熙.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無線溫濕度大棚控制系統[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9,31(24):155-156,159.
作者:李先山 胡天讓 單位: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